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唐寅评论文章节选

录入时间: 2013-03-15

仰观宇宙之大 俯瞰万物之盛

    唐寅的油画大气磅礴、凝重质朴。由黄河瀑布到青岛海滨,由威尼斯之夜到诺曼底象鼻山,由玉兰、牡丹之春到碧蓝云天黄磷甲的千古银杏,乃至身边桃李瓜果的咫尺之间,其意境之广大,气势之饱满,銕铁烟云,跃然布上,展现宇宙之大,万物之盛。

    他重视大自然外光色彩的意境,重视生活感受,着意于由生活感受所引发的情感的抒发,与丰富多彩的情感色彩和笔墨语言。写生是油画的灵魂,艺术的再现与表现是在写生和由生活感受所引发的情感抒发中创造完成的。

靳之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有距离的风景—谈唐寅的绘画

    在16、17世纪风景画和静物画先后成为独立画科之后,从荷兰小画派,到弗里德里希、康斯太勃尔、透纳,再到印象派、巡回展览画派,风景画和静物画道路上曾出现过诸多可供参考的范式,究竟是弗里德里希的心象风景,还是康斯太勃尔的自然主义?唐寅没有屈从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而是与客观物象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审视与被审视的关系,有时近若繁花,有时又隔着海角般遥远的距离。在萨特眼中,正是人类才创造了距离,在人类之外,距离则毫无意义。这种有距离的风景是唐寅的主动选择,而这种选择无疑又是出于艺术家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制造主观距离的内心诉求。在后工业社会中人们早已忽视甚至忘却了作品中这些不起眼的角落,精神更多地迷失在过于丰盛的消费景观之中。唐寅选择这种纯粹的风景的同时,实际也选择了一种精神的回归,与当下的现实世界拉开了距离。

     在这批作品中,唐寅似乎格外钟情于花卉。这并不奇怪,塞尚曾画过一百多幅圣维克多山,艺术家在对同一图式的反复试验过程中,完成对物象的审视,生成内心的视像。这一次,唐寅在风格上更多地接受了印象主义的影响,画面呈现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色调。粉白、粉红、明黄、粉紫色簇拥在画面中央,在深色枝干的对比之下甚至显得张扬,但却形成一种高调的和谐。相较之下,海中的礁石、灯塔则显得孤寂而低调,却因为承载着艺术家的成长经验而褪去了单纯的形式外壳,被赋予了内在的真实。到了教堂、睡莲那里,画面已然凝聚了浓厚的记忆的味道,没有激烈的色彩,仿佛游离于嘈杂的人事之外,透过真实的物象我们可以隐约看到艺术家真实的自我。

易 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如歌的行板—感受唐寅的油画

    唐寅的油画作品,让你在图象中听到了音乐。

    唐寅绘画语言体系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的生气、形的张力与色彩的明快。尤其是画面上那种富于穿透力的响亮色彩,构筑了一个充满浪漫意味的音乐的世界,有红色的热情、活泼,橙色的温暖、华丽,黄色的明朗、快活,绿色的平静、安逸,蓝色的沉静、理智,紫色的优雅、高贵与虚幻。它已不再仅仅附属于形的表面,而是游离于形,成为独立的主体,决定着画面的情感基调,规定画面的格局和层次;同时也成为一个内在情感和自我获得自由表达的世界。
唐寅的作品还刻意于笔触的表现力,笔触轻灵、跳宕、随意,与形、色的相互解脱和相互呼应。松动的笔触更像是一种自由的书写,不仅使色彩的叠压相互渗透,而且还使画面气态充盈,富于韵致,充满欢快、凝重、希望、飘逸等情感的变化。在这种自由随意的书写中,他的情绪与情感顺畅抒发,笔触自如轻松地排、压、揉、提、擦,挑,其艺术行为与其说是在“画”,还不如说是在“歌”。他以笔触为声,以色彩为调,吟唱着抒情的诗,节奏美妙,空间深远,视觉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想象。

