菜单 menu

作者简介

录入时间: 2010-06-11

1909年  1岁
    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永康乡二都寺岭村(今乐清市万岙乡市岭村),原名郑毓英,亦作育英,学名绍虔,别字诚之(芝),笔名野夫(EF),未名(明),后以野夫行。
    市岭郑氏,由始祖郑士于明朝初期因卫所军屯从玉环迁徙而来。其父郑绶卿,擅医济世,设药铺“二康堂”。有一弟名育才,学名绍勤,早年也投身新兴木刻运动。姐妹五人,其中姐姐淑贞嫁倪悟真为妻,悟真是当地有名的学人,博通经史,藏书为本县私家藏书之最。
    少年时曾先后在乐清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乐清县万家求益小学等求学。
1926年  18岁
    毕业于县立第三高等小学。
1927年  19岁
    寄住县西湖横乡西龙寺潜心攻读。
1928年  20岁
    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求学,此校于1926年创建,是当时进步文化的重镇,校长陈望道,陈抱一为校务委员会主席,夏衍任教务长,绘画科主任许幸之。野夫在绘画科西洋画系学习西画,开始接触进步文艺思想。
1929年  21岁
    开始木刻创作。
    是年鲁迅和柔石、崔真吾、王方仁等合组“朝花社”,出版《艺苑朝华》五本,这些书给野夫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1930年  22岁
    2月21日晚,聆听鲁迅先生到中华艺术大学所作演讲,鲁迅告诫青年艺术工作者要反映现实生活,要唤起人们向上的思想感情。
    3月9日,再次聆听鲁迅在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讲题为《美术上的现实主义问题》。二次演讲对野夫的创作思想都产生极大影响。
    5月24日,中华艺术大学被反动当局查封,转学至新华艺专,后入上海美专。
    7月,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为主要成员。该联盟由叶沉、王一榴、张谔、许幸之等发起成立,成立大会在上海的环龙路举行。
    9月,鲁迅出版《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
    10月4日,鲁迅在上海北四川路日商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举办第一次版画展览会,展出70余幅德国、苏联的版画作品。
1931年  23岁
    初春,被国立杭州艺专开除的和被迫退学的张眺、于海、陈卓坤、陈耀唐等联合上海的周熙(江丰)等人成立上海一八艺术研究所,所址在江湾的虹口公园对面。野夫经常参加该社活动。
    6月11日,“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在上海虹口每日新闻社楼上举行,鲁迅作《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序》。
    8月17日,参加木刻讲习会学习,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坚持到底。该讲习会由鲁迅举办,请内山嘉吉主讲木刻技法,参加者有陈广、陈铁耕、江丰等人,期间参与人员时有增减,讲习会于22日结束。
    9月,与张明曹等,发动进步同学参加中国青年美术联盟。
    是年,由上海美专毕业。同年开始使用“野夫”、“EF”、“新潮”等笔名。
1932年  24岁
    5月26日,与江丰、李岫石、黄山定、倪焕之等发起成立的春地美术研究所,并发表宣言,所址在上海南市菜市街(今顺昌路)丰裕里4号。鲁迅捐资20元,作为活动经费。春地美术研究所是上海一八艺术研究所解散后出现的第一个木刻团体。7月12日,被查封,成员十余人被捕。
    6月25日,春地美术研究所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举行“美术展览会”,作品有木刻、油画、国画等,同时还展出鲁迅收藏的珂勒惠支作品。
    6月26日,鲁迅前往参观,并购买木刻十余张,捐款五元。
    8月,与顾鸿干、陈卓坤等,发起成立野风画会,会址在上海江湾路476弄公园坊内,画会名称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意,还特请蔡元培题写招牌。其他主要成员还有陈学书、吴似鸿、郑邵勤、倪焕之、林扬波(马达)等。
    8月24日,鲁迅捐款20元供野风画会作经费。
    9月,参与MK木刻研究会活动,该研究会由钟步青、陈铁耕、金逢孙等在上海美专成立,成员有周金海、王绍络、陈普之、张致平(张望)、黄新波、张明曹等。
    10月26日,鲁迅赴野风画会讲演,讲题是《美术上的大众与旧形式问题》,听者有四十余人。
    11月,与野风画会同仁联合京、沪、杭、苏等地美术学校的同学在上海新世界举行一次“为援助东北义勇军联合画展”,出售作品所得款项,全部捐给东北义勇军。
    12月21日下午,鲁迅再次去野风画会讲座,提出学画的人要重事实,从创造出发,抄袭和模写得来的没有丝毫意义。在场的有野夫、马达、陈铁耕、陈学松、倪焕之、吴似鸿等十多人。
冬,与张明曹等参与野穗社活动。该社由陈烟桥、陈铁耕、何白涛等在上海新华艺专发起成立。
    是年创作木刻作品《仇视》、《号召》、《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罪行》等,《“巴黎公社”之回顾》被收入196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收藏中国现代木刻选集》。
1933年  25岁
    春,野风画会被迫停止活动,改名为上海绘画研究社,社址迁往跑马厅,仍由野夫与顾鸿干负责,成员有吴似鸿、倪焕之、陈卓坤、苏虹、马达、郑邵勤、陈学书、林明垂、邢政等。秋被中止活动,野夫与陈烟桥、顾鸿干等人重整旗鼓,筹集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充足的经费,设立一个规模较大,性质较广泛的绘画团体,取名为南方画会。野风画会的其他成员于4月,成立大地画会,野夫也参与该会活动,但仅存在两月。
