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前言(李劲堃)

录入时间: 2019-04-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李铁夫、林风眠、司徒乔、冯钢百等一批广东油画艺术家留学海外,他们透过在国外的原作观摩与学习,掌握了系统的油画表现技法,将西方油画绘画艺术带回中国,并通过开办美术院校,任教学生,传授技艺。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南美专等美术院校的建立,油画学科的教学从前苏联的美术教学体系逐步发展为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油画教育体系,通过图片、印刷品等教材给予学生间接的教授,他们由此获得油画的本土印象。汤小铭等一代人正是这个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们更加追求画面技法的处理,摸索出自己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道路。        
 
汤小铭是20世纪油画语言变革中形成自己绘画特点的最重要的考察对象。从这一点出发,上世纪60-80年代,汤小铭是作为油画引进中国以后,中国当代油画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最具考察意义的一位艺术家。他在七八十年代创作了大批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在题材和手法上与当代的油画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带有那个历史阶段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时代痕迹。这恰好是考察既纯粹、又具有本土性的创作语言,并形成自己鲜明特点的一个样本。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对象中,在寻找油画语言可能性的方式下,他留下了一个探索、前行又困惑的实践者的身影。
 
汤小铭以历史人物题材创作驰誉艺坛。1971年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的《永不休战》,真正奠定了汤小铭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从本科时期创作的《稻香时节》《春天的道路》,到进入广东画院后创作的人物肖像油画《让智慧发光》、《满腔热忱》、《女委员》、《虎门民兵》、《抗日战歌响彻太行山》、《孙中山》、《鲁迅在广州》、《课前课后》、《无产阶级的歌》(合作)、《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合作)等力作,以精湛的技法塑造人物。最难能可贵的是,汤小铭总能根据有限的资料,重新设计人物动态和突出主题环境,同时用色彩来渲染、刻画时代氛围,让人以为他曾亲临其境。这一时期他的主流美术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明晰的时代特色,并构成了广东美术创作的主题部分。    
 
广东美术馆主办这次展览,回顾汤小铭从附中毕业至今六十余年走过的艺术道路,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在特定的历史社会中艺术的发展足迹,以及特定时代艺术家对艺术、社会的独特思考、体验与探索。对于此类广东美术名家个案的梳理研究,将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广东美术发展史提供可资借鉴的图像文本与创作经验。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广东画院院长
李劲堃
2019年4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