    这就是才华。才华是一种酒,饮了它一切体验都成了笔下诗的花卉,成就了作品音乐的优美旋律与节奏。

罗一平 广东美术馆馆长,教授,美术学博士

师自然,心自然——谈唐寅的油画创作

    唐寅将中国画的境界和笔墨运用到油画创作之中,创作时眼前的景物在他心中早已经过充分的构想和臆造,这一点很像古人所讲究的“意在笔先”。正因为胸中已有丘壑,唐寅在户外作画时才能在画布上迅疾铺陈,犹如挥写一幅酣畅淋漓的油彩“水墨”。可以说,风景写生在唐寅那里已经从研究色彩关系升华为对情感的抒发。他以“迁想妙得”的方式去观看世间万物的生命变幻,以真切、敏锐的观察去捕捉瞬间最鲜活的映象。当他走出画室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在直面生活并与物象进行心灵对话的同时,也完成了从写生对象到艺术语言的转换。

    因此,看了唐寅不同时期的作品,发现对自然生态的写生是他画面里始终延续着的情愫。在幽深静谧的荷塘、雍容锦簇的牡丹中;在残损斑驳的古寺、异域情调的洋楼中;在波涛翻滚的海边、雄壮激荡的瀑布中,这种传统一直都在。不是现场记录,不是纯然描摹,而是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中锁定最能承载自我情感的物象,将内心感受赋予其中,借此展现那瑰丽而不浮艳、飘逸而不浅显、奔放而不粗泛的审美意蕴和视觉效果。

    唐寅对光与色的感觉有着独特的敏锐,这是他多年写生经验积累的结果。不拘套路、酣畅自如的笔触赋予线条和色彩以生机勃勃的动态感觉。无论盎然的春还是萧瑟的秋,也无论云蒸霞蔚的海面还是繁花满枝的庭院,都是画家个性化的视觉表现。他用色彩的魅力,冲破了形的拘束,表现出景物的意境。这种解放使我们自然而然联想到巴比松画派以及印象主义对于光与色的分析和把握。艺术上的渊源显示了唐寅与现代相融合的创作风格,而画面中柔美、清新的境界,又在诉说他更倾向于古典的审美观念。在对自然的凝想、体悟中,唐寅摆脱了画室的沉闷,他把真切的视觉感受和心灵的悸动全部物化为艺术的形象,并在其中赋予了抽象的美感价值和写意的笔墨精神。在他的艺术创作旅途中,经历着“生”与“熟”的博弈,“师自然”到“心自然”的愉悦,唐寅用一份艺术家的执着,使我们心怀敬意。因为这些作品融注了画家虔诚的艺术态度和专注的绘画热情,寄托了他遨游于自然与平凡生活之间的真挚情怀。

吴洪亮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以敏锐的色觉感知世界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Arts are come from life and higher than life),对此,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较早较多较完整的论述,车氏这句话即使放在我们当代艺术的学术体系之中,也依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前提下议论唐寅的绘画,我们可以从容展开对生活与艺术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的探讨,因为唐寅的艺术创作风格恰好印证了此二者不可或缺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作品《黄河壶口瀑布》、《紫玉兰》、《海船》、《礁石》、《白玉兰》、《鸡冠花》无一不说明唐寅对鲜活的生活细节所作的细腻观察与率性的感悟。正因为唐寅执着于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溶入生活,又能够对生活素材进行筛选、分离、冶炼、提纯,因而其作品具备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美的素质。

    罗丹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唐寅正是基于对艺术、对生活的挚爱,以他独到的感悟,以他出色的色彩感觉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长期对生活色彩的提炼使唐寅的绘画具备了一种特殊的禀赋:不极端,不夸张,带有柔和的中间过渡,既能将客观的景物的固有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又能够把主观的感觉融入其中。这种特殊的色彩感觉似乎与德国摄影镜头讲究中间细节的细腻描写有着直接的师承渊源,热爱摄影的唐寅显然熟知个中三味。

