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雅昌专稿】时隔九年重返故土 “王璜生:边界/空间”亮相广东美术馆

录入时间: 2018-04-02

陈峰 著
 
“王璜生:边界/空间”海报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3月31日下午,“王璜生:边界/空间”于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现当代美术馆协办。由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担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任学术主持,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任艺术总监。
 
王璜生曾长期担任广东美术馆馆长,后北上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同时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为外界熟知的身份是美术馆管理者、博物馆和艺术史研究学者,而此次时隔九年重返故土举办的展览宣布了作为艺术家的王璜生的强势回归。
 
“王璜生:边界/空间”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汇集了王璜生近些年创伤的近10个系列的绘画、摄影、影像及装置作品,其中,摄影作品为首次展出。二维的架上绘画系列作品包括王璜生早期至今持续创作的自由水墨书写《游·象》系列、以报纸为载体《线·象》系列、尝试用纱布进行拓印的《痕·象》系列和最新的《箴·象》《墙》系列。三维的装置作品包括《缠》《界》《溢光》《隔空》等。
 
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致辞
 
著名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皮道坚致辞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参展艺术家王璜生致辞
 
众多艺术界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展览开幕式。其中,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著名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皮道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及参展艺术家王璜生先后致辞。
 
王璜生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作品
 
在开幕式现场,王璜生向广东美术馆捐赠了两件作品,《箴·象》和《游·象》,广东美术馆副馆长邵珊代表馆方向王璜生颁发捐赠证书。
 
巫鸿通过视频发言
 
策展人巫鸿未能到现场,他通过视频的方式作了发言。在发言中,他回忆了与王璜生长达15年的交往,作为馆长与艺术家两人在艺术上有多次交流与合作。巫鸿作为策展人谈到一些观展的建议,在装置的视觉冲击力中思考艺术家的思想,提出新的问题,这也是当代艺术所要探讨的方向。边界与空间概念是多重的,既是具体也是某种抽象,特别是绘画中线条,展览的四个空间在无形中形成二维到三维的转化。
 
“王璜生:边界/空间”展览现场
 
巫鸿将展览命名为“边界/空间”。“边界”无所不在,此地与彼地、此时与彼时、现实与想望、安全与探险之间,总有可见与不可见的边界。王璜生的艺术实验充满对边界与空间的探寻和质问。如果说“边界”的传统含义离不开线性界限的意象,王璜生的线画和线的装置则通过打破这种意象显示出线与空间互动转化的新的可能,从而成为对视觉艺术当代性的一种表述。
 
“王璜生:边界/空间”展览现场
 
王璜生出生于广东揭阳一个有着浓重书卷气的艺术世家,其父王兰若更是粤东地区著名的艺术大师。然而,王璜生并未沿着父亲的艺术道路走向传统的中国画创作,而是将自己塑造成一位极具当代气息的文人艺术家,他用笔墨、铁丝、纱布、玻璃等等多种材料诠释出作为一个当代文人的社会思考,他在当代性和传统性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铁丝网和纱布是此次展览作品的两条主线。《游·象》系列以线条为主,而线条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王璜生试图从中找到一种跟当代结合的方向,作品中可看到王璜生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的影响。
 
游象160312 纸本水墨 69x69cm 2016年
 
 
《隔空》 钢丝网、布幕、灯光
 
《游·象89》是一个转折点,王璜生发现作品跟铁丝网有了某种联系,这之后,他开始突破平面,利用铁丝网做装置。第一件作品是《隔空》,探讨一种诗意水墨跟危险性之间的关系。《隔空》是在狭长的空间中,做出两个巨大弧度的透光墙壁,顶上的九个灯筒在旋转中将悬挂的铁丝投影在墙壁上,观众走入其中被游动投影覆盖,这些光影仿佛是水墨线条在不断的出现和消散,形成视觉和感知上的冲突。
 
 
《溢光》铁丝、玻璃管 尺寸可变 2013
 
之后王璜生开始创作《溢光》,铁丝网穿过透明晶莹的700多个玻璃管,同时在下垂的钢丝下铺上被打碎的玻璃,在灯光的照射下,玻璃碎片的反光与铁丝的投影相互呼应,构建一个“溢光”的场景。玻璃的脆弱和美丽,铁丝网的暴力感和伤害感,两者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冲突性表达,也包含着一种生命与现实的隐喻与张力。
 
《缠》铁丝、纱布、风机 尺寸可变
 
从作品《缠》开始,王璜生以纱布为线索进行了一系列创作。纱布缠绕着铁丝网,纱布在缠绕包扎中不断被扎破被撕裂,手与这些芒刺相接触,强劲的鼓风机吹起纱布撒向空中,并发出巨大轰鸣声,并列分布的金属台如同病榻,产生一种包扎、瘪疗与伤害、疼痛相杂揉冲突的矛盾感。王璜生用纱布去包扎铁丝网的过程录制了下来作为影像作品展出。
 
