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写在“首届中国漆画学术提名展”开幕前夕(王琥)

录入时间: 2007-10-25

    凭心而论,现代中国漆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还没什么影响。我时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新朋友听说我是个“画画的”,总爱打听“你画什么画呀?”当我回答搞漆画时,人家都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想正经解释可费脑子了。我有时掩饰住自己的不快,干脆告诉别人“我跟农村那种拿漆往你家大衣橱上画‘丹凤朝阳’、‘八仙过海’、‘猪八戒背媳妇’的人一个样,你就拿我当油漆匠好了”。
    也难怪,跟其他大画种比起来,中国的现代漆画太“默默无闻”了。油雕国版,哪个没当过众媒体的宠儿。在中国的美术画种大家庭中,就漆画不大招人喜欢,跟一农村丫头似的,刚嫁到城里大户人家当儿媳一样,夹个菜,哼个小曲都抖呵呵的,得看人家高兴不高兴。
    活该。是我们搞漆画的人,自己没把事情干好。
    现代中国漆画的历史也不能算太短。从1930年代启动,不比除中国画以外的其它画种晚多少年。弄到现在小媳妇也没熬成个婆,起码部分原因得怪自己。
    现代中国漆画要有较大的提高,有几点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现代中国漆画从没介入过现代中国美术的主流,没能随之同步发展。漆画的创作者中,80余年来就没有出过李铁夫、潘玉良、徐悲鸿、傅抱石那种出彩的人物。
    我得为漆画界的前辈们叫几声屈。拿三位现代中国漆艺运动的奠基人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来说,哪个不是聪明绝顶、才艺过人?李芝卿是漆器世家出身,长于漆工艺本身的实践与创新。沈福文是杭州国立艺专油画科班出身,精于西洋绘画方式的本土化语言。雷圭元更了不得,他是中国第一流的图案学大师。之所以没有那么“辉煌”、“出彩”过,是漆画太难弄了。三位奠基人是真正的寂寞大师,他们前面是一片空白,无可参照;后面是一片寂静,无人喝彩。靠东洋西学结合民族艺术,他们初创了最基本的漆艺术创意和质材的表达语言体系,硬是为我们打下了一块小小的天地。不容易呀。跟其它画种比较,漆画的制作方式、材料来源也太复杂了。囿于个人精力、条件和环境的限,要既能画同时代第一流水准的好画,又得总是发明各种制作工艺技巧。基本上说,这是一个人在其短短的一生中,绝不可能完全做到的事。这种天才中的天才,过去没有出现过,以后也难说。这是所有开拓型天才的必然性悲剧。
    现在不同了。有前辈丰厚的遗产,又有第二代第三代不间断创新的积累。我们今天已经掌控着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创意和质材的表达语言。都靠共产党养着,大家既不怎么缺钱,更不怎么缺时间,好好画吧。我们中间没理由不出几个准大师级的漆画家。我们到处找人磕头,多折腾几个高质量的画展(“学术提名展”只是个开头),就是希望这样的“大师苗子”能早日出头。
    第二,现代中国漆画始终没能斩断传统工艺的小尾巴。在西方,纯观赏性的艺术(绘画和雕塑)与工艺品的分离独立要早些,有万把年历史了。中国的纯观赏性的艺术,虽然依附于工艺美术的历史要长得多,但形成独立的观赏和表达方式系统也有几千年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遵守客观规律性的问题。需要解释清楚的是,漆工艺技术,永远也会是漆画制作的主要基本技术,但绘画跟工艺品毕竟有着相对而言是巨大的差距。纯观赏性的绘画作品有自己特有的规律,从创意、造型、设色到构成都不同。先不扯谁的视觉效果好,既然是正式的绘画,不跟工艺美术彻底划清界限是断不能成就的。在继续承认和借鉴传统漆器工艺给漆画提供的表现手段(材料、技巧)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落入传统漆器纹案化的“巢臼”之中。无视绘画与工艺品的起码的差别,恐怕不仅仅是观念新旧的问题,常识概念都得要补课了。
