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张永达:可以看得见的声音

录入时间: 2010-10-14

    在10月13日下午广东美术馆报告厅,举行了“感官拓扑”台湾当代艺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张永达先生向大家讲述他的创作历程。张永达,1981年出生于台湾台北。2003年毕业于铭传大学商业设计系;2009年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研究所;2008至今实习于日本山口情报艺术中心(YCAM, Yamaguchi Center for Arts and Media)。现居住于台北从事艺术创作。张永达和姚仲涵一样,专注于声音艺术。他的作品《Y现象》是在数字化的生活世界中被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数字声响作品。

    他觉得,人类的身体原本就是一种资讯传递的介质,透过知觉,使非物质的感觉与记忆得以留存。这种知觉感受具有非线性、易变的、动态流动的、当下生殖等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本质上则与去中心、无边界、碎形化的当代现象形成相互辩证、互为指涉的关系。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到他本次展览的作品《Y现象》中“现象”一词。现象(英语:phenomenon)是指能观察、观测到的事实。通常是用在较为特别的事物上。现象一词语源为“可见的东西”,英文的“phenomenon”是来自希腊文,本意为“可观察到的”(observable)。在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定义中,“现象”一词是有特定含意的,它认为“现象”与“本体”(noumenon,或称本质)。康德曾说过:“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由现象组成,与独立于我们经验的世界是相对的。”这是张永达对现象一词的理解。根据康德的解释,作品《Y现象》向观众们展现出人类无法了解物自体,或者是仅能了解那些由我们提供的经验组成的世界。

    《Y现象》这一作品,简单来说,就是把张永达在日本山口收集到的声音,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转化为可以看得见的影像,从而让声音可以透过视觉感官,得以看得见。“Y”是日本地名Yamaguchi(山口)的缩写,意表作品中的音源是艺术家2008年赴日本山口情报艺术中心驻栈实习时所搜集的声音采样。张永达,通过《Y现象》,向观众重新建构出一个虚拟的听觉场域。他以声音粒子为电流,抽象动态光觉为导体,在这个独特的环型场域中震荡出一种纯粹的光音波动景观,观者将重新体验声音粒子与光束流穿越身体的快感,在看见与听见之间穿梭。

    《Y现象》是张永达2008年赴日本山口情报艺术中心实习时,所收集当地日常生活声响的录音,包含自然环境声响、人造声响、交通噪音、电视节目等音源。在收集声音的过程中,他处处用心灵聆听万物,风声、虫鸣、流水、施工躁声、办公室复印机呼声……这一切声音都被视觉化,声音经由数字调变和重新编曲,声音被颗粒化重新编排,切分成细小粒子,变成100万个颗粒,在频率和范围等抽象领域上,游走于空间中。

    当我们再回到“现象”一词的审视中,会发现有些可观察到的事件是很普遍易见的,其他的现象则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分析,加上精密且昂贵的设备才能观察到。有些是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并且能引出惊人的发现。所以,《Y现象》以数字后制手法将声音颗粒化并重新编排,去除了音源与现实世界可兹检索的关连性,建构一个“以声音粒子为电流,抽象动态光觉为导体”的虚拟视听觉场域。在作品空间中被跃动声景环绕的观者,将随着声音粒子与光束流,展开感官知觉的多层次探索。张永达追求的是一个去除了所有再现指涉的纯粹声景,并以此来表达他面对当代过多信息及影像时的态度及创作追求。


张永达


张永达在展示他2008年赴日本山口情报艺术中心实习时的情景


张永达:《Y现象(#1~ #3)》,2009


                                   广东美术馆 新闻与影像部
                                   2010年10月14日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