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王琰:我就是我的观众《雅昌艺术网》

录入时间: 2012-07-25

王琰油画作品展《表现与抽象》7月19日广东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嘉宾合照. 艺术家与嘉宾们合照 “我们虽然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但是我们却发现了绘画;我们虽然不知道我们是谁,但我们正在用图画来描绘自身;我们仍然不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但是我们将笔锋上的色彩预言未来的盛象。” ——王琰《画梦呓语》雅昌艺术网…


  开幕式嘉宾合照.


  艺术家与嘉宾们合照

  “我们虽然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但是我们却发现了绘画;我们虽然不知道我们是谁,但我们正在用图画来描绘自身;我们仍然不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但是我们将笔锋上的色彩预言未来的盛象。”

——王琰《画梦呓语》

  雅昌艺术网讯(彭羽)7月19日,广东美术馆举行了王琰油画作品展《表现与抽象》的开幕式。这位出生于70年代北京的青年女画家续着一头中长发,随意散放于肩。从附中就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王琰,于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并获得博士学位,师从邵大箴。期间受邀赴爱尔兰巴伦美术学院任访问艺术家,并受邀赴英国伦敦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国家艺术图书馆、伦敦大学考陶尔特艺术研究所任访问学者。 


   王琰:《极光》,布面油画,210cmx550cm,2006年. 


  王琰:《冷山》,布面油画,210cmx370cm,2005年.

  此次展出王琰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大尺寸的,连从小看着她长大的一位年长嘉宾也在看完画作后感叹如此巨幅的作品怎会出自于身材纤瘦的王琰之手。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曾在文章中提到:“大概四年前,我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次见到王琰的大尺寸油画,作品中那些极具扩张气势的抽象视觉符号,激昂着我的情绪,调动着我的情感,引诱着我在那些线条、色彩和颠狂的结构中如梦地游走。”

  正如罗一平馆长所说,比起画面的尺寸,王琰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结构更是她作品吸引人的地方所在。色彩总是带有情绪化的起伏,直接冲击视觉感官。线条仿佛与色彩有些隔离,偶然又特意,但总有那么一两条是最有力最突出的。其中一幅名为《冷山》作品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主体物“冷山”在颜色和线条拉伸的绘述后,结构的组结与分解同时出现于画面之上,山开始不只是一件死物,运动在这分解与组结过程中产生,生命也仿佛有了迹象。从王琰的作品名来看,对自然强烈的情怀展现无疑,这也许来源于她天生对自然的热爱。采访中她说过,平常很爱出去散步,看到大自然的景象会无意识地注入脑中,而对广州路边的树和叶子也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淳朴和无邪也促成了她所有语言的宣泄点。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等嘉宾观看王琰作品


  王琰的博士毕业论文《迟暮的玫瑰》已发行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高岭用“圣殿中的舞蹈”评价概述王琰的画。他认为,她将绘画视为自己心中的圣堂,而她自己则是这个圣堂中激情四射、永不停息的舞者。因此在主题的表达上观者不用刻意去猜测,因为那里全部都是来自于她的本真,都是来自于她内心对世界的感知。正如她在采访时说的那样,我不考虑是否所有人都能看懂我的画,我不考虑市场与价格,因为我就是我的观众,我要做的只是我明白自己的画。

  这种悠然于室外的创作理念也许能够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踪迹。在开幕式的讲话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就强调了王琰是一位拥有深厚文学底蕴的画家。这种文学修养的表现不仅仅止于画上,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本来自王琰名为《迟暮的玫瑰》的著作,从观点到字句的推敲都能看出作者对文学的执着与认真。开篇笔者引用的那段文字就能看出她对文学与绘画两者相同程度的爱好,这就印证了王琰本人在接受采访曾说过的一句——“我就做两件事,一件是绘画,一件是写作。”


作者:彭羽(实习生)  2012-07-20 11:16:08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