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南方日报】重温艺术中的抗战民族魂

录入时间: 2015-08-24

“铜墙铁壁——抗战中的民族责任”广东美术馆开展


《在延安的日子》(油画)。  邵增虎 作


《风雨青纱帐》(国画)。     伍启中 作


《挖地道》(油画)。 胡一川 作


《大刀进行曲》(雕塑)。    潘鹤 梁明诚 作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月14日,“铜墙铁壁——抗战中的民族责任”主题展在广东美术馆揭幕。凝刻在经典艺术作品中慷慨激昂的抗战民族魂,将观众们重新带回到历史之中。

  展览展出的抗战题材作品大多为广东美术馆馆藏,包含了反映抗战历史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作品,其中不少是经典作品。同时,还特邀名家围绕抗战的主题进行创作。此外,全省各地市文广新局推荐了抗战题材优秀作品约300件(套)。整个展览涵盖了中华民族从觉醒到奋争,最终胜利的历程。展览将持续至9月5日。

   “广东艺术家在表现抗战题材的手法多样、角度多元,留下了一批经典作品。”广东美术馆副馆长江郁之说。此次展览中有10件优秀美术作品,如著名雕塑家潘鹤、梁明诚合作的雕塑作品《大刀进行曲》,已入选文化部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专题展览,将赴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开幕之际,江郁之副馆长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了展览中的重要作品。

  1
  抗战木刻
  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民族化

  墙报、宣传画、木刻等各种大众化的文艺作品,构成抗战文艺创作的特色和主体。广东艺术家是新兴木刻运动的中坚力量,创作出一大批记录民族抗战精神的木刻作品,成为美术史的经典之作。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抗战时期的美术创作造就了一个内涵丰富、责任深重的时代主题。展览第一部分由美术馆馆藏作品中挑选出的反映抗战历史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以及摄影作品等构成。

  著名版画家、油画家、广州美院首任院长胡一川的经典木刻作品《到前线去》在展览中亮相,画家以充满力量的线条刻画了一个正在怒吼的人,向亿万人民发出了抵抗侵略的紧急召唤,被公认为是抗日时期美术作品的代表作。此外,赖少其的《抗战门神》、李桦的《军民合作》、沃渣的《全国总动员》、梁永泰的《我们是钢铁的长城》等艺术家的经典木刻作品,记录了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气魄和决心。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文艺的生活化、大众化、民族化成为我党抗日根据地艺术创新的新路。这时期,胡一川创作了《不让敌人通过》《胜利归来》《牛犋变工队》《攻城》等一批优秀的套色木刻。此外,著名版画家黄新波的《反击》,王琦的《收复》等众多版画作品都紧扣时代主题。

  展览第一部分的第一件作品是胡一川的油画作品《挖地道》,创作于1974年。胡一川作为抗战时期重要的版画家,这幅作品是他晚年在油画上探索的一件代表作,也是胡一川最重要的革命历史题材代表作之一。胡一川从挖地道这件事的侧面切入历史,以巧取胜,利用煤油灯光来渲染和烘托,以光寓意;用粗黑的线条勾勒出方正粗犷的造型与浑厚雄健的结构,以拙喻力,是运用表现主义绘画风格成功表现抗战题材的经典作品。

  2
  经典作品
  艺术家的革命浪漫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艺术家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上也创作出不少经典作品。广东艺术家对革命题材的描绘,角度细腻、题材多元、手法多样,表现出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在入选文化部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专题展览的作品中,包含了广东美术馆馆藏的粤籍美术家作品,充分展现了这种革命浪漫主义的诗意。例如广东著名画家伍启中创作于1995年的国画作品《风雨青纱帐》,十分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在一望无际的青纱帐中隐藏着千军万马,时刻准备出击杀敌,讴歌了革命军民保家卫国的豪情。画面上大面积的青纱帐处理得朦胧、虚幻而恰到好处,精心地描绘出一种紧张、神秘、令人心惊的氛围。此外,广东国画家岑圣权的作品《蔡廷锴——1932年春》、李劲 的国画作品《残阳如血》也选送进京参展。

