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那里,学习看待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信息时报》
录入时间: 2013-08-20
700多张小卡片组成的大眼睛,每张卡片上画着一种对“X”的理解。
孩子们笔下的中国山水。
这件混合媒材装置也是“X”。
每年暑假期间,广东美术馆少儿培训中心都会开设以美术教育为载体的开放式思维体验课程,并在为期两周的课程结束后,将孩子们的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向社会汇报。今年8月15日至9月1日,这个项目的2013版:“X——收藏童年系列实验展”与市民正式见面。
X是什么?错误?禁止?未知?这次课程的策展者刘苑婷说,当她提出这个展览的主题并且和少儿培训中心的其他老师进行讨论时,他们对此有很多的期待:“与往年相比,今年参加暑期培训的小学员们年龄普遍偏小,主要集中在4到10岁之间,所以课程设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不能像往年那样探讨一些更深刻更社会性的话题,而是希望能让孩子们在这次课程中开启好奇心、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然而就连刘苑婷自己都没有想象到,孩子们的想象力有多么令人惊喜。“X是一个人,他在做体操”“X是一个路口”“X是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孩子们给出了超过课程设计者们预期的众多答案,在700多张卡片上,孩子们画下自己理解的X,这些卡片的内容竟然无一重复。所有的卡片,组成一只大大的眼睛,似乎提示着我们看待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梦想未知的世界
展览还没有全部布置完成之时,信息时报记者便来到广东美术馆二楼“探班”。少儿培训中心主任史方方告诉我们,儿童展的布展,相比成人的画展,要困难也复杂得多。
因为儿童美术作品体量小、件数多,如何整合出最佳的展示效果,就颇费一番思量。
在现场,少儿培训中心的老师们忙着把孩子们做的小泥塑用焊枪接合成雕塑组,因为儿童的小手力气不够,有些作品粘得不够结实,也需要老师们进行后期修复。
围绕着X,老师们设计了不同的课程,例如“X=未知,星星带领小朋友们去探索未知世界”,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不同的材料创造未知的植物、未知的星系以及矮人的国度;例如“X=染色体”,孩子们在气球的表面绘画,制作他们想象中的人体细胞……
X还可以是维度。在展厅最里面,是一组用纸板与水墨构建的“中国山水”,沿着“XYZ”三轴构成了立体空间。设计这节课程的助教黄圆原告诉我,她想引导孩子们接触中国水墨中的山水范式,但又不希望孩子们去临摹芥子园画谱,于是干脆让他们在看了美术馆的中国画展之后,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山水林木。
“没想到,孩子们都画得很有创造性,于是我们就把这些平面的作品改装成立体的装置,模拟传统文人画中‘可居可游’的山水,孩子们看到之后,自己都惊呆了,他们没想过自己的涂鸦在展览空间中效果这么棒。”
图画在自然生长
有些项目,在刚开始时真的很像是信笔涂鸦。一群孩子们坐在比自己身体还大几倍的画纸上涂画,眼中只有线条和色彩,没有形体和构图,然而在线条不断重复之后,形体就在其中渐渐浮现出来。
这时,老师们让孩子停下来观察这些混乱的线条,寻找隐藏在其间的可能的图案,然后继续创作,下一步就是将这些隐约的图案从混沌的背景中凸显出来。
这样的游戏,孩子们乐此不疲。对于比较大的孩子,教师余荣为他们设计了印象派的课程——观察自然风景,了解透视与色彩的重叠关系,然后在前中后三层赛璐璐软片上分别画出近景、中景与远景,最后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一组作品体量虽然不大,却获得了参观者的一致赞叹:“看上去和某些专业艺术展里面的作品也差距不多。”
搭建亲子认知的桥梁
这些作品也体现出孩子们对生活的细微感受。当下社会极为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却往往注重理论脱离实际。
此次课程实践在开启思维的同时,也让学生回归生活本质,将注意力投射到家人、朋友身上。例如“眼睛去旅行——换换眼睛看看儿童的世界”这个主题就将孩子与家长结合在一起,在互动中探索儿童的思维。
课程中,家长闭上眼,孩子们在爸爸妈妈手背上画上色彩缤纷的眼睛,然后领着蒙着眼睛的父母下楼梯、走过长长的走廊。
“这节课目的是希望通过整个过程让家长们慢慢地进入到孩子的状态。让家长感受孩子平时无助的时刻,从而试着相信孩子、依赖孩子,同时让孩子换位体验家长照顾他们时的思维方式。”该课程的主讲老师梁丽桃说。
“成人和孩子的思维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大人认为自己创造了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其实这是成人无意识制造出来的一种专制。我们需要把孩子的行为看作是自然生成的心灵果实。发脾气、抗争等表现,其实是孩子不断自我实现、展示个性的努力。我们必须去了解这些尚未被认识的孩子,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释放出来,达到帮助孩子真正成长的目标。所以我们在一些时候应该听从小孩子发出的指令,相信自己的孩子”。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主题综述: 在算法洪流奔涌的视觉纪元中,广州影像三年展2025以“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