    5月15日,野穗社出版《木版画》第一辑手印画集,刊载野夫、陈烟桥、陈铁耕、何白涛等人的十一幅作品,野夫的作品为《黎明》。6月15日,野穗社同仁将此集送给鲁迅请教。
    7月3日,北平木刻研究会(1932年春成立)在北平艺文中学举办第二次作品展览,野夫的作品《待雇》以未明的笔名参展,此展共展出60余幅作品。
    9月1日,鲁迅在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比利时版画家麦绥莱勒的木刻连环画四种,对野夫早期艺术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10月16日,鲁迅先生与内山完造观看MK木刻研究会的第四次展览当看到野夫的《黎明》时评价说,这很有意思,表现的是大都市的另一种劳动生活。并购买6幅作品,其中就有《黎明》。
    秋,原上海绘画研究会和野穗木刻社部分成员共同发起成立涛空画会,社址在上海美专附近的三德里,野夫与顾鸿干、陈铁耕、陈烟桥等为主要成员。成立不到一月,因部分主要成员被捕而夭折。
     秋,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在上海北四川路创办新亚学艺传习所,野夫、陈烟桥等南方画会并到新亚方面。并教授绘画与木刻,学员有黄新波、郁风等是中坚分子。但不到三个月,便因主要负责人被捕而遭封闭。
    11月6日  鲁迅为白危《木刻创作法》作序,书中录有野夫的《黎明》,因其构图活泼,光暗分明,而且刻法好,以供读者参考。
    12月20日,鲁迅给野夫的回信中谈到自己收集的苏联木刻作品时说:“我想选取五十种,明年付印是真的,无论如何此事一定要做”。
    12月,创作完成木刻连环图《水灾》手拓本(共20幅)。
    是年还创作了《减工声中》、《1933年5月1日》(又称《搏斗》)和《宣传》。后两幅作品被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的《鲁迅收藏的中国现代木刻选集》,还有《流浪少女日记封面插图》亦被鲁迅收藏。
1934年  26岁
    年初,准备赴日留学,回乡筹集经费,后因故未成。离沪前,将平时的广告客户介绍给金逢孙。
    3月14日,作品《1933年5月1日》、《黎明》、《建筑之第一声》、《回家》及石版画《母与子》,在法国皮尔·沃姆斯画廊举办的“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展出,展品有鲁迅和宋庆龄收藏的78件美术作品,其中木刻58幅,展至29日,印有展览会目录一份,内刊有野夫的《1933年5月1日》等4幅作品,和法国安德烈·维约里斯的评论文章,以及法国革命作家和艺术家协会为展览会写的前言。同年,该展巡回至德国和苏联展出。
    春,寄木刻连环画《水灾》请鲁迅先生批评。三日后即得回复,信中指出:目前中国多数民众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还很低,不能接受明暗对比过分强烈的图画,就是看照片,对于面部半黑半白的所谓美术照,也会发生疑问——为什么人的脸是半黑半白?所以,作为大众美术的木刻画,应从中国古代木刻绣像图的线描方法入手,不能专去模仿生硬的黑白对照……
    5月,鲁迅对野夫提及苏联版画集《引玉集》出版,内收苏联木刻59幅。
    6月19日,李桦、赖少其、唐英伟等在广州组织成立现代版画研究会,后来野夫与该团体联系较多。
    夏,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转入地下活动,成立暑假绘画研究会,研究会由野风画会演变而来,会址设于环龙路法国公园后面的弄堂里。野夫为会员,其他成员有沃渣、马达、顾鸿干、陈学书、陈卓坤等。
    10月,鲁迅编的《木刻纪程(壹)》出版并亲自作小引、封面设计。
是年创作了《斗争开始了》、《高尔基与儿童谈论集团著作的方法》、《洛阳城上之轰击》、《南京路上》等作品。
1935年  27岁
    1月1日,平津木刻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在北平太庙举行(今劳动人民文化宫)。野夫有作品《光明在前》等11幅参加,此展巡回天津、济南、汉口、太原、上海等地,展出作品414幅(含连环画)。6月5日,鲁迅以何干的笔名为展览会专辑写序。
    9月中旬,与沃渣、温涛、曹白会同北平的唐诃、金肇野等,一起在上海组织“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得到鲁迅在经济上进行了帮助。
    10月,木刻连环画《水灾》出版,并完成连环画《卖盐》36幅的创作。
    12月12日,把《卖盐》寄给鲁迅求教,并希望帮助出版、写序言,鲁迅很快回信,就有关问题作了回复。
    是年创作的木刻作品还有《牧童》、《棚户怒潮》、《作家肖像》、《梅世钧烈士》等。
1936年  28岁
    1月11日,由中苏文化协会及中国美术会在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举行“苏联版画展览会”,展出作品239幅,至18日结束。
    1月30日,与江丰、沃渣、温涛在上海组织铁马版画会,并出版了《铁马版画》手拓本的创刊号,刊有野夫的《凯旋》、《走私》、《罢课》、《荒年》(后两幅是《炼狱》插图)。
    2月,鲁迅出版《凯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2月17日,鲁迅给野夫回信,信中税:“顷收到来信并《铁马版画》一本,谢谢!《卖盐》,也早收到,因为杂事多,一搁下,便忘记奉复了,非常抱歉!近一年多,在做别的琐事,木刻久未留心,连搜集了几十幅木刻,也还未能绍介。不过也时时看见,觉得木刻之在中国,虽然已颇流行,却不见进步。有些作品其实是不该印出来的,而个人的专集,尤常有充数之作。所以我想倘有一个团体,大范围的组织起来,严选作品,出一期刊,实有必要而且有益。我希望‘铁马会’能够做这工作。”
    3月1日,第二期《铁马版画》手拓本出版,封面为野夫作品,还刊有他的《异想天开<卖盐>连续画之一》、《她与孩子》、《年初三的文庙》等作品,野夫也将此寄给了鲁迅。
