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天堂”: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问

录入时间: 2013-09-04

罗一平(广东美术馆馆长)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打破了原有的国际流行的三、双年展的单一机制,它是由一个前序的展览提出问题,由四个项目展深化问题,再由一个主题展来对之前所有提出的问题做一个归纳,最后以一个特别项目展对之前展览中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邱光平的《天堂》展就是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特别项目展”。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启动展名为“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以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必然涉及的“拆”与“建”这一看似是工程项目的行为为基点,结合历史与哲学、社会与文化、传统与当下、宗教与技术、自然与生态等命题,探讨两个根本性问题:1、美术馆乃至当代艺术的本质属性及其与社会文化、与公共审美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关联;2、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和与此相应的人的心理结构变化等诸多当下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尚未发生的内质性问题,也即是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启动展的“元问题”。
启动展提出的这些问题,将由四个项目展来对应并深化:

       第一个项目展的主题是“去魅中国想象”,主要讨论中国性的问题,包括东方主义的中国想象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何影响?既有的中国想象为何要去魅?如何去魅?中国当代艺术如何从虚假表象中揭示真实?中国的文化现实和当代艺术的关系何在?

       第二个项目展是讨论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文化中,由于城市建设而导致土壤流失、环保恶化,人类所居住的家园已经面目全非,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家重构了第二自然——家园在哪里?是一种怎样的家园?

       第三个项目展是探讨语言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已经延续几千年了,在中国的绘画上,特别是在中国画上有着特别清晰的体现,传统的文房四宝在都市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呈现出怎样的面貌?艺术家对这些古人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工具做何思考?他们的思考又如何和当前的语境联接在一起。

       第四个项目展是在英国举办的。广东美术馆租下英国100个四米乘八米的公共广告牌,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一百个艺术家到英国,在这些广告牌上创作,以广告牌作为创作媒介并置于城市的语境当中。此举超越了美术馆的藩篱,在挑战传统广告活动的“重复性”的同时,通过独特而鲜明的视觉艺术,向观众发问:公共艺术怎样才是公共的?美术馆的艺术是否就一定是和公共结合在一起的?这个在英国举办的公共展览,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并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随后是一个大规模的主题展叫做“见所未见”。这个主题展以“未见之物”、“未见之事”、“未见之信”、“未见之城”、“未见之变”五个板块把第四届广三展的主题又拉回到艺术本身,回到文化本身——我们所见的到底是真相还是假象,我们所见的事情背后是什么?这个展览邀请了两位英国学者做策展人,非常准确地阐释了“见所未见”这个主题,并把之前几个展览提到的那些问题做了一个归纳。

       今年,广东美术馆在向前走的同时,也对广州三年展进行了反思。我们发现它有一个缺失,缺失的是对人、对生命感的一种终极的思考。人类之所以能够大量毁坏田地,之所以能够有大量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一种“敬畏”的态度。没有了敬畏心,也就没有了道德的提升,在这个时候人类可以为所欲为,那么,人的终极道德的价值在哪里?人的生命的终极意义在哪里?这个时候,吴鸿先生携艺术家邱光平个展的展出计划来到了广东美术馆。他不仅带来了完整的展览方案,还带来了对广东美术馆二楼空间的完美演绎,这个演绎让我在刹那间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我觉得,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要谈的恰恰就是一个终极的问题——“人”的问题,“人性”的问题;人的终极的生命的问题,生命归属感的问题。也许在这个展览中,这些会被体现出来。于是,我有了把邱光平的个展——“天堂”作为广州三年展的一个特别项目展的构想,想用这个特别项目展来对广州三年展做一个“生命”层面的展示。

       “天堂”,是人类依据自己的认知方式所想象出来一个极度纯化的世界,在世界各个文明类型中,关于天堂的概念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和它对应的概念则是地狱。从宗教的角度来理解,天堂是人摒除了内心的各种欲望之后所进入的终极欢乐的精神状态;从哲学的方式来看,天堂是人类依据理性智慧所达到的通达之境;而从物质主义的世俗精神来理解,天堂是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的各种欲望而同时又无需付出的社会阶段。近代以来,政党政治也是一种纲领式的表达描绘出一个理想的人间天堂。总而言之,“天堂”是一种相对于现实世界的理想境界,同时,在臻达这个理想之境的过程中,精神的纯化和终极欲望的期待又是奇怪地交织在一起。所以说,人类的精神史就是一部灵魂游走在天堂和地狱边缘的历史。不管是宗教信仰或政党政治为了实现精神纯化而采取的党同伐异,还是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建立“人间天堂”的理论冲动,人类所有的关于“天堂”的努力实际上是制造了另一个“人间炼狱”,这个炼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天堂的“B面”。作为正面叙述的天堂的“A面”与形成对照的天堂的“B面”,一起构成了关于人类内心欲望的一个完整表达。

