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展出作品

录入时间: 2013-03-03


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1922-2011年)
作品名称:黄色背景的女人头像,1963年
作品属性:布上油彩,32×23厘米
现收藏于:塔奇斯通•罗奇代尔、Link4Life艺术及遗产服务处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这件杰出的、真人大小的无名中年妇女头像,造型洗练,虽然在作品中完全没有任何有关主人公所处环境及境况的暗示,但观众却能确凿无疑地感受到主人公的身份,实在堪称杰作。画作呈现了在工作室中,画家和模特经长时间辛苦工作磨合后的成果,甚至流露出画家与模特在物理空间与精神上的互动交流,彰显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正如弗洛伊德在论述他观察人体的方法时所言:“对于根源于生命的工作,我从未感受到束缚,恰恰相反,我感到可以更加自由地创作。而凭借记忆创作时,会因为受到桎梏而无法做到。我希望我的作品是真实的、深刻的,而非肤浅的。”另一次,这位艺术家把“想象”和“真实”作了区别,“真实含有要揭示对象内在本质的因素,如果某个东西是真实的,那它就不仅仅只是看上去那么回事而已”。

    卢西安•弗洛伊德于2011年辞世,生前他是同代英国人中最著名的具象画家,他所承袭的风格受益于那些寻求客观真实的艺术大师,如斯坦利•斯潘塞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作的探索。他的风格同时也得到超写实主义的启迪——这一艺术流派曾受到德国20世纪二十年代新客观主义运动的影响(卢西安•弗洛伊德1922年出生于德国柏林,11岁时为了逃离纳粹政权而随父母迁至英格兰定居)。弗洛伊德的授业老师是画家塞德里克•莫里斯(见图录第71条)。他与弗洛伊德是一生的挚友,但莫里斯视弗洛伊德寻求形象化的艺术为粗率呆板、怪异和危险的行为。


艺术家:伊丽莎白•巴特勒(1846-1933年)
作品名称:加入康诺特的游骑兵:在爱尔兰从军,1878年
作品属性:布上油彩,106.5×169.5厘米
现收藏于:贝里艺术博物馆

    伊丽莎白•巴特勒的这件作品所表现的事件发生在西南爱尔兰。画中一队康诺特的游骑兵征兵人员正带着两个同意“举起旗帜”(即同意入伍为列兵)的小伙子行进在归队途中。爱尔兰在历史上一直是英国的一部分,直至1920年才从政治意义上与英国分开。在1920年之前,爱尔兰一直为英国军队提供稳定的兵源。像康诺特团这样的部队一直是不列颠王国国防中的一只重要力量,这支部队几乎参加了英国所有的军事行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于爱尔兰岛经济条件恶劣,政治上四分五裂,爱尔兰的年轻人除了参军或加入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移民浪潮以外几乎别无选择。巴特勒画中描绘的两个小伙子选择了前者,面对将要听人摆布的未来,他们看起来安之若素。右边的这位两手揣在兜里,嘴上叼着香烟大步向前(恐怕他穿上军装后,这两样不合规的举止都不能再出现了)。他的同伴也许是对他们将要共同效力的这行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有更清醒的认识,向后回望了一下,也许是看看他可能再也无法看到的凯里山脉,或是看着摇摇欲坠的农舍小屋——后者在画中象征着离开这个备受贫困所苦的地方的必要性。

    这幅画中的形象可谓是把“双刃剑”。康诺特部队在1916年参加了镇压反对英国统治的复活节起义,因为对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在爱尔兰他们被起了个绰号“魔鬼现身”。然而,画家在这里并未对参军的行为提出批评,事实上,她在婚后的蜜月旅行时造访凯里,在不久后选了这一题材。她的丈夫是一位信奉天主教的高级军官——威廉•巴特勒少校,巴特勒少校相信善待士兵或许能同时带来两个好处:一是为军队找到优秀士兵,同时也能消弭爱尔兰向北美移民浪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伊丽莎白•巴特勒的童年时光大部分是在意大利度过的,她在那里接受了美术训练,成为画家。她的美术生涯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军事题材,范围从表现激动人心的英雄主义到描绘失败的痛苦主题。1874年,她的一幅早期作品被维多利亚女王推荐至皇家美术学院展出,这幅名为《点名》的油画描绘了克里米亚战役中一次战斗后清点阵亡和失踪人员名单的场景。