  广东美术馆馆藏的两件雕塑作品也即将进京参展,它们是著名雕塑家潘鹤、梁明诚的雕塑作品《大刀进行曲》以及俞畅的雕塑作品《使命》。其中,《大刀进行曲》创作于1976年,第一稿是石膏作品,收藏在军事博物馆中。上世纪90年代,这件作品被铸铜成大件雕塑,其中一件被广东美术馆收藏。这件雕塑记录了全民抗战的场面,雕塑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了八路军战士,也有普通民众、老人和妇女。整个雕塑以极强的表现力,定格了民族生死存亡最后关头的决战,是一件抗战主题的经典雕塑作品,本次进京参展也将摆放在中国美术馆展厅的主要位置。

  展览中有一件油画作品《在延安的日子》,是广州军旅画家邵增虎的代表作,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件作品中,伟人领袖不再以“红、光、亮”的形象出现,画家描绘了领袖在抗战年代轻松对谈的一幕,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视角将人们带入那一段激情岁月,作品曾刊载在当年的《解放军画报》的封面。著名画家林墉的《吉鸿昌要抗日》表现了抗日英雄吉鸿昌被蒋介石囚禁的历史情节,林墉用大幅度的硬朗写意笔触,表现了抗日将领的风采。

  展览中还有非粤籍美术家的作品亮相,比如著名军事题材画家骆根兴的作品《大敌当前》,长3.9米。该作品上世纪80年代曾经获得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铜奖,描绘了刘伯承率领的一二九师在太行山誓师的场面。骆根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抗日队伍方阵,刻画出上百个八路军硬汉的形象,完成一幅气势悲壮、撼人心魄的抗日将士出征的大型历史油画。这幅经典油画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展览第二部分,展厅的四面墙壁展出了抗战胜利60周年时广东艺术家创作的4件抗战主题的国画巨幅作品——《东江魂》《殇》《雄狮怒吼》《悲壮山河图》,4幅巨制长度均在12米以上,分别由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广州军区及广州美院的艺术家完成,气势恢宏。

  3
  抗战影像
  《晋察冀画报》原版照片展出

  广东美术馆较早开始涉猎近现代影像作品的收藏,因此收藏到一批非常珍贵的抗战时期的摄影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许多摄影工作者奔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记录下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方大曾、沙飞、吴印咸的抗战摄影作品,成为抗日战争最直观的历史见证。广东美术馆对这个时期的摄影作品的收藏达近千件。展览将这些珍贵的战地照片略加放大制成展览版,同时陈列部分原件,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1942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共第一位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和一群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年轻知识分子,满怀抗战热情,在晋察冀边区聂荣臻的大力支持下,在日军一次次大扫荡且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在华北敌后创办了《晋察冀画报》社,被当时国内外称为“奇迹”、山沟里绽放的民族抗战“鲜花”,成为抗战中中国形象的一种标志。

  据介绍,《晋察冀画报》的原版照片留存下来约600余张,由于战争年代保管不善,胶卷损毁报废,只剩摄影家自己收藏的相本。据介绍,这批珍贵的原版照片是广东美术馆在拍卖会抢拍回来的,是珍贵的抗战纪实摄影孤本。在这批照片中,记录了晋察冀边区敌后反扫荡时期的军民生活,分战争、生产等主题,真实再现了抗战时期的生活细节。

  除此之外,展览还特别组织13位广东美术家创作了一批反映广东抗战历史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军旅画家潘嘉俊新创作的反映东江纵队抗战情节的《东江战火》,以及江郁之创作的表现粤籍抗战将领叶挺、叶剑英、廖承志风采的一组作品《铁帅》《论战》《大营救》等等。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梁艺凡 通讯员 刘丹妮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