    3月16日,野夫代表上海版画家与现代版画研究会及其他画家协商,将“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改名为“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现代版画研究会接受委托,着手筹办“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野夫参与筹备工作,并有作品参展。
    8月10日,《铁马版画》第三期出版,为机印本。其中有野夫执笔的编后记,封面作品《高尔基与儿童谈论集团著作的方法》,作品《女性的呼声》等。后因当时国民党查禁,只出三期而停刊。
    10月2日,发起组织的“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海展出,8日为展览最后一天,鲁迅扶病前来参观并与野夫、陈烟桥、曹白、黄新波、林夫、沙飞、力群等座谈。
    10月19日,鲁迅于5时25分在上海逝世,“木刻诸君子,真是有动于中,情不自禁”,野夫创作《鲁迅精神不死》以表纪念。
    11月25日,与力群、王天基、白危、江丰、顾鸿干、林夫、陈烟桥、郭牧、陆田、曹白、黄新波等34人,成立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并在上海的《文学杂志》第七卷6期发表成立宣言。后抗战临近,因协会同仁纷纷撤离而解散。
    11月,组织“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在温州展出,《浙瓯日报》为展览发了特刊。
1937年  29岁
    在香港天一影片公司任置景师,住九龙,与艾青相邻,过往甚密。当时沙飞经济窘迫,野夫以80港币买下沙飞的相机,帮助其度过难关。
    5月,代表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与广州现代版画会联合筹办“第三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展品200余件,一式五份,准备分五路同时展出,其中一份由野夫携回上海准备展览,但后因抗战爆发而未果,展品由江丰经武汉带到延安。
    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
    夏,胞弟绍勤因肺疾卒于香港。野夫悲痛万分,为弟弟办完丧事后,由香港回家乡乐清,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9月,乐清县城战时青年团成立,与王鸣皋一起负责组织话剧宣传队、木刻小组、油画小组,还主编宣传抗战半月刊《砥柱》。
    11月,与王良俭(留学日本回国)、王鸣皋共同成立民众剧团,并任团长兼导演,团员有王照烈、钱式纯、钱钏龙、陈雄、林子津、张湘莲、麻文芳等30余人。民众剧团在大荆双閤演出,当地土豪强行制止,在野夫、王鸣皋的领导下,会同当地进步群众进行示威游行。
    冬,协助张明曹在温州发起成立黑白木刻研究会。
    年底,帮助王朝闻出版连环画《姆妈》,好友王良俭与王朝闻一起去龙泉山区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是年创作小说《学费》发表于《新路》上,木刻作品《自刻像》、《流浪者》等。
1938年  30岁
    1月8日,集中在武汉的木刻家以“七月社”的名义,在汉口举行“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参展作品300余幅,其中有野夫交江丰带去的200幅。
    3月,与王良俭一起发动成立春野木刻研究会并出任会长,参加者有张长弓、张明曹、林夫、陈雄、徐元善、王里仁、麻文芳、林子津、谢隆光、赵云天、张怀江、倪伯升、王朝熙等。社址设在乐清城关的屠氏祠堂。
    6月,中共乐清中心支部会同县城战时青年服务团,研究决定统一成立“乐清青年服务团”,野夫与王良恭、陈济、郑伯永、郑梅欣、蒋汉声、吴崇厚等为干事,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活动。野夫导演的现代剧《醒狮》先后在乐清的慎江、湖横、白象、万家、盐盘、虹桥、清江、朴头、翁垟、大荆、仙溪等地演出。
    6月12日,中华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正式成立,野夫被推为理事,力群为主席;同时出版《全国抗战木刻选集》,刊印1500本。该协会于1940年秋被迫停止活动;1941年3 月,被国民党社会部宣布为“非法组织”,予以解散。
    6月,木刻作品《保卫我们的城》发表于进步刊物《游击》上。
    7月8日,木刻作品《拿起我们的武器》发表于当日的《浙瓯日报》上。
    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乐清青年服务团城区特支书记。
    9月,野夫与王良俭、徐元善合绘宣传抗日的大型壁画若干幅。
    10月1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对以后的中国文艺发展起很大影响。
    10月8日上午,王良俭不幸逝世,野夫主持举办“王良俭先生遗作展”。
    11月7日,主编的《春野木刻集》出版,为纪念王良俭,作诗《想不到你的作品,在这本集子里竟成了——遗作》为序,还有他的木刻作品有《王良俭遗像》、《被炸死的孩子》、《狼心狗肺的皇军》等。
    11月,为张明曹的木刻连环画《仇》作序言。
    是年创作木刻《上前线去,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巩固我们的堡垒》,并发表于《生线》半月刊上。
1939年  31岁
    1月,国民党中央审计巡察团东南分团来到乐清,下令强行解散乐清县青年服务团。
    2月,与郑梅欣、王鸣皋商量议定,在县城西麓的盖竹山杨八洞召开青年服务积极分子会议,讨论善后工作。会议决定各团员分散活动并争取“合法”地位继续开展抗日活动。
