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艺术新闻】艺术与科技“加速的未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聚焦数字时代的艺术之变

录入时间: 2018-12-26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广州。12月21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届三年展以艺术与科技为主题,以“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为题,探讨数十位中外艺术家对于技术文明与当代社会的观察与反思。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一直密切相关,时至今日,数码科技每隔数年就有一次跨越式大发展,新媒体和科技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方兴未艾。

广东美术馆馆长、本届三年展总策划和文献展策展人王绍强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时说,“现在人类面对的时代就是数字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劳动、生活、沟通各方面的方式,在数字时代建构起了新的方式。三年展研究前沿艺术、观念艺术和国际性艺术思潮,基于数字时代与我们的密切关系,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生活方式,我们把今年三年展的重点放在数字革命为我们带来的媒体创作的方式,因为数字技术也改变了艺术家的艺术生产关系。”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本届三年主题中的“诚如所思”一词出自美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主任范内瓦‧布什博士(Vannevar Bush)于1945年在《大西洋》杂志上发表的同名文章。文章号召全体科学家发明全新的更有效率的制造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并预示了信息社会的到来。本届三年展将这篇开创性文本引进艺术领域,以反思过去几十年技术进步对全世界的影响。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三年展主题展由安琪莉可‧斯班尼克(Angelique Spaninks)、张尕、菲利普‧齐格勒(Philipp Ziegler)共同策划,分别从“叠加:数字中的艺术”“同类演化”“机器不孤单”“三个方面,来阐述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和机器、现实和虚拟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交织的巨大网络,让观众在一种新的语境和社会场景中重新认识世界和未来。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此外,本届三年展特辟文献展区,对往届三年展进行了回顾。王绍强表示,“我们对于前五届三年展的社会、时代背景到它的创作方式进行梳理,重新竖立对于三年展品牌的认识,有意识地让这个品牌更加系统化,让专业的研究者可以简明地了解三年展品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可以认识广州这一有学术影响力的品牌它是如何发展的。”

如果说过去五届广州三年展更关注广州自身的社会特质和地缘政治的话,本届三年展则超越了一个城市而走向了全人类的视野,更冷峻、更理性但同时也更温情地面向人类社会的未来。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现实与数字叠加的时代

“叠加:数字中的艺术”这一概念基于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简称 ZKM)在媒体艺术和数字技术领域的长期深耕,特别是不久前在 ZKM 举行的“混合体、开放代码和信息圈”展览的内容。这一版块既突出了数字化的积极方面,也提出了数字化的问题,如无处不在的监视、假新闻和人的异化。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该版块最显眼的作品之一是广东美术馆一楼展厅入口处墙上的《数字代码的编年史》(2017年)。该作品由 ZKM 赫尔兹实验室制作,回顾了自1820年以来数字科技发展的重大时刻,如第一封摩尔斯电报、“图灵机”模型的诞生和因特尔微处理器的发明等。

另一件相当吸引眼球的作品是由 ZKM 首席执行官林特曼和魏博尔共同创作的互动装置《你是代码》(2017年)。当观众走过一字排开的五块屏幕时,就被收集了如全身像、身高、年龄、性别、发色等个人信息,并被制作出基因数据和条形码,直接展现在屏幕上,所有在场观众都可以看到。这反映了数码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代码,隐私也不复存在。“通过社交网络我们不断地输出个人的代码,同时个体也可以被扫描,个体的数据也可以被他人获取。”菲利普‧齐格勒表示。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林科的作品《我在这里》(2018年)依然保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把电脑屏幕作为画布,以鼠标作为画面,利用网络摄像头视频、截图(如“布展-广州”)和新建文件夹(如“广东美术馆”)呈现一个电脑用户每日面对的“真实”世界。该作品还是一个增强现实(AR)装置,观众可以从提前下载好的视频组件中看到类似电影院的屏幕上飘动的一个消失的鼠标。

关小的作品《天气预报》(2016年)选取了大量网上图片,并将这些图片从原有的语境中分离出来,按照个人逻辑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呈现在她的多屏视频装置上。这反应了电子时代的视觉文化可以随意地被盗用、模仿、修改和混搭,正如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人类世”的艺术思考

