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陈嘉映和孙歌关于“知”的讨论:

录入时间: 2016-12-02

  陈嘉映:我想说一下自己的体会,中国话里的“知识”和“智慧”,这是大的题目,我只说一点感觉。“知”这个字从古文来的,古代就有,“知识”是现代的词。但是用“知识”来翻译“知”肯定会出现好多问题。单音字“知”涵盖比“知识”广的多,比如说可以一种体验是“知”,这种体验不能说是“知识”,知冷知热不是一种知识。
  “知识”这个词,我觉得它强调好几个方面,我简短说,第一它强调系统性,有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生理知识,有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和另外一点相联系,就是它所知就更加客体化,或者对象化,就是知识是一个系统,被知道的系统是一个实在的系统。所以体验知不能叫知识。
  “智慧”这个词主要从佛教开始用起来,和“知识”的意味不一样,知识主要讲内容,它关于什么的知识,而智慧主要是讲“知”的境界,达到了这个境界,我们叫做智慧。至于你知道的是什么内容,这个不是“智慧”这个词里重要的维度。
  因为这些事情我做过一点小的研究,当然有很多细节可讲,我只是把我自己最主要的体会说一下,供大家参考。
  
  孙歌:其实“知”的日语,这些年一直让我很头疼,因为我没有办法直接把“知”作为中文直接来使用,它坐不住,因为中国是两个字使用。比如我们做过中日的对话活动,日语叫“知的共同体”,翻译成中文只好是“知识的共同体”,这是最大的误译,后来我想不就一个说法,不管它。这个功能是到基金会申请基金,让人家看的明白。但我们的对话从来不是交换智慧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想过用“智慧”来翻译它,但是“智慧”在现代变的有点廉价,跟陈嘉映老师讲的意义上这么严格,而且这么高级的意义有出入,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把它翻译成“知性”,我有的时候会用。可能这个我又觉得好像不够,我很苦恼。在座的大家给一些建议,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一般遇到日语,这个“知”在日本非常通行,对译非常困难。
  
  陈嘉映:对你提出的问题说一点我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因为我不懂日语,你说起用“知”的什么,我觉得在大多数场合更妥当。就像你说汉语已经双音化,汉语音调已经慢慢失去,比如在广东话还保持很多音调,在汉语只有四个音调,单音字会有很多的混淆,这是主要的原因,还有起来的原因。我们双音化了,用单音“知”就很显得怪,何况还有其他的问题。
  “知性”,我觉得在上下文不是特别好的用法,我们讲知行女性、知性女神,有一些流行网络传媒的用法,可能不是你要的用法。而且知性从另外的角度来看问题,跟知识、智慧不是在同样的语意场里,我觉得知性也不能用。怎么办呢?一个认真思考的人会处处碰到问题,远远不在于“知”。我们昨天说到亚洲也有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日本人,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之后对亚洲说的很多,它的亚洲基本上以东北亚为核心,中日韩,再波及到东南亚,大东亚和亚洲的意思差不多。脱亚陆欧的时候根本没有讲叙利亚这些事,根本没有想过。像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觉得比较现实主义的办法,大多数情况下你没有办法,只能用约定俗成的,用知识,用亚洲。然后不断提醒,直到在知识共同体里或者“知”的共同体里,大家已经知道你用亚洲或者用“知”,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意识,不会被语词所误导,我觉得这个比较现实主义。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