    2月25日,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创办《战画》月刊,至1940年2月出版了第11期后停刊,野夫为主要作者之一。
    3月,乐清城区特别支部遭到破坏,野夫与王良恭被国民党浙江省抗敌自卫团翁光辉部的特工逮捕,后经多方营救出狱。春野木刻社也被迫转入分散活动。
    4月,被迫出走,到丽水与金逢孙会合,并与金华的万湜思、朱苴苠、俞乃大等人商议,决定改组浙江省美术工作者协会。改组后选出孙福熙、万湜思、张明曹、俞乃大、朱苴苠、野夫、金逢孙等为第二届理事,决定《战画》月刊出版“革新号”,增加木刻内容。为了逃避追捕,正式使用笔名“野夫”。
    同月,与林夫、金逢孙、万湜思、项荒途、陈尔康等,在丽水组织成立七七版画研究会。5月30日,以七七版画研究会名义主编出版《五月纪念木刻集》,纪念“那火般猛热的神圣民族自由解放”。
    6月,与章乃焕、朱苴苠、金逢孙等在永康树范中学宿舍成立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决定由孙福熙、金逢孙、野夫、张明曹、朱顶苦、项荒途等筹备木刻函授班。
    7月7日,为了扩大影响,举办 “七·七抗战二周年纪念木刻展”,首先在金华展出。后到丽水、云和、平阳、永嘉等地流动展览。野夫称这是“浙江艺人为争取祖国生存而发出的广大的吼声!也是木刻在中国东南角上所发出的第一声巨炮!”
    同月,为首创办《木刻》半月刊,由浙江战时美协出版发行。野夫与潘仁、金逢孙、夏子颐合作完成套色木刻《抗战门神》,此为木刻艺术创新的一个尝试,后由浙江省合作供销社精印出版发行。这种艺术形式影响很大,后多有艺术家仿效。
    8月,与金逢孙、潘仁三人各出资50元,创办“木刻用品社”生产木刻工具,成立之初社址在永嘉,后迁址在丽水西河沿3号。
    10月,创作的木刻作品《到前线去》发表于《海燕》上。
    11月中旬,木刻函授班正式成立,由野夫主持工作,并与潘仁任丽水区导师,参加人数达100多人,学员大都爱好美术,且有着进步思想的爱国青年,分布在浙、闽、赣、粤、桂、黔、滇等省,其中杨涵、陈沙兵、平野、葛克俭、夏子颐、黄永玉等便是当时的学生。11月15日野夫、金逢孙创办主编《战时木刻》半月刊,作为讲义与其他书刊、画报一起发给学员参考。《木刻》半月刊刊有野夫作品《冒着敌人和炮火前进》、《拓荒》、《游击区里的一个孩子》、《送棉衣给北上抗日的新四军战士》等,文章《木刻创作法》、《学习与临摹》、《木刻史话》等,该刊至1940年4月停刊。他还主编《木刻丛集》,至1940年先后出版了《旌旗》、《号角》、《战鼓》、《铁骑》、《反攻》等集子,以刊登师生作品。
    11月20日,万湜思、项荒烟、张乐平、金逢孙等联络华中、华南许多作家和美术青年,在金华组织“刀与笔社”。12月1日创办《刀与笔》中型月刊,共出三期,后被国民党勒令停刊。野夫的《妈妈不见了》、《谁使我逃亡》发表于该刊。
    12月,木刻作品《黄兴谦同志遗像》发表于当月的《突击手》上。
    是年他的作品《两种不同生活》、《在战斗》发表于《游击》杂志上。1939年前后,温岭青年学生里予、芯茹自己出版《芯茹、里予木刻集》,野夫与另一中共党员以“金泛影”的笔名为其作序。
1940年  32岁
   
1月1日,白燕艺术学社成立于福建泉州,由野夫、潘仁负责下属的木刻艺术小组。
    1月,编著《怎样研究木刻》,由丽水会文图书社出版发行。
    2月,在丽水发动木刻展览会;11月,由丽水出发,到浙江省各县市流动展出,参展作品500多件。
    夏,第一期木刻函授班结束。为了提高学员的绘画基础,由野夫、金逢孙共同举办了第一期暑期绘画专修社,参加学员有夏子颐、柳村、叶蓁、王朝熙等十余人。1941年1月,随着木函班和暑期绘画专修社的结束,野夫编印了《铁笔集》作为结业纪念。载有他的文章《浙江的木刻运动是怎样展开来的》和木刻作品《送棉衣》、《搏斗》等。
    6月,浙江永嘉动员委员会教文会出版《画阵》月刊,野夫创作诗歌《木刻运动歌》,刊登其上。该刊至同年11月出版6期后停刊。
    8月17日,“木刻用品社”改组为“浙江省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省内大部份木刻工作者为该社社员。合作社附设美术书刊供应部和教育委员会。
    8月,木刻作品《扩大宪政运动》发表于由张明曹主编的《画阵》月刊上。
    9月,木刻作品《恐怖》发表于《画阵》。
    秋,杨可扬到丽水,野夫与金逢孙留他一起开展木刻运动,野夫的木刻连环画《铁牛》由游击文化出版社出版。
    是年创作收集木刻报头、封面、插图等,编成《点缀集》出版。同年任职浙江省建设厅合作事业管理处。
1941年  33岁
    1月,木刻合作社在当时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创办了社刊《木合》。1945年8月1日出版了第二卷第四期后停刊。刊有野夫的《论当前木刻运动》、《对新兴木刻艺术的再认识》等文章。
    3月,战时永嘉木刻通讯社创办《木刻通讯》,刊有野夫作品《看那边的敌人》等。该刊共出6期。
    4月1日,曲江建军画报社创办《建军画报》,野夫为其主要作者。该刊至同年10月停刊。
    5月,木合社创办《木刻艺术》双月期刊,16开本,野夫和杨可扬为主编,在丽水出第一期。
    夏,日寇对丽水频繁轰炸,影响业务开展,野夫随木合社迁到云和,9月10日又转移至江西上饶应家坊,改名为东南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
    9月1日,创办《木刻艺术》,刊有野夫的《怎样学习和怎样教人》一文。后因日军轰炸,第二期延至1944年夏出版。   
    冬,邀请邵克萍到木合社工作。
    是年还创作了木刻作品《长期抗战》、《逃亡》、《努力学习》、《看见木板就抱》。
1942年  34岁
    1月3日,中国木刻研究会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二楼成立,替代被迫停止活动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推举王琦、丁正献、刘铁华、罗颂清、邵恒秋为常务理事,野夫当选为理事。
    2月,曾潜回乐清,并帮助从上饶集中营中越狱的赖少其和邵宇前往苏北根据地。