“同类演化:重塑当今数字化和生物科技和世界”这一版块探讨的是在“人类世”,人类和非人类的关系到底如何。“人类世”一词源自希腊语“anthropos”,泛指人类对地球及大气层产生不可逆转和深远影响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以人类而非地球生态为中心的傲慢概念,而全球新自由资本主义及其带来的对于一切资源无节制地索取与消费又加剧了这一现象。

荷兰艺术家梅勒妮‧博纳约在视频装置三部曲《进步与日落》(2017年)中揭示了人类科技发展中弱势非人类群体的濒危和消亡。她从网上收集了野生动物图片,让孩子们用同理心表达对自然和动物世界的关怀,并配上网上流传的搞笑动物视频,以便发送到太空让外星人了解地球的生态问题。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开幕现场

《共生自主机器》(2017)简称 SAM2 和 SAM3,由法荷设计二人组阿维德‧詹斯和玛丽‧卡耶制作。它是一个小型自动化食品生产系统,能利用茶菌生产饮料,卖给人类。SAM 是机器人,但不是仿生人,它有自己的银行帐户,能够在人类世界中几乎完全独立生存。这是关于电子人格的一次尝试。

在国际上屡获殊荣的荷兰设计考古杂志《麦格芬》也做为艺术家参展,带来了与广州两所高校学生合作的《物品的生命》(2018年),为这个充满科技话语的展览带来一些日常生活的气息。作品收集了广州的“麦格芬”,即能反映民间智慧的“神器”,如防辐射围裙,无 SIM 卡手机,港剧里的公鸡碗等,另外还虚拟了一个中山装和防辐射围裙“结婚”的爱情故事。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机器乌托邦的张力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和瓜塔利曾在合著中大谈机器,认为机器根本上是一种杂交且协同的混合物,并且“到处都是机器”。策展人张尕将机器的概念更抽象一步,认为大地、河流、山脉、树木、动物、文化等皆是某种机器,因为他们是互联的生物系统。“机器不孤单”这样的说法首先是对机器多样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公开声明,同时也指向了一个定律:只有当我们以平等的方式来照料相互依存的万物时,一种海德格尔式的“天、地、人、神”四重共生,才能经由机器的调解而得以真正的实现。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开幕现场

澳大利亚艺术家塔噶‧布雷恩搭建了一个湿地温室《深沼泽》(2018年)。每隔几分钟,人工智能软件的两个代理就会调节一次灯光、水流、雾气和营养素。然而,两个代理的目标并不一致,一个想要一个天然湿地环境,一个想打造一件艺术品(根据网上下载的数千张图片解析得来目标)。因此这两个代理的博弈过程也隐喻着环保工程的实践:到底哪个才是最优方案?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开幕现场

奥地利艺术家托马斯‧费尔施代恩的《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2016-2018年)是全场体量最大也是最有野心的作品之一。该作品占据了一整个展厅,由一尊布满电线的普罗米修斯雕像,数个大型化学仪器,和几面高墙的乌托邦幻想涂鸦构成。其中,普罗米修斯正在被自养型细菌缓慢吞噬(细菌新陈代谢产生硫酸,释放到水中腐蚀雕塑中的碳酸钙),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模拟在反应器中培养肝细胞的过程,从而和普罗米修斯被啄食肝脏的神话叙事不谋而合。这件作品也成为了一个反乌托邦的生化机器。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现场

主题展还有一个分场馆位于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呈现了五件中外艺术家作品。其中法国艺术家多里安‧高迪的多部分动力装置《仪式和后果》(2017年),具有一种情景剧式和纪念碑式的滑稽和有趣,栩栩如生。他用看似笨拙实则巧妙设计的机器,去操纵一张长桌和十一反椅子,时而疯狂抖动一下,好像一个荒诞的晚宴。另有蒋竹韵的作品《结尾在开始之前》(2018年)通过眼球追系统记录了他在阅读《四个四重奏》时的目光,并将其映射于一米长的直线模组,展现了一种了人类和机器经验相结合时的张力。(采访、撰文/刘菂)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