艺术家:乔治•克劳森(1852-1944年)
作品名称:春天的早晨:哈弗斯托克山,1881年
作品属性:布上油彩,100×130.5厘米
现收藏于:贝里艺术博物馆

    《春天的早晨,哈弗斯托克山》被认为是卓越的进步画家乔治•克劳森的早期杰作之一。画中描绘了这样一条道路:从伦敦中心缓缓向上,通向一度是其郊区的汉普斯特德镇,在这条设计简洁、优美的大道两旁,排列着19世纪下半叶修建的宽敞大宅。画面的右端远景将建筑师图伦在1869-1873年期间设计建造的罗斯林山圣斯蒂芬教堂的大部分展现了出来。

    出现在画中的各色人物出身于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不同阶层,在前景的妇女身边带着一个衣着华丽的孩子,一望便知其出身高贵。另一名妇女坐在长凳上,凝望着眼前的这一幕。在不远处第三位妇女是一位来自社会下层的穷苦人,正在买花。在右侧,一群劳工正在整修路面,其中一个正费力地用鹤嘴锄翘着鹅卵石,其他几个静静地站在一旁。作为一幅社会实录画作,乔治•克劳森的这幅作品从福特•马多克斯•布朗绘制的一幅描绘实用主义盛行社会的大全景图中受益匪浅。布朗所绘的名为《工作》的画(曼彻斯特博物馆及美术馆)绘制于1852至1863年间,是在不远处的汉普斯特德镇的另一端创作的。

    克劳森于1877年迁入汉普斯特德定居。在之后的大约十年间,他创作了大量以伦敦为题材的作品。他发现现代生活的主题与他革新性的绘画技法仿佛很合拍。《春天的早晨,哈弗斯托克山》中明显是即兴发挥的优美构图从威廉•奎勒•奥查森、雅姆•蒂索及马库斯•斯通等画家身上借鉴了许多,尤其是从美国艺术家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处受益颇多。也有人说克劳森也许是在法国画家朱尔•巴斯蒂安-勒帕热于1882年在巴黎沙龙上展出《伦敦花商》之前的某个时候看到了该作,由此受到启发去描绘伦敦的街景。画家在晚年更倾向于创作表现乡间景色和其它农村题材的作品。[TAG][PAGINATION][/PAGINATION][/TAG]

艺术家:约翰•康斯特布尔(1775-1837年)
作品名称:布兰奇山的湖塘,汉普斯特德(或称作 汉普斯特德荒原),约1824年
作品属性:布上油彩,45.5 × 60.4厘米
现收藏于:贝里艺术博物馆

    1879夏,为了使自己和妻子玛利亚及孩子们躲开伦敦市中心有损健康的热空气,约翰•康斯特布尔租下了汉普斯特德地区的阿尔比恩小屋(汉普斯特德那时未与伦敦接壤,自成一个社区)。画家曾解释说,他居住的房子与在克佩尔街上的画室之间的距离,门到门不过三英里。所以,他总是能及时得知消息,而又能避开那些无所事事的串门者。最重要的是,能看到自然,将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相结合。在1819年至1826年间的大多数年份,他重复了这种安排,租住了一连串不同的房子。但1827年,康斯特布尔一家人在汉普斯特德地区维尔沃克的一所房子中永久定居下来。自此,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风景如画的郊区和开阔的乡间。

