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生存的向度——重提当代艺术中的生存体验(郭晓彦 胡斌)

录入时间: 2007-08-07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化转型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当中国的艺术创作从无偿的革命武器和政治工具的身份中脱身出来,经历了从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精神鼓动式的群体活动,再进入到90年代精英化的个人主义多元化创作,中国艺术基本完成了当代表现方式的转型,并承担起对当代文化建设和社会批判的责任。
    与80年代大多数艺术家以闪耀着理性精神的方式进行英雄式的批判不同的是,90年代的中国艺术创作大多是在对所谓的本质意义和宏大叙事进行消解,呈现一种漫游的偏航状态。艺术创作的多元取向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走势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多元化创作中,对生存体验的多向度反思仍是当代艺术持续进行着的一股力量,同时也是展开社会批判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在当代艺术创作中,不管是疏离的冷漠态度,还是焦灼的注视眼光,抑或是欣欣然地沉浴到世俗情境,我们均可以从不同侧面窥探到他们作品中所呈现的生存境遇和现实生活图景的方方面面。
    广东美术馆2003年5月24日至7月27日所推出的“生存的向度--馆藏中国当代艺术选展”正是体现了上述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思索。展览挑选了近二十件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以图使观众们对当代艺术切入现实生活的种种状貌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在这些作品当中,王广义的《唯物主义者》试图以工农兵图式造型重新组建社会主义经验化的视觉因素的某种力量及意义。周春芽的《绿色的黑根》则是他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记录。画家以他的“绿狗”对东西艺术的融合进行了新的阐释。孙良的《轻触4》呈现了艺术家敏锐而情感化的内心世界。
    与他们个人化的生存经验表达不同的是,另外一些艺术家通过当代社会文化的某种典型符号透视出整个当下社会的生存语境。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象征性的人生图景表达了当代社会中的个人生存感受。岳敏君的《无题1》以不断复制傻笑人的方式披露了当代社会的偶像文化。宋永红的《2001No.2》是他创作的“洗澡系列”中的一件,表达了当代人生存的另一种感觉--自慰式的愉悦。邓箭今的《明日海阔天空》通过种种繁多、复合、夸张、重叠的形象去表现群体关系中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压力。杨国辛的《好果子2001-4》通过对电脑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手工绘制,以单纯鲜艳的色块以及各种各样的色光烘托出媒体传播中的消费神话。方少华在《防潮·回声》作品中流露出一种基弗式的凝重气质,历史遗产、社会、性等等视觉元素的纷繁呈现,仿佛是对一个缺乏方向感社会的视觉质询。
    在所选的作品当中,还有一类是以档案文献式的方式揭示当下生存体验的。如毛同强的《档案No.320》通过档案文献语符,试图展示个人生命形象资料与社会语意结论的综合,以及个人生命与社会构成的痕迹关系。邵逸农的《家族图谱》则通过全景式的家族图谱,并假借连结族人血脉的家谱来梳理、隐喻时下的国人精神观念。
    如此等等,不能一一备述。概而言之,展览所选作品既有融入强烈个体生存体验的私语性表达,又有对现实周遭生活景观的整体透视;既具有相当影响的代表性,又表现出前瞻性的开拓面貌。
    由此可见广东美术馆围绕当代艺术的思考及对当代艺术藏品进行学术梳理的独特匠心。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