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南方艺见】打破边界 重构空间,暌违9年的王璜生回广东美术馆给你看不一样的艺术

录入时间: 2018-04-03

如果说“边界”的传统含义离不开线性界限的意象,王璜生的线画和线的装置则通过打破这种意象显示出线与空间互动转化的新的可能,从而成为对视觉艺术当代性的一种表述。
——巫鸿
 
 
与广东美术馆阔别9年的王璜生,最近回“娘家”了。不同的是,之前他是广东美术馆的“当家人”,而此次“回家”,他以艺术家的身份在故地举办“边界/空间”个展。
 
受家学影响,王璜生曾经历了从传统水墨向当代性转换的探索历程,在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中勾勒出他最具辨识度的符号,又在报纸、铁丝、玻璃等媒介的尝试中开拓出新的空间。
 
他曾把严谨的学养献给了美术馆,先后担任了广东美术馆馆长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如今,他又将自由的才情尽情挥洒,成为一位极具当代气息的文人艺术家。
 
 
3月31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展览“王璜生:边界/空间”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出纸本作品、装置、影像、摄影等60余件。
 
本次展览由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担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展览日期截至4月20日。
 
《述影》/ 装置,影像/  尺寸可变 /  2015-2018年
 
 
· 王璜生:边界/空间 ·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广东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单位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策展人
巫鸿
 
学术主持
范迪安
 
艺术总监
王绍强
 
展览时间
2018年3月31日——2018年4月20日
 
展览地点
广东美术馆1-4号厅
 
1,摆脱笔墨边界,重新定义空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璜生,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创办并策划了“广州三年展”、“广州摄影双年展”、“CAFAM 双年展”、“CAFAM 未来展”和“北京摄影双年展”等大型展览。
 
2009年“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展览现场
 
作为从广东走出来的杰出的美术馆馆长和艺术家,王璜生对广东美术馆的建筑空间异常熟悉,可以说他对广东、广东美术,以及广东美术馆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基于这样的缘分,便有了本次展览。
 
装置影像艺术作品
60x45cm  / 2018年
 
他的艺术创作,往往夹杂着传统文人的品性修养与突破自我的独立不羁精神,以及现代知识分子对文化、现实及历史议题的深刻关注,其艺术创作不再是对高雅文化和视觉愉悦表征的调用,而是通过对文化记忆的重建,让人们对当下现实产生思考。
 
《溢光》铁丝、玻璃管 尺寸可变
 
铁丝网、纱布、玻璃碎片等这些常见的东西,在王璜生的创作下,变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
 
比如,在《界》影像装置作品中,当盘旋游动的线条化为带刺的铁丝网和蒺藜,它们优雅的流动同时在刺痛着观众的感知,让观众感受到矛盾与痛苦。
 
《界》/  装置、影像,铁丝网
600×340cm /  2017年
 
在留言区,有观众这样写道,有观众这样写道,“刚与柔的对换”,“剪不断理还乱”,“挣扎、尖锐、多么痛的领悟”等。  
 
受家学的影响,早年的王璜生曾经创作过很多传统的花鸟作品。在此次展览中,王璜生把中国传统笔墨中的线条进一步抽象化。
 
 
《游·象》系列中,一团密密麻麻的线条如同迷宫一般,王璜生希望表达自由与控制、表现与修炼之间的张力,“中国的笔墨与线条,讲究的是修为和手腕的控制,这些线条表达了一种随心所欲的突破,我希望在制约和突破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王璜生一直在思考舒适与尖厉之间的关系。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表面上看,比以前好很多,也似乎舒适多了,但是又有好多东西很纠结与揪心,说不清楚,在他心里,这种感觉很强烈。
 
他希望设计一种东西,看起来很平常,但是里面有转换,从视觉到触觉,从感受到思维。
 
比如沙发作品《谈话》,沙发本身跟舒适有关,看起来很简单、很舒服、很日常化,但其实它冷冷的、黑黑的、硬硬的质感,而且透明地露出了里面尖利的铁丝网。
 
 
这使人在视觉和感受上产生强烈的冲突,而“谈话”的命名也很平常,似乎是日常中我们经常做的一件事,但是,在特定文化情景中,“谈话”是有特定而模糊的涵义的,在背后,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经验和感受。
 
策展人巫鸿说:“边界与空间,这两个词的含义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一个层次是相对具体的,比如有的装置作品让我们感觉到边界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另一个层次是相对抽象的,特别是在绘画中,画面上的线条不仅是线条,同时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空间,有强烈的三维性质以及运动的感觉,但它却是抽象的。”
 
 
不论是在二维的《痕象》和《游·象》还是在三维的《缠》《界》《溢光》和《隔空》里,水墨、拓印和金属的线条盘旋缠绕。线因此既摆脱了“笔墨”概念中的自我边界,也不再服务于因物象形的“轮廓”或“体积”等实用目的,而是在自发的生成和游动中不断重新定义空间。
 
