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作者简介

录入时间: 2006-07-14

艺术活动年表

1938年夏至1940年夏
       在揭西县南侨中学读书,参加抗日美术宣传活动,为学校的青年熔炉社、班报、墙报作画。曾画过《阿Q正传》连环图、《华威先生》插图及《校园》黑白木刻等。

1940年夏至1944年夏
在广西学画,参加木刻活动。进广西省立艺师学习。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木刻界前辈刘建庵、黄新波指导下开展活动。创作《开路》、《日出》、《耕》、《希望》等黑白木刻。1943年,创作《炼钢厂炉工》黑白木刻。1944年,创作《寒夜》、《午餐--抗日期间小学教师的生活》等黑白木刻。
1945年至1946年
        在重庆参加文艺研究组,经地下党人张尚琼联系,进行以民主运动为内容的创作活动。并得到“全国木协”的前辈版画家王琦的指导,经常为陈仲豪同志主编的《学生导报》作画,为邓初民创办的《民主周刊》插画。1945年,创作《游行队伍》、《督学来了》、《兄弟,你的尾巴露出来了》木刻和漫画,《国文教师》、《饥饿》、《宿舍里》、《纤夫》、《受难--“一二·一”昆明惨案》等黑白木刻。1946年,创作《倾听》、《小憩》黑白木刻。
1946年夏至1948年
        在泰国侨盟创办的《曼谷商报》、《民主新闻》任美术编辑,兼中华中学美术教师。经常参加泰华的艺术活动。曾一度兼任侨共举办的业余艺术学习班任美术教师。常到农村、工地、市集搜集素材,进行创作。开始与前辈木刻家李桦取得联系,得到他的具体指导。1946年,创作《夜学》、《唐山船》、《邮差》、《黄声肖像》、《剑南肖像》、《在黄金乐土上》、《等待》、《候诊》、《印阍》等黑白木刻。

1947年
       创作《婆媳俩》、《失去自由的象》、《都市的背面》、《三八节在曼谷》、《佬人之家》、《夜》、《集会》等黑白木刻,《作家》套色木刻。

1948年
        创作《建设》、《园丁》、《果贩》、《湄公河边》、《曼谷的一个晚会》黑白木刻,《贫瘠的土地》、《暹罗火锯厂》、《收获之余》等套色木刻。泰华大众文化公司出版《陈望木刻选集》。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编印《中国版画集》,收入陈望的《三八节在曼谷》、《受难--“一二·一”昆明惨案》、《果贩》三幅木刻。上海时代书报出版社出版俄人罗果夫编辑的《新木刻》集,收入陈望的《都市的背面》、《婆媳俩》2幅木刻。日本友人内山嘉吉先生在日本编辑出版《鲁迅先生与中国新兴木刻艺术》,收入陈望的《婆媳俩》、《夜学》、《佬人之家》、《老榕树下》4幅木刻。
       全国木刻协会组织版画作品到苏、日、英等国展览,陈望的作品多次参加。

1949年6月回国以后
       汕头解放前夕,汕头市委在河婆筹备进城工作,陈望赶绘巨幅领袖像并制作宣传品。
1950年3月
       当选为潮汕文联筹备委员。创作《石部从军》连环画册,由潮汕人民出版社出版。到普宁陇头乡辅导陇头美术组。该组作品经常在《南方日报》、《潮汕日报》发表。广东人民出版社曾出版该组创作的连环图。潮汕文联成立土改文艺组,成员有陈望、林紫、林戈、陈觅4人。该组参加揭阳罗篾土改试点,边参加运动边创作。创作编辑的《土改诗画》由潮汕人民出版社出版,创作经验也得到省文化部门的肯定。

1951年
       8月,当选为潮汕文联委员。创作《乡村黑版报》及《算剥削》连环图,《纵火》套色木刻,《送果实》、《农民的儿子》、《查劳动》黑白木刻。其中《算剥削》由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农民的儿子》在《作品》杂志发表,《查劳动》编入全国版画集。

1952年
       潮汕文联刊物《工农兵》编辑部人员长驻枫溪,陈望为刊物组织画稿、作画并深入农村做美术辅导工作。创作《读报》黑白木刻,被编入广东美术作品集。
1953年
       4月,调省美术工作室,为创作干部。

1954年
       创作《把先进经验带回去》黑白木刻,并在全国第一届版画展展出。创作《在夏耕中》套色木刻,由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页,并被编入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画集对外发行。
1955年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欢迎你搭上来》漫画,在《工农兵》发表。

1956年
       与李桦同志常有信札来往,得到李桦同志的指导。美协广东分会成立,汕头地区代表陈望、王显诏、张宜亨参加成立大会。陈望任美协广东分会创作委员。第一次赴老根据地大南山调查革命史料。此后多次到大南山深入生活。创作《丰产模范林炎城》连环图,由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下乡3个月搜集素材,创作《农民诵诗》套色木刻,刊于《人民文学》,并选入《广东美术作品集》。该作曾获得文化部纪念章奖励,并在全国第二届版画展展出。创作《林炎城肖像》套色木刻,刊于全国《版画》杂志。创作《新开的渠道》套色木刻,参加全国第二届版画展览。

