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游戏后拓扑感官《周末画报》

录入时间: 2010-11-19

    正在广东美术馆展览的“感官拓扑:台湾当代艺术体感测”中,台湾艺术家王德瑜的作品《NO.61》,以一个巨型气囊充满了一整个空间,大家可以脱掉鞋,在气囊上行走,感受身边不停变化的空间。这是这次“感官拓扑”最有意思的地方,观众通过艺术家的作品感受身体不同的反应及形态,它似乎在以这样的一种形式开启出一种人类共通却又各自不同的状态。
    展览“感官拓扑:台湾当代艺术感测”由台湾策展人蔡昭仪策划,邀请了11位台湾本土艺术家,包括陶亚伦、王德瑜、吴达坤、洪世聪、蔡文祥、黄沛滢、姚仲涵、张永达、林冠名、任大贤、庄志维参展。这11位艺术家中,以70、80后新锐艺术家为主,展览的作品以新媒体为主要元素。从身体知觉的探索出发,演绎艺术与观众、作品与身体、知觉与深层意识互动的种种可能性。
    在展出的作品中,参观者可以感受到人类的身体原本就是一种信息传递的介质,也是促发感官响应的载体。因此,当进入这些作品后,经由眼、耳、鼻、手、身、意的身体感测,一个专属于个人的感官知觉经验将因此被启动。如陶亚伦的作品《零度意识—漂浮速度每秒三十万公里》,以“光”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大家必须把身体直接浸润在他的作品中,以直觉感受一种“存在状态的模拟”,从而体味艺术家的创作意图;80后艺术家姚仲涵在《流窜坐标1》中,创造了一个充满视觉、听觉、空间经验的知觉现场。他以数百盏圆形日光灯管取代了影像,当观众进入作品的长形甬道,流窜的光波将伴随观众身体移动的过程纷杂地涌向眼前,而日光灯启动时的震动化为声响,与光波同时却不同步地在空间中跳跃回荡;任大贤的作品《回》以梅比斯环的概念,用家具的楼梯的建筑元素,以雕塑方式来表现穿透空间的线性量感。在空间中用线条描绘出物体形象,将量体去除后。经由素描的绘画方式,将视觉里累积的经验用手操作的方式,在立体的空间中以铁条形塑出来,建构出真实的空间。随后,一种视觉的经验蓝图,经由作品将人与人生活所外在的环境、时空、背景联结起来;蔡文祥的作品《看风景不见》呼应了现代摄影在数学科技影响下,多元混杂化内容的存在与易碎的特性,同时反思摄影对真实本体存在的质疑与时间对应的关系。利用数字影像复制拼贴与合成技巧,让视觉上的“真实感”与“现实”之间,构成一种隐喻性的关系:同样在作品中运用“光”来探讨速度、空间及和身体感的关联的庄志维,将“光”转化为记录身体律动的接口,而身体则变成了启动“光流”作用的方法。作品《光面漫游》是由数百根日光灯管所组合而成的数字互动装置,当观众指尖轻触其上,“光流”将随着行走的速度、抚触的面积及相异的身体姿态与运作位置而呈现出不同的可视风景。
    在参与度教高的展品面前,被艺术分割后的门槛儿似乎低了不少,大可以只把它们当作游戏,游戏后的感官拓扑在人们的参与中,已经获得了不少的收益。


稿源:周末画报 2010-10-15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