    夏,日军进攻浙赣线,野夫带领东南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迁至福建崇安赤石镇,开设武夷画室,亲自授课。
    是年还创作了木刻作品《长期抗战》、《新农民》、《流浪儿童》、《轰炸声中》、《抢运物资》(《粮食》)等。同年,木刻家黄克靖寄《论木刻艺术创作》书稿给野夫,请求出版。
1943年  35岁
    1月3日,利用《前线日报》主编《版画》双周附刊,内容结合理论研究、通讯报导、教习批评等,12月因报方改变编辑方针而停办。
   3月1日,在崇安改组“东南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成立“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恢复生产木刻工具,供应全国。
    4月,奉命在崇安成立东南合作印刷厂,并任厂长。
    5月1日,与陆田、沈振黄等联系成立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西南分厂。
    5月4日,泉州成立中国木刻研究会福建分会,与章西厓、张人希三人为常务监事,协助筹办中华全国木刻函授班。
    5月16日,中国木研会在重庆改选,野夫当选闽区理事。
    7月,木研会通过中华全国木刻函授班章程,由泉州白燕艺术学社负责办理,全国划分十多个指导区,聘请20余位导师,野夫、许霏、李桦等七人为设计委员,1944年3月正式开学,至1945年4月被迫停止。
    10月16日,木研会下属的渝区、湘分会、闽分会、赣区、桂区、浙区、皖区、闽区、桂分会、四川三台县支会,分别举行“第二届双十全国木刻展览会”。
    12月30日  以中国木刻研究会名义,在福建崇安赤石主编出版了《木刻艺术》第二期。
    是年还创作了木刻作品《寒酸和洋溢》、《后方生产》等,《点缀集》以“武夷画室”名义再版。野夫当时唯一的儿子可夫病逝。
1944年  36岁
    4月,滞留浙江云和的杨可扬到赤石继续参加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工作。
    7月起,利用印刷厂的便利条件,和杨可扬在福建赤石编印《新艺丛书》,至1946年陆续出版野夫和杨可扬、邵克萍合作编写的《给初学木刻者》,唐伟英编写的《中国木刻运动简史》、李桦的《水墨画选》、葛克俭的《药》的木刻插图、陈烟桥的《鲁迅与木刻》、邵克萍的《武夷山、水、茶》、杨可扬的《新艺散谈》、《民族健康》等,最后一本在1946年出版,为冯雪峰翻译的《现代欧洲的艺术》。
    夏,《木刻艺术》复刊,出版第二期。该期发表了20余幅作品,难得的是还有力群、古元等来自解放区的木刻。文章有郭沫若的《敬致木刻工作者》,臧克家的《木刻研究会周岁》。并刊有《中国木刻研究会章程》和《全国木运大事记》。1946年8月15日、9月15日,分别出版新一号、新二号,作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机关刊物。刊有野夫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新转机》、《略谈新兴木刻艺术的气质》、《关于“生产艺术”的实践问题》等。
    是年野夫的《中国合作运动史木刻画集》,由中国合作经济研究社出版。还创作木刻作品《烟叶打包》、《一天铲到晚》、《救亡歌声》、《战地妇女》等。
1945年  37岁
    年初,平尼(吴平,福建云霄县人)入野夫主持的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
    夏,中国木刻用品工厂举办“暑假绘画木刻流动展览会”,展览路线为:建阳—建瓯—南平—福州—沙县—永安。
    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全国抗战胜利结束。
    9月底,将木合厂历年收集的木刻作品300余幅,在福州举行庆祝“抗战胜利木刻展览会”。
    12月,主编的《活页画帖》第一版在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出版。
    是年创作还有套色木刻《流动铁工厂》、《挂彩归来》、《角斗》等,及黑白木刻《工农并肩前进》、《胜利前夕》等。
1946年  38岁
    3月24日,先期来到上海的野夫同刘汝醴、刘开渠、庞薰琹、陈秋草发起,成立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会址设于长乐路柳园,并被推为常务理事。该会每年一次于大新公司四楼举行“上海美术作家协会作品展览”,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里,该会组织创作了不少迎接解放的宣传画。
    4月,中国木刻研究会由渝迁沪,木刻家王琦、陈烟桥、李桦、荒烟、王树艺、丁正献、余白墅等先后来到南京、上海。
    5月,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从福建崇安迁到上海,设在台湾银行三楼上,与木刻研究会联合办公,同时东南合作印刷厂也从崇安迁到南京。
    6月4日,在上海的木刻工作者集会讨论决定将木研会改称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简称全木协),并着手筹备“抗战八年木刻展”。筹备委员会下设总务组、征集组、编纂组、宣传组、出版组、展出组和展览作品审查委员会。野夫负责征集组和展览作品审查委员会工作。
    7、8月间,全木协改选,李桦、王琦、野夫、陈烟桥、杨可扬等当选常务理事,并决定每年春秋各举办全国性木刻展一届,并附设木函班。
    9月17日,积极筹备的“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预展开幕。为缅怀导师鲁迅,与木刻界20余人前往万国公墓敬献花圈。
    9月18日,“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正式开幕,内容有单幅和连环木刻共897幅,参加作者113人,还附展15年以来木刻运动的史料。展览期间,京、沪各大报出特刊10余种,并发表告全国木刻同志书,题为《木刻工作者在今天的任务》。10月3日,展览会闭幕,后选出作品228幅,由钱瘦铁带到日本,又另选183幅送到英国展出。