    有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尽管我们热闹了近20年,出了漆画界的小圈圈,我们究竟有没有出过什么跨画种的著名画家和作品呢?凭心而论之,既然我们还没学会“怎么画好画”这个最重要课题,该我们坐冷板凳、看冷面孔、吃冷炒饭  我给自己书房起的名字就是“三冷斋”。甘心冷落是一码事,能否正视自己的缺陷是另一码事。我可以预言,假如我们漆画不能在几年内折腾出一些好作品、好人才来,其它画种就更看不起漆画了。能进入画种的正规序列,也能被排除出正规序列,起码心理上可以开除你,不与你为伍。
    既然画画总是给人看的,恐怕光“自以为是”是不行的,得经受各画种表现诸元素的平行比较。说什么“只要自己觉得好就行”的废话没意义。不出作品不出人,随你吹什么祖宗传下的千年老参、万年乌龟,也治不了现代中国漆画的病根子。我们这次能请几位在国内算最知名的美术评论家来给我们挑毛病,就是要营造一个漆画界主力跟比我们更了解主流美术发展趋向的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找人夸奖自己我就内行着呢,犯不着劳动他们几位。我的学兄、同事李小山,就是位眼界高、“嘴巴毒”的主,真心希望他和他的朋友们,能认真为我们挑出点真毛病来,不然我跟他们急。
    第三,现代中国漆画始终没能轻装上阵。我不能够理解的是,中国漆画都混成半死不活了,为什么还有人这么起劲的去争论什么该用什么材料算“正宗”,该画什么题材更合适,该姓“漆”还是姓“画”这些费劲不讨好、一辈子没结论的破事。我以为,只要坚持“只有漆画能玩起来的技术动作”这一条就够了,因为这条牵涉到漆画本身存在、独立于其它画种的根本价值。其它事谁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罢  你土漆洋漆混合漆,手扣脚踹嘴巴咬都成,只要是张“好画”。人气本来就不旺,各位大多是全国艺术院校顶大梁的教师、“冒号”,再因为莫明其妙的争论,划成各种“正宗”与“野路子”、“新潮”与“保守”的复杂小块块,真的会误人子弟的。我还是要重复“鼓浪屿会议”时说的观点,大家都换位思考一下,或许别人讲的可能也有道理。我把小笑话“改造”一下再说一回:桌上放着半瓶子醋,悲观的婆婆说有一半没了,心疼得不行;乐观的媳妇说还有一半呢,满不在乎。其实她们都说出了一模一样的事实,只是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桌上也就是半瓶子醋。
    特有的传统材料和手段,对现代漆画表现的制约,始终要来得明显些。但现代科技和生活方式必然性地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材料和手段。完全无视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起码会妨碍漆画在新时代新条件下的正常发展、变化。当然,新事物的出现并不一定全是好事,得经受实践检验,尤其任何文化现象都有自己萌生的温床,也就是历史承传轨迹。割裂这种新旧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不可能的。多元文化的特点,就该是允许各式各样的艺术表达方式发生的自由,只要它能合理生存下去,就有它的价值。只要是能够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漆画,新旧、土洋、中外、天然还是化学,无所谓的,都一样要看作品本身好不好看。带着镣铐能跳舞,很好很好;不带镣铐光跳舞,更好更好。爱不爱带镣铐各位自己看着办吧。我一到这儿就想笑。闻一多可真是逗,想起来用“带镣铐跳舞”来形容表现手段对艺术创意的制约。这也太“出格”了点。我学着用“人穿衣服”也来形容这个关系。人要遮羞、防寒,不得不穿衣服:整天穿穿脱脱,又洗又晒,既费钱也费事,的确对人是某种无法回避的制约。但如果你选择的衣服合体漂亮,那这种“制约”就帮你这人都升值啦,不为遮羞、防寒也抢着穿。我读研究生时的一位搞服装的同学告诉我:穿服装的女人,应该比裸体的女人更性感。这就是西方世界服装设计的根本理念,你王琥外行,不懂的。其实这话妙得很,我很能听入耳的。能否把主客体的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化解成一种同步升值互存关系,才真的是个值得思考的大事。穿晚礼服怎么都比带镣铐令人愉快。