《界》金属框架、金属隔离网、摆动机械 尺寸可变 2017
 
《界》是王璜生近期新作之一,四面由铁丝网构成的金属框架在机械装置下持续来回摆动,其上悬挂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背后墙面上投影出王璜生夜晚拍摄的海浪影像,探照灯旋转闪烁着,这件作品结合了机械、影像、声音和灯光。王璜生曾谈到创作这件作品的原因:“当下世界不安的现实如战争、逃亡、难民、越境等,引发了我少儿时期以来的记忆,六七十年的地处南方海边的家乡,时常接触到偷渡的时事和故事,以及有相关经历的人,其场面感至今仍历历眼前。而当年自己也差点被‘好心‘的兄长’暗渡‘了。其实这也是一个跟边界,跟期待的向往,因此我用了铃铛,铃铛的声音象征人对一种遥远境地的向往,其实也有一种天堂的憧憬感,同样天堂里也包括死亡。“
 
箴象系列 纸上作品 123x123cm 2017年
 
《箴·象》系列区别于水墨的黑白,王璜生用鲜艳的红色进行拓印,他认为,红色很有象征性,也有很强的视觉力量。这件作品与基督教有关,王璜生用纱布这一有特殊意味的媒材,来表达一种伤害与赎罪的复杂情感。在画面上,他还抄录了一些《圣经》中关于人类自我反思的箴言。
 
《墙101016之三》纸本水墨拓印
 
纱布、绑带及拓印的方式是王璜生这个阶段创作和表达的一种尝试。在他看来人与人的隔阂和自我保护所形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墙”。《墙》系列是由一条条纱布的印痕组成,隐喻着伤害、痛感、隔离、流血、呵护、疗伤等,而纱布拓印本身的肌理特质及墨色深浅干湿的表现效果。尺度较大的画面与微妙细致的拓印痕迹包括纱线散乱的印痕,追求视觉与心理两重层面的体验性表现。
 
“当代/空间/边界”学术对谈会现场
 
展览开幕式前,在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还进行了“当代/空间/边界”学术对谈会。会议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李公明主持,著名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皮道坚,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系主任、著名文化学者李天纲,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杨小彦,《诗书画》杂志主编,著名艺术评论家寒碧,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你我空间联合总监、策展人胡震,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杜曦云,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董冰峰及王璜生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王璜生:边界/空间”展览现场
 
皮道坚认为,王璜生把传统和当代很好地融合了起来。在当代艺术表达上,他有东方文化的气质,语言媒介非常东方也非常当代。他对自由表达精神的追求,对独立人格的坚持,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以艺术家的感知表达对当下生存困境的反思都让人敬佩。
 
 
《述影》装置影像 尺寸可变 2015-2018
 
李天纲从四十年改革开放历史的角度讨论“边界”和“空间”的意义。他认为,这四十年中国在做的事情就是跨界、超越边界,无论思想解放还是国际化,整个中国都处于试图打破边界,寻找新的天地和更大空间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后,全球化的背景导致很多关系都要重建,很多老的边界问题又会出现。边界到底在哪里,有没有边界,需不需要建立边界等,边界的问题可以一直讨论下去。
 
王璜生影像作品
 
杨小彦认为这个展览本身存在很多艺术语言、艺术本体、艺术思维的东西。从这次展览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如何从繁到简,从简到线,到最后通过艺术表达观念,如果没有艺术作为基础就与哲学家、美学家没有了区别。王璜生在艺术的基础上重新构造观念,把所有经历、童年、沙滩、海浪,通过装置打造上去,意义全部放进去以后就有了很多逻辑。
 
“王璜生:边界/空间”展览现场
 
寒碧从王璜生作品中看到了“痛苦”,作品中的铁丝网让他感受到了痛苦,而痛苦是指向自由的,边界、空间及至艺术都跟自由密切相关。他认为当代艺术的无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越来越技术化,越来越光怪陆离,越来越形式化,越来越泛滥,有形式没语言,有名气没作品,政治、社会、艺术的之间的关系很多人搞不清楚。
 
“王璜生:边界/空间”展览现场
 
王春辰作为与王璜生共事多年的同事与好友,他认为王璜生专职身份的转换,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内心世界的跨越。如今,王璜生获得了新的空间、新的天地,新的自由,忘掉过去,新的开始,获得了艺术的精神性。
 
胡震用越界行动来形容王璜生的这次展览。这次越界行动也有艺术上的跨界探索,从传统的水墨界走向综合媒介的使用,带来了艺术语言方面的探讨。王璜生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能做得非常成功,作为艺术家,他能够把其它学科的精髓带到艺术里面来,实现了学科、理念和思维的跨界。
 
“王璜生:边界/空间”展览现场
 
杜曦云从展览中看到了无时不在人暴力和对超越性的呼唤。整个展览带给他的一种很压抑的感觉,铁丝网的作品提示着无时不在的暴力,提示着暴力主导世界。暴力是动物世界的运行规则,也是文明表皮包裹着的人类世界的本质。而王璜生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装置作品里作为包裹、包扎、抚慰伤痛的纱布反复出现,带有一种宗教感、悲悯、自救的超越性。
 
“王璜生:边界/空间”展览现场
 
董冰峰认为每一个展厅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张绘画、摄影上,作品本身是一个整体。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到艺术家如何从自己的创作出发,对比现实,回应今天的文化,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边界的突破可以让艺术家不断地摆脱惯性和熟悉的方法论,展览对空间的表达是非常丰富的,从艺术家到作品到现场装置到观众的进入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个展览空间的理解和今天所理解的当代艺术的问题点是非常接近的。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4月20日。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