    9月,全木协主编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野夫有作品《角斗》选入其中,卷首有叶圣陶的序文,卷末附有作者小传。
    10月,周恩来同志在马思南路中共代表团上海办事处,接见余所亚、陈烟桥、野夫、王琦、丁聪等木刻家和漫画家。
    是年任教于上海美专,在南京的东南合作印刷厂厂长之职仍未卸任,常往返于沪宁之间。还创作了小说《武婶的死》由温师学生社出版,木刻作品《抢米》(反饥饿斗争组画之一)等。
1947年  39岁
    元旦,全木协主办的“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移至杭州展出。
    2月3日,日本华侨新集体出版画会在神户大丸百货公司画廊举办“中国初期创作木刻展”,展品68幅(均是鲁迅生前寄给内山嘉吉的)。观众超过2万人,至8日结束,并出版有日文版的《中国初期木刻集》,内收野夫及罗清桢、陈烟桥、陈铁耕等五人的十二幅作品。
    3月,全木协拟《致苏联木刻家的信》,请作家茅盾访苏之便连同部分作品带至苏联。
    4月4日,全木协举办第一次“全国木刻展览会”,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展出,有京、沪、平、津、榕、渝、桂、粤、港等地木刻作者48人的180幅作品。野夫曾先后参与第一至第四次“全国木刻展”的作品征集和审查工作。
    5月5日,全木协在上海苏联对外文化委员会的机关报《时代日报》上,主编《新木刻》周刊,共出版了52期,后因该报被国民党反动派明令停刊而结束。刊有野夫《中国木刻的气质》、《中苏文化交流》等文章。此外,在《我们对苏联木刻的意见》一文中,刊登了野夫、力军、李桦、珂田、刃锋、杨可扬、赵延年等15人的综合意见。
    5月20日,为支援上海学生的“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和李桦等连夜赶刻传单多幅,交同济大学学生拓印、散发。
    10月,全木协送英国的中国木刻作品在曼彻斯特国际俱乐部举行展览,《曼彻斯特卫报》撰文介绍。
    11月3日,全木协主办的第二次“全国木刻展览会”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行,作品220幅,参加60余人。
    下半年,辞去东南合作印刷厂厂长,回上海继续主持木刻用品合作工厂,直到1949年解放。
    是年结合反饥饿、反内战大示威运动,创作了大量以此为题材的作品,如《抢饭吃》、《抢棉花》(反饥饿斗争组画之二、三)、还有《人满为患》、《这些钱都成废纸》、《冲出牢门》等。
1948年  40岁
    1月,天津综合艺术杂志社出版的《综艺》半月刊出版,野夫为主要作者之一。该刊于同年11月20日停刊。
    5月11日,全木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木刻展览会”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行,参加作者包括18个地区的55人,展品共160幅,后再由麦杆送作品至南京展出一周。
    5月16日,全木协应宁波文艺协会之请,首次在宁波举行“全国木刻展览会”,计作品200余件,后转至长沙、常州展出。
    6月28日,全木协应法国现代历史博物馆之邀,精选作品百余幅送展。
    8月5日,为首举办“浙江巡回木刻展”,作者46人,作品129幅展,至10月3日。其中曾在乐清中学展出2天。
    8月,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会在上海做出决定,由野夫函告李平凡,授权他在日本成立“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日本联络站”,促进中日版画交流,在日本广泛介绍中国木刻。
    同月,编写的《木刻手册》由浙江文化供应站印发。
    10月10日,全木协主编的《中国版画集》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集抗战后的第一、二、三届全国木刻展览会的作品105幅,12月20日再版,1950年9月第三版,后来由老舍写序发行英文版。
    11月1日,全木协主办“第四届全国木刻展览会”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行。
    是年野夫因奔母丧返故里一次。
    同年还创作了木刻作品《曙光》、《胜利消息》、《危机》、《泛区难船》、《陋巷书摊》、《穷苦的人们》、《掏煤渣》、《天官赐福》插图、《从求学到求乞》、《回头是岸》、《看他们飞到哪里去》、《风声鹤唳》等。
1949年  41岁
    1月,与杨可扬、邵克萍、赵延年等,为迎接上海解放,刻制木刻贺年片多种。
    4月,与上海的木刻家陈烟桥、杨可扬、邵克萍、赵延年等,接受中共上海组织的任务,为迎接上海解放,秘密刻制传单,开展宣传活动。
    5月24日,与同志们一起赶制毛泽东与朱德、陈毅像,悬挂街头,以庆祝上海解放。上海解放后,野夫在上海军管会文艺处工作。
    5月,《木刻》双月刊由上海波涛出版社编辑出版,仅出一期。刊有野夫木刻作品《他们“飞走了”》、《陋巷书摊》等。
    7月2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大会历时十四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均到会致词。
    7月21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野夫当选为常务委员。
    9月1日,全国美术家协会编选的《新中国版画集》,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分上、下卷。上卷为解放区木刻,下卷为国统区木刻,下卷第一幅便是野夫的《斗牛》。