       所以,吴鸿先生策划的以“天堂”这个概念为主题的邱光平作品展,实际上是阐释了一个关于欲望表达的人类心灵史的横断面。在展览的呈现过程中,“天堂”的主题经过发展、变异、转喻,最终归结到对于人类灵魂和人类终极命运的追问之中。显而易见的是,“天堂”在这里并不是意味着一个神秘主义的虚假抒情,而是作为一个喻体、一个切入到人类欲望心理结构之中的角度,同时,将这种心理角度折射到丰富的社会现实关照之中。而第四届广三展所有项目展展出的时间段——“2012”,作为一个具有广泛社会认同基础的“世纪预言”,实际上也反映出了现存文明模式的一种发展悖论,而正是这种悖论式的发展轨迹导致了人类在现阶段所面临的文明困境。邱光平借用了“2012”这个末日寓言,将之发展成为展览的一个副题,并使之与展览主题“天堂”一起构成了展览的复式结构关系。主题和副题之间互为依存、衬托,并反复碰撞、变异,如同交响曲式的结构发展,最终实现了对于人类灵魂、人类价值观、人类文明模式和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

       邱光平作为近年来国内所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其作品一贯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把艺术语言的思考融入到对于人类文明状态的拷问之中。在他之前的作品中,较多出现的是那些拟人化了的马的形象,英雄主义式的“马”的悲情命运实际上就是人类文明在当下的物质化的社会现实中的命运。所以,“天堂”这个展览,既是他创作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他一以贯之所思考的“世纪大结局”下人类的社会、文化问题的自然延续。

       我欣喜的看到,为了适应展览主题在空间中的变化、发展,策展人和艺术家巧妙地利用了广东美术馆内部空间的建筑结构关系,把建筑语言融入到展览主题的视觉化思维结构中,使展览空间与展览主题结构之间形成一种有机化的心理同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展览的作品形式采取了绘画、装置、雕塑、影像、行为等语言方式,一方面丰富了广东美术馆复杂展出空间的主题有机性;同时,每件作品在既有的独立主题的基础上又相互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互文、转喻关系,使观众在现场空间的变化中不断产生新的空间视觉和观念思考的碰撞。

       从明年起,广东美术馆将以亚洲的视角、亚洲的立场、亚洲的文化作为基底,把中国纳入“亚洲”这样一个大的话题语境中,重新创造一个新的品牌——亚洲双年展。为做好首届亚洲双年展,广东美术馆今年做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准备:我们邀请亚洲十八个国家重要的美术馆馆长和国际策展人,包括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英国泰特美术馆在内的八个欧美重要美术馆的馆长和重要的策展人来到广州,在9月11日到9月13日的三天内,共同和中国艺术界的代表一起探讨亚洲艺术的现状和未来。

       为了这样一个论坛,我们做了周密的计划,准备了五个展览在会议期间同期呈现,其中最大规模的展览是就是在广东美术馆二楼举办的“天堂——邱光平作品展”。

       我们对这个展览的理念充满信心和期待,这不仅是对作为策展人的吴鸿先生的期待,还包括对整个展览演绎方式的期待,包括其中动用的装置、影像、平面、数字化形式等等。我们认为,这个展览能够表现,或者说,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目前艺术策展的观念、走向和水准。特别是它对人的关照,对宗教文化的关照,这一点和我之前说到的“亚洲的特殊性”特别吻合。邱光平的作品所呈现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在亚洲也好,在欧洲也好,应该都能够得到比较普遍性的认同,所以,我们把这次展览作为广东美术馆的一个重要展览项目。

       这就是为什么邱光平的个展“天堂”能够成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特别项目,并被放在首届亚洲策展人论坛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去面对亚洲和欧美最高端、最资深的策展人和美术馆馆长的原因。我想,行或者不行,成功或者不成功,我这里先有一个预言,但最终还要经得起出席亚洲策展人论坛会议的国际策展人和国际美术馆人士的认同,我相信这对邱光平及其个展的策展团队是动力,也是鼓励!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