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用耳、鼻、手、身、心认识艺术《信息时报》

录入时间: 2010-10-18

台湾当代艺术的“感官拓扑”在广州展出
    10月12日,“感官拓朴:台湾当代艺术体感测”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11位台湾青年艺术家向广州观众带来了一个非常新颖的展览。在这个展览中,我们看不到传统的绘画,传统的审美,你无须安静、认真地凝视艺术品,完全可以参与到艺术品当中,甚至走到艺术品里面,用身体的触觉去感受作品。此次展览正是强调了观众可以用由眼、耳、鼻、手、身、心去看作品,不仅仅是用眼睛观看。为此,11位艺术家各自采用了极为特别的手法和形式,用影像、声音、空间装置、复合媒材雕塑等多元形式,带观众用身体知觉去感受艺术。

王德瑜:艺术的独一无二不是我创作的
    展览举行前,信息时报记者在展厅内采访了台湾艺术家王德瑜。王德瑜在美术馆内放置了一个几乎和展厅一样大的气袋,气袋由柔软的布料制成,观众可以亲自踏上布袋,用身体去感受气袋与自身之间的触碰,在艺术品当中感受艺术。
    王德瑜的作品非常大,白布做成的气袋,几乎充满了展厅内的空间,相当柔软,而一旦踏入这个气袋,袋子就会随着人的身体行动发生变化,而人也会在气流中感受沉浮、失重、失衡与颠簸。而每个人都会在其中产生和自己相关的感受。因此,王德瑜对我说,这样的作品,我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但你可以直接用身体去感受。

艺术家简介
    王德瑜,1970年出生于新竹,自1993年国立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即投入专职创作生涯,之后并于2005年进一步取得台北艺术学院美术创作研究所学位。曾于中国台湾、日本及法国等地参与联展,并先后举办过多次个展。1995年入选第三届巴黎大奖, 2000年入选日本ARCUS国际艺术村驻村计划。
    王德瑜的创作主题始终关注空间结构与人互动,并致力于探索人体视觉以外的各种知觉可能性。她认为艺术是发生在与观众互动的当下。

和触觉有关,才是独一无二的感受
    信息时报:你的这件作品看上去非常素淡,白色的布,放在白色的空间中,你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表现怎样的“感官”体验?
    王德瑜:这样的作品重点不在于视觉,而是触觉,身体和这个空间之间的感觉。一般,我们到了画廊、美术馆,看到的空间都是方方正正的,很严肃,你和作品也不能接触得太近。但我的概念是观众要进入了作品里面,穿越这个空间,直接与作品接触,摸到了作品,和作品、空间成为了一体。这样的作品,不光是属于视觉,我很难用言语来形容,你可以直接用身体去感受。
    信息时报:你为什么选取触觉作为你的艺术呈现方式?
    王德瑜:我的经验是,假设有十个人一起看一幅画,看了之后让他们描述这幅画,大概这十个人讲的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他们闭着眼睛去摸一个东西,他们所讲述肯定不一样。所以,我取了触觉这个部分,因为触觉对于每个人都非常独特,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的。这种独一无二呈现在他的感受上,不止是他看到的。除了视觉,我认为身体其他的感官更能打动观众的心。其实触觉是我们全身最大的器官,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它,没有开发它的潜能。
    我们常说艺术的独一无二,艺术家创作了独一无二的作品,但对我来说,这个独一无二不是我创作的,而是观众在他自己的心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感受。
    信息时报:也就是说,你的艺术品提供了一个平台,给观众感受艺术,而你不是那个制造艺术意义的人。
    王德瑜:是的。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界面,让观众可以直接面对,不用去看,去思考,不用动脑子想这是什么,直接去感受,作品的意义会自然形成在他内心的感受中。
    信息时报:身体的感官有好几种,是不是触觉对你来说,更加有趣?
    王德瑜:我最开始做触觉,主要是觉得在城市里,人和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你很难接近、触摸到人,一般是礼貌性的握手而已。所以,我特别想把人原始的触觉,人和人之间比较亲近的原始感觉抓出来,我就朝着触觉方向做研究。发展出我的作品。其实,和触觉有关,就和整个空间有关系。
    信息时报:你的作品是不是都和这次展出的作品一样,看上去非常简单。
    王德瑜:我的作品材料非常单纯,我不想让观众有太多复杂的感受,用单纯的布料,空气,剩下就是观众和作品直接产生联系。
    信息时报:那么尺寸呢,都是这么大尺寸的造型吗?
    王德瑜:一般来说,尺寸我就按照空间来做,我得到怎样的空间,就用这个空间的性质去量身定做。我尽量让它的形状是简单的,符合这个空间,让你感到这个作品是这个空间的一部分,不会做特别的造型来干扰空间。
    信息时报:在国内,做装置艺术或新媒体的艺术家也基本上都是学传统绘画出身,你是如何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王德瑜:我算是科班出身,念的美术的高中、大学、研究所。大二之前,我们什么都学,主要以视觉为主。大二选主科的时候,我就不学绘画了,选了雕塑,因为我觉得触觉这部分很过瘾,没有开发到的感觉,所以我特别想做雕塑,接触雕塑后,我就有了关于触觉这方面的启发。
    毕业的时候,学校的老师给我一个概念:雕塑并不是一个物体去占据一个空间。我们一般把雕塑当做一种静态的造型物,和一幅画一样,只远远地看着它。但我们的教授告诉我,看雕塑,关注的不应该是雕塑本身占据的空间,而是观察雕塑所占据空间之外的空间。这时候我开始去思考,原来我做的不是一个完成的造型物,我要注意的是整一个我所使用的空间,因为这是和观众有关的空间。换句话来说,我要关注这个雕塑所占据空间之外的空间,它的意义是什么。
    然后,我就慢慢去想,怎么样穿透这个雕塑,让雕塑和人所处的这个空间产生关系,后来我得到了一个机会,在学校里做了一个展,这个展空间不大,但也不小,刚好把一个人容纳进去。我在那次就做了一个和人一样大的雕塑,人就可以进到雕塑里。
    从那次的经验之后,我就越做越大,不管我有多大空间,我都做一个跟这个空间几乎一样大的软雕塑作品。有时候在作品之外,就像这次,在作品外面踩它,它就出现了因人的互动而产生的造型,这些造型随时在变。有时候我让观众进入袋子里,他们就完全进入雕塑里面。所以,严格起来,这些作品也是从雕塑的概念慢慢放大的。


责编:张玥晗 美编:梁文珊
时间: 2010-10-17 来源: 信息时报 C09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