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我不关心 谁接受我《新快报》

录入时间: 2007-07-26

■新快报记者 许桃/文 龚吉林/图

    不知谁大喊一声:“香港影星吴震宇来了!”我身边的男男女女如大梦初醒般,飞快消失。
    7月18日晚9时30分左右,广东美术馆,这里正在举行的是“2007年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作品联展。除本年度获奖的三位艺术家——油画家曾浩、摄影家缪晓春、空间艺术家施慧和我们一干记者外,主办方还请来不少嘉宾到展厅参观。
    在我印象里,广东美术馆大楼从未像当晚这般热闹过。站在我左边的是几位号称来自“中国××协会”的领导,从8时联展开始,他们逢人便热情地打招呼,亲切地递上名片,并诚恳地邀请对方与自己合作,说出书或者办展览都没问题。站在我右边的也许是两位社交名媛,两个小姑娘用审视的眼光打量到场的每一位女士,并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位来宾的着装进行点评。
    我和两位同行不停在几个展厅间穿梭,想找一个相对安静些的地方,好好观赏一下作品,或者听什么人谈谈关于今天的展览,但几乎是徒劳。此次展览的中心人物——三位艺术家早不见了踪影,找不到施慧,也找不到曾浩……走了好几圈我们终于发现了缪晓春,他独自抱着一束花,低着脑袋,在美术馆中庭的栏杆上斜靠着。从下午他出场接受媒体采访到现在,缪晓春脸上始终是一副“冷漠”的表情,仿佛当下的展览跟他无关。这时有媒体请他拍摄照片,他答应了,站到自己的作品前,任凭闪光灯一阵闪耀。我看得出来,他对拍摄并不太适应,动作和表情都有点僵硬。
    其实这是一次高档次的艺术展。一位同行5月份参加过“2007年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巡展,他说,主办方在两地的展览规格和方式是完全一样的,从作品挑选到布展效果几乎都做到了尽善尽美。唯一不同的是,在中国美术馆,所有来宾都穿正装出席,并且在整个展览过程中,人们很自觉地保持安静。在他看来,当晚的展览从9时30分,吴震宇引走了大部分人才真正“开始”。
    离开美术馆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了获奖艺术家之一的油画家曾浩。美术馆门口,几个人正在高谈阔论中国现当代艺术品市场,他们嘴里满是“苏富比”、“拍卖”、“天价”一类词汇。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发现身后几米远站着的曾浩,但看起来曾浩并不想加入他们的讨论,他正埋头抽自己的烟。


施慧
    1986年始师从世界著名壁挂艺术家马林·瓦尔班诺夫教授学习现代纤维艺术创作。善于用纸浆、棉、麻、竹、木这些天然的纤维材料进行雕塑创作,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能够跟自然融为一体。

曾浩
    “新形象”绘画的代表人物,善于以白描手法来凸显包围着我们的建筑的冷漠、单调和缺乏个性,以及现代主义所带来的视觉上的荒凉。早在1997年,曾浩就在中央美院画廊举行了首次个展。

缪晓春
    被主办方称为“超越时空的摄影家”,他的作品有三种形态,其一是在一个西方或中国的现实场景中植入一个以自己形象为原型的古人雕像;其二是一系列反映都市化的巨幅摄影,人物众多,结构复杂;其三是用3D技术将二维的画面转换为三维的场景,以《最后审判》为代表,近期在国内外颇受好评。

 

施慧  艺术不是大众化的

    记者:据说你这次本不想来广州的?
    施慧:是的,但盛情难却,毕竟马爹利这次办巡展非常有诚意。早前我们的展出经常由于经费受限制达不到非常好的效果,但这回主办方花了很多钱布展,直到让我们艺术家对每一个环节感到满意为止。这种机会对我来说确实非常难得。
    记者:你期望跟这边的大众和专家有更多的交流吗?
    施慧:这个很难说,看情况吧。我认为艺术创作毕竟还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最好不要被别人左右。它也应当是实验性而不是大众化的,所以我也不强调每个人都能理解或者喜欢。要是有这样的想法,我就不做纤维艺术,该转行画国画了,呵呵。
    记者:你的作品有市场吗?
    施慧:比较难。首先是因为我的作品本身不易保存,它跟陶器之类的不同,纸浆雕塑在空气中会慢慢变黄。其二我的作品体积很大,拍卖行有时找到我,让我把某个作品比例缩小,好便于它们拍卖给收藏家——说来好笑,但这确实是现实——这种“临摹”我个人并不能接受。所以至今,我的作品展出后统统都放到仓库里去了。

 

曾浩  不会有第二次拍卖会了

    记者:你觉得什么是衡量艺术家成功与否的标志?
    曾浩:拍卖价格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对我来说,市场价格肯定不是衡量标准,更不能以短期的价格来裁定。艺术家的创作是分阶段的,有起有伏,假如以短期作品价格来衡量则一定是偏颇的,因为价格与创作价值不可能同步。盖棺论定?对艺术创作来说,盖棺也定不了论,只能交给久远的历史来裁决。
    记者:你的意思是艺术家本人都无法确定自己的价值吗?
    曾浩:对,艺术家只能决定自己是否努力,这跟所有行业是一样的。
    记者:你有参加过作品拍卖会吗?
    曾浩:有过一次,是别人拿去的,我自己没参与。我的爱好在画画,而不是靠画画卖钱。我想应该不会有第二次了。

 

缪晓春  我不知道,也不关心

    记者:为什么你的《最后审判》中全是男性,没有一位女性角色,这包含某种象征意义吗?
    缪晓春:首先这幅画是有我的自传性质的,我就是男的。第二,我觉得全是男性,视觉上会纯粹一些,加入女性形象这幅画就没这么好看了。就这么简单。
    记者:你的三类作品中,哪一种最被评论家和艺术市场接受?
    缪晓春:这个我不知道,我也不关心。我认为有最高价格的艺术品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后的晚餐》不会再拿来拍卖吧,咱们的《敦煌壁画》也不会取下来进行拍卖吧,但谁能说他们的艺术价值不是最高的呢?
    记者:那你个人认为你的哪个作品最重要?
    缪晓春:最重要的,我想,是下一个作品。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