    约翰•康斯特布尔在19世纪二十年代早期的许多作品展现了汉普斯特德广阔的原野(这片原野被一直保留到今天,现在是一大片对公众开放的林地)。画家以从怀特斯通湖(阿尔比恩小屋就在不远处)附近望去的视角绘制的本幅作品,在画的中景左侧可以看见布兰奇山的湖塘的大片水域。画中的视角是面向西北的,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历历在目,包括右方被称作“盐盒子”的建筑。在画中最右端,遥遥可以看见地平线上的哈罗丘小镇,在前景中的劳动者正往马车上装沙子或砾石。本画创作的确切年代不得而知,但从画中景貌来看是在一幅1819年画的名为《布兰奇山的湖塘, 汉普斯特德》(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油画速写之后创作的。这个景致在1825年展出的一幅名称相近的画中被再次表现,该画现为弗吉尼亚美术馆收藏。1828年展出的一幅名为《汉普斯特德荒原:布兰奇山的湖塘》的作品第三度描绘了同一景致。

    汉普斯特德景致开阔,可以放眼眺望遥远的地平线,没有大树的遮挡,晴朗明净的天空一览无遗。在此,康斯特布尔可以纵情抒发他对风景画的热爱。风景画于17世纪出现于荷兰,雅各布•凡•勒伊斯达尔(1628-9?-1682年)和简•韦南茨(1643-1684年,以绘制海边沙丘而闻名)对此功不可没。至19世纪二十年代,康斯特布尔愈加沉浸于用绘画性的技巧捕捉云卷云舒时光线明暗的变换。在本作中可以看到,一片云在空中飘过,画面左侧前景被置于阴影之中。1821年至1822年间,画家在汉普斯特德创作了一系列专门探索云彩的作品,出色地表现了不同大气条件下的特性。1824年在所谓的“安格莱斯沙龙”里举办的展览中,康斯特布尔(参展的还有特纳的作品)的画作中对外光实时、直观的表现深深地打动了巴黎的大众和评论家。画家描绘布兰奇山的湖塘的作品中,至少有一幅被巴黎画商克劳德•施罗特买下,从中可以看出法国人对康斯特布尔那基于丰富经验的风景描绘方法的态度,这种方法有时被认为是印象派的雏形。


艺术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特纳(1775-1851年)
作品名称:浅水处的加莱海滩:渔民捡拾鱼饵,1830年
作品属性:布上油彩,68.8 × 103.8厘米
现收藏于:贝里艺术博物馆

    威廉•特纳的《浅水处的加莱海滩:渔民捡拾鱼饵》无疑是一幅杰作,也是曼彻斯特大区博物馆联盟藏品中的瑰宝。这幅画中的法国海岸位于英吉利海峡中英法两国几乎可以相互眺望的那一段,在画面左侧,可以看到加莱码头入口处伸到海中的栈桥,右侧则是红堡灰暗的轮廓,这个城堡在中世纪时一度守卫着整个海港。除了这些地标参照物,画面几乎完全被落日余晖所占据,夕阳在天空中洒满柔和的金色光芒,金光又转而映射在大片平坦的沙滩上。画面右方,渔妇弯下身子在沙滩中挖掘‎沙鳗鱼,以便为明日出海打鱼作鱼饵。她们有的在画中前景,其余则星星点点围聚在远处。画中的这个场景及落日可能含有双重寓意:一天的工作行将结束与生命的周而复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在创作此画时,画家的父亲刚刚故去不久,透纳似乎寻求以余晖这一转瞬即逝的传统象征来怀念他。

    本画是特纳探索表现色彩和光线效果的一次尝试,它完全基于画家长期的作画经验和对天空大气情况的琢磨,也反映了他对水彩特性的研究。画家刻意将天空和海平面融为一体,以使它们相互映衬。如果不是因为有画面右侧的人物,几乎无从分辨两个均等而相互交融的淡粉色和黄灰色地带。

    特纳的独创性举世无双,他一直不停进行新的试验以将自己从传统的绘画表现方式中解放出来,而他也广泛吸取前辈艺术家的成果。在画中这个场景,画家的头脑里不可避免地闪现出法国艺术家克劳德•洛兰(1604/5?-1682年)以落日为题材的作品,例如《示巴女王在港口登船》一画,特纳曾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中临摹过此作。临摹英国画家理查德•帕克斯•博宁顿画作的经历促使特纳进一步研究风景中跃动的明亮色彩和柔和光晕。理查德•帕克斯•博宁顿常常描绘法国海岸,他最早采用绘画性的和印象派的风格,通常是表现潮水刚刚退去后闪闪发光的沙滩。这位画家的作品在他1828年病逝后在伦敦的一系列展览中展出,特纳无疑就是在那里看到这些作品并对其加以研究的。

