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廖华强:山水在高处《信息时报》

录入时间: 2013-08-06


《江上清风》2013年作品


《山空水云净》2012年作品


《山岚逸气飘渺间》2010年作品

   8月3日,“翰墨当酒——廖华强山水画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策展,并邀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美术评论家梁江担任学术主持。画展展至8月11日。

  专访
  廖华强的正式身份是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院副院长,作品甚丰。但其实,他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师承岭南画派诸多名师。多年来,他履作家之职,同时所有的闲暇时光依然不辍画笔,被誉为“作家里的画家,画家里的作家”。在他的展览开幕之前,信息时报记者专访了他。

  在山水中物我两忘

  在山水画中天人合一

  读过廖华强的文学作品,浓烈深沉,带着粤西红土地的沉厚。也读过他的山水画作,大气灵动境界自生。即使再大尺幅的画作,他也从不用碳条起稿。山的造型、云的流动、瀑布的一泻千里,所有这些在他看来都是一个整体。胸中山水到笔下山水,需要的只是个载体,而他又极为看重笔墨的渲染,那些笔墨可以让他在文学之外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他对世界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传递出艺术的审美,还蕴含着东方的哲学意味。

  廖华强很重视山水的构图,但更重视山水的意境。先有感悟的“意”,才有具体的“境”,这也正是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精髓所在:面对大山大水,可以随心所欲,仿佛悟道一般。“在我画山水时,首先是心,然后是物,在我的山水世界里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当下关于“文人画”的各种声音颇为嘈杂,廖华强则认为当代文人画应该创意与技巧兼备。中国水墨画传统、文学底蕴和造境技巧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创作出宏大厚重的文人画。一方面,应该继承古人的绘画传统,从古典诗词和书法中汲取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则学习西方的透视技巧,把西方人对于光、点、面的理解融入中国水墨。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廖华强从美院毕业之后,虽然后来以文学而先成名,但他从未放弃笔墨。

  很多年前,他的国画作品就已经有许多人追逐,但他一直都不急于拿出来示人。每每见到他,都听到他说最近又画了一批,还不是很满意,也很早就有人主动要给他办个展,他也婉言谢绝了。曾问起,这样不断地琢磨作品,是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
  廖华强说,如果自己都不满意的作品一定不会拿出来,拿出来的一定是自己也喜欢的,这一点他不像有的画家不管好不好,先谦虚地客气一番,他拿出来的就像他自己的心爱之物,每一幅他都会津津乐道,告诉你这幅作品他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最值得欣赏之处在哪里,听着他的阐释,观者无不同他一起感染着那种来自内心的审美愉悦。

  他所有的作品都没有重复的创作。倘若画得自己都不满意,就果断作废,倘若画得好了,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画第二幅,我会有一些抗拒。因为我不喜欢重复,灵感也不允许重复。通常说来,下一幅不是最好的,就是最坏的。”

  廖华强承认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他的画,每隔几年便给人全然不同的感受。诸多评论家都提到他的画风不拘一格,能从各个领域汲取艺术营养,同时不盲从前辈,有自己的判断。他说:“除了关山月和黎雄才,傅抱石和黄宾虹的作品我也很喜欢。但不能说我学了哪个大师,因为大师也有败笔。我看画不看人,如果一幅画有九分是败笔,哪怕只有一笔精彩之处,我就把它吸收过来。”

  相关评论
  梁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
  在华强所作的山水画中,空山鸟语、松风飞瀑、云海远眺、高秋艳阳一类题材屡屡出现,在题跋中也偶有提及黄山、泰山、西域极地之类。事实上,如果把他列为岭南派画家可能已不太妥当。他的取材视野,已远远越出岭南地域,东西南北随心所欲。地域上、地理上的畛畦并不太重要,心理上的体悟则已被推到了显要位置。天地氤氲,四时更替,生机流动的自然节律,是人化的自然,是心性的折射。而在笔墨技法的采用上,华强也广汲博纳,并不拘谨于某门某派。其构景多综合了平远、高远、深远之法。境界或苍郁深秀,或雄伟奇崛,或明净清澈。在技法上,有时骨法用笔,有时水墨融汇,有时色墨相衬,不一而足,全看画面如何需要而定。总体而言,华强偏爱场面宏大、层次丰富的结构方式。而这种近乎“全景”式的表现,则需要更高的宏观综合能力。尤值得观者注意的是,华强对于云与水的表现有独到之处,他对传统美学当中计白当黑、意到笔不到手法有精妙运用。用笔着墨并不需太多,却能恰切展现变幻与流动的形貌势态。在他笔下,云和水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这是山川之灵气。华强笔下的山水画,传达了天地真气和山川神韵。而其意境和内核,则分明凸显出一种清新、灵动和深邃的气质。我想,这样的山水画,已是图像化的审美向度和视觉化的文人心性。

  陈金章(岭南画派山水画大师、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读过廖华强山水画的人,几乎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大气灵动。廖华强山水画的可贵之处,在于一种触动人内心深处的隐隐力量。面对他的画,你不禁寄情于山,怡情于云,忘情于水。这是文学的内涵与美学的张力使然,亦是他的心胸使然、目光使然、思想使然。归纳起来,是由画家的文化底蕴所决定。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专业技法固然重要,但最后决定画品的高下,还在于画家审美眼光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并非想有就有,是基于个人的文化素养、艺术悟性甚至社会阅历而形成。唐、宋、元、明的士大夫画和清代的文人画之所以历久弥新,直至今天还为人们喜爱与玩味,正是它具有无穷的文化魅力。廖华强视野开阔,“摒各家所短,集各家所长”是他的刻意追求。进行山水画创作时,他用笔用墨全看画面和内容的需要,力求以最好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特定的物象。多年来,廖华强在早年练就的专业技法基础上,更善于用文学的目光观察自然,以道家精神感悟自然,描画出不少“山灵、云动、水活”的佳作,为中国山水画的审美体系添加自己的独特元素作出不懈努力。

  许钦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具有作家和山水画家双重身份的廖华强,他的山水画有了某种文学元素的介入,有诗性的充盈和特有的精神气度。
  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仅仅看形式上的特征,决定它品位的高低,往往在境界的高下。而廖华强的画恰恰具备了这些要素,美学与文学并行。他笔随心动,墨随意泼,描绘出一幅幅意蕴深刻、灵动飘逸的山水画,可观可读,耐看养眼,值得称道。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徐培木 实习生 李莉旻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