左正尧,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

智者无疆——唐寅和唐寅的画(全文,2008年北京画院个展)

    了解艺术史的我们早已熟知写生作品的独立与独特价值,它们虽是画家面对自然物象的直接写照,但它们的生动性和生命力同样蕴含“创作”的意义。它们记录着画家即兴的感悟和创造性的才情,同样也是画家对外部世界认知的传达。真正体现写生内涵的东西,是画家在艺术上有意识的追求。写生的前提固然是面对物象的描绘,但是画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取向和探索,则是支配了物象最终成为画作的关键。当下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和绘画传承的道路上重新认识写生的价值,唐寅的这些近作正是他在这一方向上的追求与思索。

    花卉系列是唐寅创作的一个题材,他注重透过物象的表象去感受物象存在的本真,并力图排除概念的造型手法,将已有的艺术史视觉经验转化为当下的创造。唐寅醉心于充满原发兴味的创作过程,作品的精彩之处不在于细节上的精雕细凿,而是对整体氛围和意境的捕捉与驾驭,尤其是用笔的随机性、情感性和意象性。在有法与无法之间的写生创作正是唐寅追求的写生实质。
写生是画家面对自然生命的种种吟颂和次次感悟。大海是唐寅成长的土地,每一寸沙滩,每一块礁石,一片片美丽的贝壳,一缕缕海洋的气息,赋予唐寅更多瞬间灵感和创作激情。面对大海,被感动的不仅仅是视觉,而且是心灵。当心灵与自然生命相融相合、获得内在的默契时,语言的表现和技法的发挥才成为自然而然的过程。唐寅笔下的大海表现的不是一情一景,而是生命的各种仪态,正是由于这种不落俗套的“生”,才使其有了自己的位置。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机,灵魂毕现的作品,让人感到久违的单纯和清新。

    写生是画家人生与精神世界的写照,观察自然就是观照人生,体悟自然就是品味生命的价值,表现自然生命就是展现自我的生命体验。唐寅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思索绘画传承道路上的写生价值,并赋予它当代艺术的语境——“写意”。这里的“写意”不是单一地描摹临写自然物象的意境,而是在“自由自律自在”理念下的“写意”,“意”由心生,是“物我合一”哲学思辨的实践探寻。
唐寅是一位勤奋、智慧的画家,更是一位有灵气和才情的画者,在浮躁于世、光怪陆离的当下画坛,他秉持信守,敏思而行。古语有云:“心存高远,意守平常。闲观云卷云舒,笑品世事无常。身体而力行,虽小步终成千里。”字里行间,我看到唐寅、唐寅的画、唐寅的路……智者无疆。

唐斌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副教授,美术学博士


《问学——唐寅、林笑初油画展》序(全文)

    《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所谓“尊德行”,就是以德性为修养,尊崇之,持守之,扩充之,最终达到“尽心知性而知天”,实现人格的完成。所谓“道问学”,就是以问学为道,通过学习,以求修正自身,完善自身,把学习当作修养以至成人的根本途径。
“问学”是一种态度,一种过程,一种对话的方式。本无法可循,无始无终 ,是人类最原初的探究未知世界的本能。在当下信息爆炸,快餐文化肆虐的时代,更多的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问而答。“问学"是一种心态,一种能量,一种观念的选择。变无法为有法,化有限而无限,是我们应保留的出入已知空间的可能。
唐寅和林笑初两位油画家,同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博士同窗,师出名门,艺有所长。他们恰是以“问学”之道,在各自偏爱的方向上研习“学问”。他们有着相较清晰的理法传承和日益厚实的学养品格,惯常对绘画本体的同一命题做反复推敲和多维表现。