    在现有条件下,全国各院校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承传传统漆工艺,研究现代漆艺术”的历史责任。现代中国漆画的现状与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国各院校师生的努力成效。这次获得提名的,基本上全是院校的教师。我们自己的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一块安身立命的天地,尽管我们时常抱怨它太小、太“不起眼”。人哪,有时真没良心,老辈人把心肝掏出来,我们却嫌腥嫌臭。我跟应邀参加“提名展”的画家理论家们,基本是同年龄的一代人。我们得既对得起前辈,还得对后辈负点责。那就让我们努力把现代中国漆画这块前辈辛辛苦苦挣下、又交给我们的阵地和舞台,撑大填高,做“火”起来吧。
    我们今天奋斗的成效,还直接关系到我们学生将来的环境与条件。“提名展”也提供了全国各院校漆艺相关课程交流的机会。我们南京艺术学院的漆艺课程,始终坚持这么一种思路,起码只要我还能问事,我就坚决鼓吹这个原则:最大程度地接触各种新材料新方式,同时重点突出对传统材料与手段的研究应用。比如在工艺方面,我们的学生在本科三年级结束时,基本要会做天然生漆的几个基本动作,熬,罩,贴,染。研究生就得要求高点,得会几项传统性“绝活”:卷素,夹苎,平脱,引起料和埋料彰髹,窑变,薄料,髹涂。几大类中任你自己选喜欢的小项琢磨去。反正活干得不漂亮,我肯定让你毕不了业。不过,由于外语的问题,研究生生源局限很大。几年来南艺正规漆艺本科出身的,至今才考上一个。往往硕士研究生还不如大四的本科生牛气,自己也自卑得不行。南艺的学生,在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也绝对没有任何人来说三道四。我个人“不好这口食物”,但鼓励别人“乱来”。化学漆的东西我不太懂,我时常还向学生学习新玩意儿呢。说实话,他们也的确比我们能折腾。他们新材料新工艺试多了,自己也就有了一定标准和看法,那时你再说点什么好歹,他们也听得进去。“手段为创意服务”,“学习传统技法,张扬时代精神”,南艺的漆艺相关课程,能坚持住这个教学思路。
    还是回到“首届中国漆画学术提名展”的既定目的上来。概括地说,这次是“让领导和群众检阅现代中国漆画的中坚力量的水平如何”的最好场合。同行间也是一种比较与交流。跟搞“全国美展”不一样,这回可没有任何人限制你搞什么“主旋律”、“大题材”了,在这儿也没外来干涉的“人为因素”起作用,展出作品的唯一评委,就是你自己。大家作品同台亮相,一人五张画,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一比较,什么都不用说明白,自己心里就有数了。勿庸讳言的是:肯定有人能脱颖而出,也肯定有人会名实不符。没关系,来日方长,朋友们多交流多用功,大伙水平就都上来了。
    我们得学会认真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这对漆画的发展和自身水平的长进,都很重要。这次不但自己人能互相比较、交流,而且还找了别人来批评,“骂”得不狠都不饶。没有正常的、有深度的、有质量的学术批评介入,还配叫什么“学术提名展”!我们这次展览开了个好头,以后各届还得坚持下去。扎实的艺术功底,良好的修养,健康的心理,加上虚心求教的态度,这便是我们挨批评时最好的“止痛药”。谁怕谁呀。这会儿我想起了老电影里英雄人物一句妇孺皆知的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王 琥
马年正月初十,写于南京黄瓜园三冷斋  

(本文为配合展览“首届中国漆画学术提名展”专题研究文章,详见《展览出版典藏档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