2,对话王璜生:呈现材料的社会学意义
 
 
王璜生
 
王璜生出生于广东揭阳一个有着浓重书卷气的艺术世家,其父王兰若先生更是粤东地区著名的艺术大师,天真苍劲的笔底功夫既得古人笔墨之灵韵,又兼容西洋的创作理念。
 
然而,王璜生并未沿着父亲艺术道路走向传统的中国画创作,而是将自己塑造成一位极具当代气息的文人艺术家。他为何从传统水墨转为当代艺术创作,本次展览背后,他有哪些想法?展览前后,艺见君对他进行了专访。
 
艺见君:在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常见的材料,比如铁丝网、玻璃管、透明胶等,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
 
王璜生:材料媒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与文化性指向,我往往会从某种社会学方向去思考艺术的创作,也有视觉和触觉的考虑,我希望利用材料媒介的社会学意义及人的视觉触觉反应,表达对现实与人生的看法。
 
《溢光》
 
铁丝网和玻璃管,和纱布的并置,让人想到了暴力与脆弱、美丽、保护等的对比冲突。艺术家总希望用一定的形式和样式,对社会与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表现,进行多元而丰富的表达。
 
我最近在尝试用录音带等材质进行创作,录音带本身也代表了一种历史记忆。
 
展览现场
 
《封口胶》是我今年新创作的,这是有意无意捕在现实中捕捉到的。有一天我在撕包装箱时,一大堆封口胶在地面上,我觉得特别好看,我就拍了,这种日常性很好。它扭曲以后,本身的物体之间的这种力量、空间关系和虚实关系,光质感非常丰富。
 
也没人这样拍过,我希望作品从艺术形式到表现内容都有它的独特性,形成风格。
 
我下一步考虑用录音带进行创作,录音带本身也代表了一种历史记忆。
 
 
艺见君:你从水墨创作转向装置,装置为什么这么吸引你,它给你带来什么?
 
王璜生:装置给我带来了一种更丰富的体验,从视觉到空间,包括思想和精神的新体验。其实这个转变过程也是很矛盾的。
 
我画花卉也算画得不错,也比较有市场,但是我想作为艺术家,应该有挑战的欲望和思想的态度,来表达对社会、现实、人生种种问题的思考与态度,也包括艺术史、艺术方式的实验与实践精神。
 
《痕象》/ 纸上作品 / 180x198cm / 2016年
 
当代艺术是关心社会的,是关心精神性的,表达当下我们的的情感和思想,也富有挑战性的危险和魅力。
 
《箴象系列》/ 纸上作品 / 123x123cm /  2017年
 
艺见君:你曾经策划举办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回到广东之后,你对广东当代艺术发展有什么样的建议?
 
王璜生:推进广东当代艺术的进程,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跟国际有更全面的接轨,展开学术层面上的交流,交融不同的视觉体验和艺术精神;其次是要保持一种艺术理性精神,找到真正适应民族发展要求的艺术,作出基于现实和兼顾想象的文化判断。
 
广东的文艺理论实力很强,皮道坚、杨小彦、冯原和李公明等评论家都在美术史论和前沿文化思想方面有独特建树,在中国艺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广东对自身的艺术理论建构方面和本土的当代艺术创作者应当报以更多关注,只有做好了这一点,才能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业界评价
 
“踰界”既诱人又隐藏危险,因为任何边界总是被习俗和常规把守,因为边界本身就是一个拒绝安全感的地带。王璜生的作品因其连绵流动的线条而富于诗意的抒情,但也通过流动的不稳定性激发出心理的紧张和对转化的焦虑。这种紧张和焦虑被一些关键细节放大,使抽象的线成为对历史记忆和现实政治的隐喻,而王璜生的抽象艺术总是具体和实在的,既从观念的反思中也从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怀中获得生命。
——艺术史论家、批评家、策展人巫鸿
 
王璜生把传统和现代进行很好的融合,其艺术既有东方文化的气质,语言也非常具有现代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个平台上,他与很多国际上知名的艺术家和学者深度交流,并引入国内,这对他的艺术转变起到很大的作用。王璜生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对自由表达精神的追求和对独立人格的坚持。
——艺术评论家皮道坚
 
王璜生把艺术研究、艺术思考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他的创作明显具有知识分子艺术家的精神气质,他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思考的问题,都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艺术趋势密切相关。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王璜生的多重身份会互相交换,站在美术馆馆长视角看一个展览时看的是整体,而不是展览的局部,是作品在一个完整空间里大的概念。所以策展时我们常常会对一个空间的缺陷很敏感,王璜生在布展过程中就是在寻找和弥补空间的不足,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想象。他将装置和水墨两者统一,很像是一种语法,而不是语言。语法的意义在于比以前更纯粹,语言是有一种要表达的东西。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批评家尹吉男
 
从艺术逻辑和解释艺术的角度来说,王璜生从传统笔墨中找到线条,然后用线条重新构造,并隐喻放入其中,通过不同的装置,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杨小彦
 
 
 
作者 | 南方日报记者 宋金绪(部分综合网络)
编辑 | 陶明霞
整理 | 梁龄
策划 | 李贺 李培 郭珊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