    在从伦敦前往巴黎的路上,特纳曾多次经过加莱。在1846年的一幅画中,他表现了一群寻找鱼饵的妇女,这似乎是《加莱海滩》灵感的最初来源。1829年8月的返程中,画家创作了一系列研究色彩的画作,虽然与《加莱海滩》的构图不尽相同,但这也许是画家为了在伦敦画室中记下他想要捕捉的空气效果。观众眼前的这幅作品最先在1830年伦敦的皇家美术学院中展出,受到盛赞(5月3日《纪事晨报》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这是一幅“不费吹灰之力而获得艺术上非同凡响之成就”的画作)。这幅画是特纳采用独有的抽象色彩训练的早期代表作之一。这种训练方法造就了画家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中那些最为卓越而富有鲜明特质的作品。

    特纳的作品为社会各阶层的人广为收藏,向他定制画作的人背景迥异,但都很有钱,因为他的作品价格不菲。《加莱海滩》由来自伯明翰的钢笔尖制造商约瑟夫•吉洛特在1844年从特纳或特纳的代理商托马斯•格里菲思处购得。本作是一套八件组画的一部分,据说约瑟夫•吉洛特一共花了4000英镑购得全套作品。此画后流传到贝里纸业大亨托马斯• 里格利的手里,他的后代在1897年将画作赠与贝里美术馆。


艺术家:但丁•加布里•罗塞蒂(1828-1882年)
作品名称:波吉亚家族,1851年
作品属性:水彩,23.2 ×24.8厘米
现收藏于图利之屋博物馆及美术馆

    这幅画是罗塞蒂根据1850年完成的莎士比亚戏剧《理查德三世》中的插图《在闺房中雀跃起舞》进行的再创作,现在原作保存在伯明翰博物馆及美术馆。图中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正在跳舞,一个年轻女子用乐器为他们伴奏,她被一群看起来猥琐不端的男人们簇拥着。

    1858年,但丁•加布里•罗塞蒂延续着放荡、不道德、纯洁沦丧的主题,对原作进行改编,用波吉亚家族成员替代原来的画中人物。画中穿白裙子、带假发的是卢克雷齐娅•波吉亚。她左边是其父亲罗德里戈,1492年成为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他不知廉耻、恣意放纵,为了一己私欲干尽了谋杀、贪污腐败、政治阴谋等罪恶勾当。图中,这个罪恶、下流的人眼中充满邪淫的斜视着自己的女儿。背景当中,穿着红衣服的是哥哥凯撒•波吉亚,他也是个臭名昭著的人,他一边用刀子敲击酒杯边缘为音乐伴奏——以此暗示他凶残和精于算计的性格,同时还贪婪地俯在妹妹发边闻着她的玫瑰花发饰,透露出对她的淫欲。

    大概是通过和诗人好友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的聊天,罗塞蒂对于这个放荡堕落的历史原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斯温伯恩被卢克雷齐娅•波吉亚这个人物深深吸引着,不仅作为一个画中常见的角色来欣赏她,更探寻她的生活,了解到她在道德沦丧的男性掌控的世界中为求生存不得不变得诡计多端和冷酷无情。22岁前,为了实现某些政治目的,她在父亲的指使下订过4次婚,每一任丈夫或未婚夫不是被杀就是被排挤出了政治圈。

    这在英国绘画作品中是一个很不寻常的主题,它含糊地讲述了那段令现代英国人产生复杂情感的历史。人们对那段时期可以说既唾弃又向往,为生活在这个没有腐败和宗教征敛的时代而自豪,但想到那个时代无拘无束的作风又很兴奋。罗塞蒂反对强加于中产阶级身上严酷的道德戒律,并且越来越退回到为传统礼仪所诅咒的那种反宗教的、自我放纵的生活方式当中。此外,他有着三分之一的意大利血统,这使他对意大利历史及文学性题材有着特别的兴趣。[TAG][PAGINATION][/PAGINATION][/TAG]