    9月,调至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授兼秘书长,筹办大众美术出版社。
1950年  42岁
    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停止活动,全体会员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
    创作油画作品《造船》、《斗争地主》,黑白木刻《评阶级》等。
1951年  43岁
    1月8日,撰写《令人不安的回忆》一文,回忆与鲁迅的交往情况。该文发表于《文艺新地》上。
    调任华东文化部工作,并出任上海幻灯厂经理。
1952年  44岁
    用木刻创作苏联故事《鼓风机旁四十年》连环画一本。
1953年  45岁
    9月5日,出席第二届中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副秘书长。同年调至北京工作。
    文化部接受国务院的批示办五个大型工艺美术展览会,到东欧和苏联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展览,指定由野夫负责办理,成立出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工作委员会。
    是年创作《鲁迅先生像》
1954年  46岁
    兼任中国美协美术服务部总经理。
1955年  47岁
    与江丰等倡议筹办工艺美术学院。
1956年  48岁
    10月1日,与李桦、力群、赖少其、杨可扬等主编《版画》双月刊,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至1961年停刊,共出23期。1958年,因已被打成右派,免去了主编一职。第一期刊有野夫的《鲁迅先生在厦门凭吊郑成功卫国城堡遗迹》。
    10月,编辑《纪念鲁迅选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其中有木刻及其他画种的作品共70幅。
    同月,参加“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览会”评审工作。木刻作品《鲁迅在厦门凭吊郑成功卫国城堡遗址》、《救救儿童》参展。
    所著《回忆鲁迅、学习鲁迅》一文,纪念鲁迅先生。该文发表于《美术》1956年第10期。
    10月下旬,与古元、彦涵等会见日本友人内山嘉吉,共叙师生情谊。后和李平凡一起陪同内山完造参观“第二届全国版画展览会”。
    12月,在第二期《版画》发表《纪念导师、不忘弟子》一文,以纪念逝去的战友。
1957年  49岁
    4月,评论文章《从“版画太板”谈起》发表于《版画》第四期上。
    7月,与江丰、庞薰琹等一起错划成“右派”,并被免去一切职务。
    8月,在第六期《版画》杂志上发表《“放鸣”随感》一文,提倡艺术家贴近生活。
    12月,创作《瓶花》。
1958年  50岁
    春,与中国文联所属各协会右派一起下放河北省怀来县沙城劳动。
    是年创作套色木刻《十三陵水库工地妇女挑土竞赛》、《夕阳》,以及农村题材系列木刻作品《农村小景》、《街头看新闻公告》等。
1960年  52岁
    和江丰一起摘除右派帽子,同到中国美术馆保管研究部工作,为征集作品走遍全国。
    是年创作套色木刻《果子丰收》。
1963年  55岁 
    “第五届全国版画展”举办,野夫以套色木刻《向日葵》参展。
1964年  56岁
   
创作木刻作品《北京支援各国人民反美斗争——反美风暴》组画,一套6幅。
1965年  57岁
    创作木刻作品《约翰逊怎能不发愁》组画,一套6幅。
1966年  58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野夫受到残酷的批斗,后被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3年  65岁 
    8月13日,因患肝癌得不到及时治疗病逝于北京,享年六十五岁。
1979年 
    11月,“第六届全国版画展”举办,野夫遗作《庆丰收》参展。
1980年 
    野夫平反。
1992年 
    7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野夫版画遗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5年
    11月5日至1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联、温州市文化局、温州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野夫版画遗作展”,在温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后应乐清市委宣传部、乐清市美术家协会等单位邀请,于11月14日至16日巡回至家乡展出。
2010年
    6月25日至8月1日,广东美术馆策划主办铁马野风——野夫的木刻艺术展览,同期出版展览图录。
                                                     (赵辉  编)


参考文献:
    李桦、李树声、马克编:《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辽宁美术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
    黄可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活动史话》,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张少侠、李小仙著:《中国现代绘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
    李允经著:《中国现代版画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李树声主编:《寒凝大地——国统区版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范梦著:《中国现代版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出版。
