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老师眼中的“成长体验课堂”

录入时间: 2010-09-28

性别
上课教师:陆蓉之(上海当代艺术馆创意总监、著名的策展人兼批评家)
上课时间:8月21、22日 上午9点到12点
上课内容:问卷、讨论、提问、杂志拼贴、角色扮演、摄影
老师的话:
    现代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资讯非常发达的社会,相对我们的童年时期,他们受到的信息干扰更多,我们的童年受到的保护其实是更好的。那在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辩知力之前,成人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们了解性别信息的同时,还能够顺应自己的天性,这个相当重要。在我的个人经历里,我觉得人的生理特征虽然主要只有男女之别,但天性赋予人类却有另外的性别感受,所以我会将之分成四种:男男、男女、女男、女女,男男就是有男性的身体和心理感受,男女就是有男性的身体但有女性的心理感受倾向,女男就是有女性的身体但有男性的心理特质,女女就是从里到外都是女性特征的。其实带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和带有男性气质的女性,都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在艺术界里并不少见,所以其实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不应该灌输性别的绝对认知和对性别的歧视。
另外一个跟性别有关的是两性话题,现在的媒体越是发达,孩子们也越早熟,如何更好的理解男女情感,同时懂得保护自己,是家长们非常重要的责任。


金钱
上课老师:范娅萍(今日美术馆副馆长,中国首席执行官俱乐部海归精英会理事)
上课时间:8月23、24日 上午9点到12点
上课内容:涉及问卷、讨论、体验购物、虚拟金钱流通等形式
老师的话:
    金钱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它已经成为成人社会潜意识里面一个重要标准,社会话题、人际交往中提到与金钱有关话题的频率,远高于性别、精神、政治、文化等。我们既不主张拜金主义,也不提倡反金钱主义,以中性的立场去面对金钱,使用金钱,赚钱金钱,尊重每个孩子独有的价值观,激发每个孩子的梦想,引导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支持他们开创富有人生,建立富足的社会。
    作为消费者的孩子们来说,透过金钱观的课程我们可以看到,体现了孩子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对金钱的理解是什么?如何规划自己的金钱?成人世界的金钱观会给他们什么影响?他们对物质的需求是否来自于本能?来自于外界何种影响?
    课程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孩子如何花钱,来引导出他们的金钱观,第二部分是如何赚钱,来引导出他们对未来的梦想,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等。
    课程的目的是想展现孩子们的金钱观,以及如何分配金钱,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理想。然后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来描述自己以后如何赚钱,来体现孩子的金钱观和梦想。
回顾这两段课程,从超市购物开始到最后画下我们的梦想,在有效的时间里,重申中性的面对对金钱,中性的金钱观。
    在整个课程中,用平等的心态,以朋友分享的方式,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引导孩子的积极、正面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与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会聆听他人,课后与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共同面对生活。
    课程在注重个性发挥的同时,注重团队合作,提升家庭观,社会责任感。


时间
上课老师:邵珊(广东美术馆副馆长、儿童美术教育专家)
上课时间:8月25、26日 上午9点到12点
上课内容:涉及问卷、讨论、手工、装置、体验
老师的话:
滴答、滴答……
为什么心跳得这么快?
    为什么心跑得这么慢?
    滴答、滴答……
为什么课拉得这么长?
为什么课上得这么短?
    滴答、滴答——那是谁在回答?
          
    滴答、滴答……
    为什么日子卡得这么死?
    为什么日子放得这么活?
滴答、滴答……
    为什么生活放得这么松?
    为什么生活绷得这么紧?
滴答、滴答——那是谁在回答?

滴答、滴答,那是时间在回答吗?
滴答、滴答,那是答案的内容吗?
滴答、滴答,为什么同样的滴答,
    我们的感受却如此不同?
    面对时间,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面对相同的时间,每个人甚至是同一个人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这个叫“时间”的到底是什么呢?时间对于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如何表达时间呢?……带着这些问题,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探索旅程。


生死
上课老师:李公明(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知名学者)
上课时间:8月27、28日 上午9点到12点
上课内容:涉及问卷、讨论、手工、装置、体验
老师的话:
    “生死观”无疑是人类认知与情感活动中极其重要、然而也是极为内在的观念范畴,在人文学科中主要是在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领域中被研究。在成长教育中,“生死观”往往文学阅读、道德教育等过程中被涉及,但是正面的专题课程似乎比较少见。这是因为这个主题中包涵的复杂性、神秘性甚至某种程度上的忌讳心理会使教育者难于把握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因此,当我了解到儿童美术班的实验课程中安排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意识到课程策划者的观念具有深度和力量感。但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知识储备以及反应模式将何以应对这个主题?儿童艺术创作的想象和技巧将如何表现这个主题?甚至家长和社会将会如何评价这种主题创作教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而且,作为课程的讲授者之一,毫无儿童美术教育经验的我将如何进入这一过程?所有这些使我困惑的问题其实至今仍然存留。
    课程分为两个单元时间,我的教案是:“第一单元:体验与思考”,“第二单元:创作与欣赏”。在第一单元侧重调动学生的感性与知性力量来接触和进入主题,第二单元侧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创作能力,表现主题、完成作品。
第一单元以提问与讨论开始。
    关于生:我们从哪里来?从家里来,那么为什么会在家里?妈妈生下你,记得生你的情景吗?知道妈妈为什么要生你吗?
    板书:古人写的“生”字。下面是土地,上面是一个叉,像一小树;科学家告诉我们关于“生”的事情:每一秒钟都有一个人出生,每一个小时有3600人出生,每一天有86400人出生。
关于死:我们到哪里去?人老了,最后要到哪里去?
    板书:古人写的“死”字。一个人变成一堆骨头,汉语中“死”的含义:人死了,小狗死了,但是,“我高兴死了”,为什么要用“死”来形容高兴?因为死是生命的终结,也就是到达了极点,因此等于说高兴到了极点。还有,“他是我的死对头”,意思是说他和我的关系不可调和,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就像死亡一样。还有,死了就不会动了,静止了,因此“死”字又有固定的、不会变化的意思,如“死规定”、“死脑筋”。
    每3秒钟有一个人死去,每天有28880人死去。大家想想,有多少种可能的死的原因:生病死了,衰老死了,被子弹打死……,还有呢?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补充各种死的方法:笑死、气死、饱死……。
    在以上这个环节,学生们极其活跃地回答问题,她(他)们思维之活跃、知道事情之多从一开始就令我感到惊讶,说明我太不了解现在的小孩了。比如,不止一个小孩会说“小沈阳”的“名言”:人最遗憾的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最痛苦的是人没死,钱花完了。把死亡与金钱联系起来,往往是贪官哲学的命题,当然也是人生问题之一,而小孩居然如此感兴趣,可见流行文化传播的力量。
    继续提出如下问题:
    人为什么会死亡? 花开花落,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为什么会“衰老”?
    你害怕死亡吗?为什么?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人死亡后身体有什么变化?
    死去的人到哪里去了?是像一阵风一样没有了,像一根蜡烛被吹灭了,还是在天堂里继续生活?
    这些问题学生们未必都回答的很好,但是都很感兴趣。

    由于生活的进步,孩子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五彩缤纷。当然,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不断认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但也应该使孩子们慢慢懂得: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其实仍然只是那么少、那么谦卑地等待着朴素的心灵去发现和感受。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