艺术家:约翰•威廉•沃特豪斯(1849-1917年)
作品名称:瑟茜把杯子递给尤利西斯,1891年
作品属性:布上油彩,148×92厘米
现收藏于:奥尔德姆美术馆

    19世纪末,英国文化中掀起了一股追崇神话和古典主题的热潮。古希腊文学固定成为中等教育中的课程,至少在特权阶层子弟就读的所谓公立学校里是这样。因此可想而知,此类主题已经能够被人们所理解。我们现在看到的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的画中呈现的这一幕,选自荷马史诗《奥德赛》第六本,邪恶的女巫瑟茜将自己制作的魔法药水递给尤利西斯,这能让他继续做一年自己的俘虏,并且忘记他的妻子潘妮洛普,忘记要解救被瑟茜变成猪的水手们的使命。瑟茜看起来像女王一样,坐在一面圆形的镜子前,我们能从镜子中看到尤利西斯的映像,他在瑟茜的旨意下俯身弯腰,阿尔戈号船也停在那里,这艘船是尤利西斯和忠实于他的恢复了人形的船员最后逃跑时所乘坐的。这一类型的绘画题材是对40多年来维多利亚时代那种甜美而毫无挑战性的主流风格的一种反叛。

    沃特豪斯出生在罗马,他的父亲当过抄写员、画家。他年轻时经常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研究那里存留的古代建筑,并将其中的细节融入到自己的罗马历史题材绘画中。在早期创作中,他深受生于荷兰的画家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的影响(劳伦斯对材质的精妙表现力是他极力效仿的),并进一步强化了对古代世界的重要性的感受。此外,在19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和20世纪前十年,他的事业进入第二阶段,开始更多地接受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实际上他的画作经常回应那些拉斐尔前派画家们以前画过的题材,很多明显是从那些画家去世后为其举办的纪念展中选取。他开始向上一代画家学习,主要有但丁•加布里•罗塞蒂、爱德华•伯恩-琼斯、乔治•弗雷德里克•瓦茨,他们代表着泛欧洲的新艺术思潮在英国掀起的浪潮,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这一思潮背离传统,用充斥着性和欲望的画面来渲染原始和命运的主题。在英国艺术史上,沃特豪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富有象征意义的浪漫主义故事绘画带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尽管脱离了当时迅速崛起的现代艺术潮流,但这仍然是一个卓越的成就,并不断地发挥着创造力。


艺术家:詹姆斯•桑特(1820-1916年)
作品名称:沉思,约19世纪40年代
作品属性:布上油彩,62.5×74.9厘米
现收藏于:贝里艺术博物馆

    《沉思》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穿着一件非常宽松的白色衣服,外面随意地搭着一条蓝色的大披肩,衣服的一侧滑落到胸口,从脖子到肩膀都露了出来。她的眼睛向下方凝视,右手中拿着一束野花,不知是情人刚刚送给她的还是她自己采来要送给情人的。尽管作者并没有解释他是在哪种情绪的激发下创作了这幅作品,但是通过画面很明显地表达出他关于爱与被爱的一种思考。

    詹姆斯•桑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非常坚定的皇家学院的支持者,将数以百计的肖像画送到那里参加夏季展览,他整个艺术生涯中的创作基本都是在那里展出的,他也以此为自己在行业内确立了地位。他画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以贵族为原型的,这些作品为他带来了荣誉与声望,1872年他被任命为维多利亚女皇的御用肖像画家。为了顾及雇主们的身份及其喜好,桑特所画的人物肖像大多都非常正规、刻板,缺乏对人物心理的捕捉。不过这幅《沉思》却是一个例外,作品完成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四十年代,那时,画家为自己寻找了一条新的创作路线,摆脱了画像师的职业束缚,将其创作形象的艺术美感充分地展现了出来。眼前这幅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女孩子那种奶白色的肌肤质感,以及薄如蝉翼的衣服在他的笔下表现得恰到好处。