    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编:《鲁迅收藏中国现代木刻集(1931-193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出版。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回忆鲁迅的美术活动》,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鲁迅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赵家璧著:《编辑生涯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张望编:《鲁迅论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出版。
    马蹄疾、李允经编著:《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
    王心棋:《鲁迅美术年谱》,岭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编:《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开明书店印行1946年出版。
    野夫编:《春野木刻集》,春野木刻社出版1938年出版。
    金逢孙:《浙江省木刻运动》,载自《战画》第9、10期合刊,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1939年10月3日出版。
    野夫著:《怎样研究木刻》,丽水会文图书社1940年印行。
    野夫编:《铁笔集》,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战时木刻研究社1941年出版。
    野夫、阿杨、克萍合著:《给初学木刻者》,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出版1946年出版。
    野夫:《回忆鲁迅 学习鲁迅》,载自《美术》,1956年第10期。
    野夫:《纪念导师,不忘弟子》,载自第2期《版画》,1956年12月出版。
    野夫:《从“版画太板”谈起》,载自第4期《版画》,1957年4月出版。
    野夫:《“放鸣”随感》,载自第6期《版画》,1957年8月出版。
    金逢孙、夏子颐:《抗战时期的浙江木刻运动》载自《美术》1980年第2期。
    张望:《中日友谊的篇章——〈中国木版画展〉》图录读后感,载自《美术》,1980年第7期。
    于海:《历史的借鉴》,载自《美术》1980年第4期。
    黄永玉:《迟到的追念》,载自《文汇》1982年第2期。
    邵宇:《患难识英魂——纪念郑野夫同志逝世十周年》,载自《版画世界》1983年第4期。
    李平凡:《难忘的记忆——纪念野夫同志二三事》,载自周燕丽编 《李平凡版画文集》,辽宁美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  
    杨可扬:《回忆野夫》,载自《版画艺术》1986第1期。
    邵克萍:《艰苦创业的〈新艺丛书〉》,载自《美术》1990年第11期。
    邵克萍:《为开展木刻运动做些实事》,载自《中国版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
    杨可扬:《邵克萍艺术生涯二三事》,载自《美术》1996年第6期。
    朱维明:《现代中国版画史论三篇》,载自《新美术》1997年第二期。
    杨涵:《野夫还活着,野夫没有死》(文稿)。
    许志浩:《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1911年——194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
    许志浩:《中国美术社团漫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张泽贤:《民国版画闻见录》,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江丰美术论集》编辑组编:《江丰美术论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出版。
    贺锡翔编:《艾青美术年表》,载自《美术史论》1990年第一期。
    袁韵宜:《庞薰琴传》,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
    江涓主编:《浙江革命(进步)文化名人传略》,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罗未央主编:《浙江革命进步(文化)历史文献选编》,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
    陈余桃主编:《乐清市革命(进步)文化史料》(内部资料),乐清市文化局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办公室1996年7月。
    政协乐清县委文史资料组编:《乐清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1984年 。
    马金榜口述  朱璋代笔:《野夫与木刻工厂》,载自《乐清文史资料》第二辑。
    陈钧贤:《中国新兴版画先驱野夫》,载自《温州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卢辅圣主编:《朵云》上海书画出版社  总第47期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