    唐寅的风景画创作,是用一种对话的方式展开的,是自然与人的对话。通过对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四季变幻的观察、感悟和写照,传递着自然界厚载于我们的恒更不变的能量和美。唐寅的笔下是一种“有距离”的风景,无论是远望海景中的礁石、灯塔,还是近观花卉系列的玉兰、睡莲,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审视、对话中,深入探索艺术本体的诸多问题。唐寅的风景画中鲜有人物出现,但却会让观者有一种人在画外,意在其中的情境。他的花卉条屏创作,将西方油画的造型语言与中国文人画的笔法意境娴熟地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他的数幅《睡莲》作品和组画,更是他专注同一物象的描绘,敏感地捕捉光的微妙变化在物象上的不同显现。面对这些画作,静静地倾听风拂过水面带起倒影的波动,让我不由得想到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名作《水中倒影》。一系列美妙的滑音和弦正如一阵柔和的微风,使水面泛起粼粼银光。缓慢的旋律在变幻的和声衬托下,纤细的刻划出水中倒影清晰的轮廓。

    林笑初的人物画创作,是一种“自问自答”的叙述方式,是自我的对话。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画面中已由早期的单体人物转向了多个人物的表现。画面中多有画家自己的身影,或者是熟识的同学、朋友。林笑初营造的更多是一种向自己发问的场域,我在哪里?我该想什么?我要做什么⋯⋯?林笑初描绘的人物不是孤立的,她擅于把人物放在外部真实的空间中,通过人物与山川溪流,人物与马匹玩具,人物与人物等的关联,营造出有情节和情境的画面,完成着自我的对话过程。林笑初的色彩干净而丰富,画面稳定而又蕴含张力。正如画家本人,安静内敛但不失锐气。虽然已有多年的学院浸染,她仍然敢于在“不变中求变”,尝试选择多种油画造型语言以为我用。看林笑初的画作,无论人物还是风景,画面都是那样的静谧和谐,让人有一种一杯茶,一卷书,细细品味的心境。
唐寅和林笑初两位油画家,即在学院中完成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又要在各自的艺术创作道路上不断“自我解惑”,正是这种“问学”之道,使得他们在纷繁喧杂的当下,能够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探索收获。

    是为此文,以为共勉。

(唐斌,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副教授,博士)

画家自序(全文)

    人与自然的接触,尚有若干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介乎其中,借以宇宙万物之色象、秩序、节奏、和谐,内视自我的最深心灵。化景为境,以气领形,抒情言志。通过表现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渊然而生的灵境,意中生发的精神。此是我之艺术追求。

    因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的山水草木,风雪雨雾,作品大都是在自然的直接写生中完成的,在与自然的共呼吸同体悟的过程中,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笔随心至,画随神出,一气呵成。“写生是油画的灵魂,艺术的再现与表现是在写生和由生活感受所引发的情感抒发中创造完成的。”

    作画必定要全情投入,全神贯注。“物我合一,天人合一”,深切得益于靳之林先生的教诲和他本原哲学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观渗入我生命之中。在绘画创作中,从描绘物象写实面貌至汲取其内在的气质加以浓缩提炼,直至超脱物系之外的生命力的彰显。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色彩则诉诸于感觉。心灵得到磨练,色彩就被引向合乎理性的道路。情景的交融是心灵对物象的直接反映,在此基础上由表及里,汲取精华,彰显内在,直至剥去一切表皮,呈现出晶莹真境即心境与物境的合一。此是吾之艺术感悟。

    恩师鞭策——艺无止境,需要长期的艺术实践、生活实践与文化实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掌握油画的造型与色彩体系科学规律的同时,未敢忘记自己脚下是几千年中国文化所积淀的土壤。扎根其中,汲取营养,通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和民族文化的熏陶与体悟,融汇生活感受与艺术表现,传承民族本原哲学理念,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法,形成自己的民族的、个性的绘画艺术体系。

唐 寅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