艺术家:艾伯特•约瑟夫•摩尔(1841-1893年)
作品名称:海鸥,1870-71年
作品属性:布上油彩,154.8×68.5厘米
现收藏于:威廉森美术馆及博物馆

    正如我们所知,艾伯特•摩尔在艺术生涯早期创作了一系列以《旧约》为题材的画作,如《以利亚的牺牲》(见作品49号)便是画家那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然而,几乎是在作品第一次展出时,摩尔就开始酝酿一场英国绘画的形式变革,这种革新最终导致了19世纪后半叶的现代主义思潮,画家们不再将叙事题材作为绘画的主题。1865年,摩尔展出了一幅名为《宝座》(私人收藏)的作品。画中,一组着衣或裸体的人物挤在一起,有坐有站,不过画中并没有交代人物间的关系和环境。《海鸥》这幅画是摩尔隐晦而迷人的艺术特色的最佳例证。画中一个孤单的女子在海边漫步,沙石滩上点缀着海草和贝壳,她披着一袭近乎透明的淡黄色薄纱外罩,衣服的一角被风吹得飘了起来,她用手攥紧散开的纱,拢在胸前,外罩里边是一条棕色的长裙,裙摆一直到她的脚面,垂在沙滩上。女子样貌寻常,这一点对于这样的画作却是重要的——人物的性格和身份都无法从画中得到判断。画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女子为什么要冒着大风到海边来,也没有人知道她此时的心情或期待。由于人们感兴趣的问题都不能在画作中寻找答案,因此只能够从整体的形式上比如构图和颜色来获得感官上的愉悦。正如摩尔一贯的风格,画的题目——海鸥,作为中心主题只是附带提到,它正从空中飞过,不过也很谨慎地避免使画面能讲出故事或呈现某种可被理解的环境。

    19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不满足于老一代艺术家们强加于作品之上的那种道德说教和功利性作用,或者说反感当时画家和赞助人迷恋的那种琐碎而甜美的画作,以画家和绘图家为首的唯美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其影响辐射到了各个方面。摩尔作为一个谙熟美学规则的老练画家,和爱德华•伯恩-琼斯、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弗雷德里克•莱顿一样,认为在画中表述事件情节或讲故事都是非常多余的,一方面分散了人们对于绘画最本质形式的注意力和评判,另一方面使绘画沦为那些缺乏想像、只能理解单调乏味作品的人的手中玩物。


艺术家:维克多•帕斯莫尔(1908-1988年)
作品名称:茶园,1935年
作品属性:布上油彩,44.5×59.8厘米
现收藏于:贝里艺术博物馆

    维克多•帕斯莫尔的《茶园》画的是夏日里的风光,画中有桌子,硕大的遮阳伞,还有两个人物。画作那种热烈的色彩和自由的构图都充分体现着后印象派的影响。20世纪二十年代,帕斯莫尔开始对保罗•高更和文森特•凡•高的画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喜欢与他们风格截然不同的亨利•马蒂斯和阿美迪欧•莫迪利亚尼,此外,他还专门研究过日本的版画印制技术。20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英国画界经常仿照野兽派和立体派的绘画理念,被认为这应当算作是20世纪早期巴黎领导的艺术革命在英国的延迟反映,但这“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堕落了,形成了一种追求禁欲、寂寥的画风。帕斯莫尔却看起来像是故意要跟他的同辈艺术家们对着干,他避免使用强烈的色彩,通过朴素的基调表达出现实生活的平淡(他的这些绘画理念也通过1937年他与威廉•科德斯特里姆合办的艺术院校——尤斯顿路学校而向青年一代热情地传播)。后来,他们这个组织得到了肯尼斯•克拉克的鼓励和支持,帕斯莫尔也是头一次多少得到些认可,开始将绘画作为一门单独的事业来对待。

    战后,1945年到1946年间,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专门举办了巴勃罗•毕加索和亨利•马蒂斯的画展。受此影响,从那以后,帕斯莫尔决定放弃隐喻表征的创作方式,变为尝试创作纯粹的抽象画作。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