1957年
     《两张画像》一文发表于《美术》杂志1957年1月号。赴揭阳龙颈水库建设工地深入生活,与民工同住,画了大量毛笔速写。创作《喂牛》套色木刻,参加华南美展,刊于全国《版画》杂志,并在《作品》、《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创作《江秀卿》连环图,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8年
       兼任汕头艺术学校艺术理论教师。10月,由美协广东分会调回汕头,任《潮汕日报》美术编辑。赴澄海莲阳大桥建设工地深入生活,与民工同住,搜集素材。到潮安李梨英家乡调查并搜集素材,创作《革命母亲李梨英》木刻组画。创作《儿歌》套色木刻。创作《定局论破产》漫画,在《南方日报》发表。

1959年
       曾一段时间集中辅导汕头专区工艺美术。组织一批当地知名画家到枫溪、甲子、潮阳等地厂、社进行辅导,参加样品评议,撰写文章评介,也曾为潮阳工艺厂设计木雕稿。到澄海县白沙农场、农科所深入生活。创作《场长找来新良种》、《广阔天地》、《植树》等黑白木刻。

1960年
       汕头地区文联成立,当选为专职副主席。省群众艺术馆、地区文联、地区文化局、澄海县文化局联合举办汕头地区工农木刻训练班,陈望担任组织、辅导工作。该班培养出50多位潮汕及兴梅地区木刻骨干。经常到澄海“版画之乡”作辅导工作。当选省文联委员。搞版画创作同时兼攻国画。
1961年
       接待上海应野平、俞子才等5位画家。组织当地10多位画家陪同到饶平、潮安、澄海等县写生、鉴定文物、交流创作经验,为期一月。往潮阳县文化馆协助举办木刻创作班。创作《温室》、《农科所》等黑自木刻及《林中新渠》、《山区公路》、《果林场》等套色木刻。

1962年
       6月,省美协、省群众艺术馆、汕头地区文联主办《汕头地区版画展览》,展览作品由陈望组织潮汕版画及澄海版画150多件组成。在湛江市、电白县、博贺渔港等处巡回展出一个多月,并在电白县文化馆召开座谈会。组织举办汕头地区17位60岁以上老画家美术展览。有王显诏、刘昌潮等著名画家参加。接待北京、上海名画家唐云、周怀民等。并组织当地一批重点作者陪同往潮安、揭阳、澄海等县深入生活、鉴定文物、作国画示范。创作《新的岗位》黑白木刻,发表在《人民日报》。创作《晚归》、《师徒俩》黑白木刻和《送肉上砧》等漫画。  .

1963年
       组织汕头地区10多位重点作者到兴宁合水水库及梅县矿区、阴那山体验生活和写生,并与梅县、兴宁作者交流创作经验。创作《炸矿》钢笔画,发表在《作品》封面。负责组织地区幻灯创作。集中6位文学、美术作者,编写、描绘、制作幻灯。前后制作近百套输送各县,并亲自到澄海东陇等基层单位了解幻灯放映情况。陪林山、关山月往南澳了解海岛情况并写生,搜集佬园民兵、十六姑娘的先进事迹。创作《专家来访》、《盛夏》套色木刻,创作《余锡渠》黑白木刻。《专家来访》在《羊城晚报》等多处发表并受评介。创作《查水情》、《民兵读报》等素描。

1964年
       接待钱松岩、黄新波、赖少其等著名画家莅汕指导工作、作画,并陪钱松岩到潮安、澄海深入生活。参加四清……
1973年
      调任汕头文化局美术创作组副组长。负责举办全区重点美术作者创作班,集中10多位作者到澄海县创作。

1974年
       负责举办地区木刻创作班。集中地区重点版画作者八、九人,在饶平县文化馆进行创作活动。创作《鲁迅》黑白木刻,《夏收大忙》套色木刻。
1975年
       参加省文化局在容奇镇举办的省重点作者版画创作班,为期三个月。创作《夜读》等黑白木刻。《夜读》被编入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东版画集》。创作《牧鹅》黑白木刻。

1976年
       陪省画家杨讷维、黄笃维、刘仑、陈吾等到澄海办班,筹备参加在省举办的《高州--澄海版画展》。
1977年
       任省政协委员,任美协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创作《甘蔗丰收》黑白木刻。与内山嘉吉先生多次信札来往,内山先生给予热情鼓励,对《甘蔗丰收》一画尤为赞赏。

1978年
       春季,负责恢复地区文联的筹备工作。8月举行地区文联第一届第三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地区文联恢复活动,陈望恢复专职副主席职务。创作《野营》、《年丰鸭肥》,后者在《新观察》杂志发表,《移山》入选第六届全国版画展,并收入该届画展的版画专集。带领一批作者往大南山天宝堂(革命老根据地)农场等地深入生活。
1979年
       为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激发老画家的创作热情,主持举办《潮汕画家国画展览》(包括全国知名潮籍画家)以及《潮汕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处处又闻读书声》黑白木刻,在全国第六届版画展展出。

1980年
       在吴南生同志亲自领导、香港庄世平先生、陈复礼先生、丘亦山先生支持下,汕头画院在香港出版《潮汕国画家选集》。该集由陈望组稿、组织评选并初步编辑成册。陈望作品《绿竹村》、《果林场》被选入该画册。负责筹备成立汕头画院,9月成立,陈望为专职副院长。春节在汕头举办《陈望、杜应强、曾松龄版画、油画展览》。汕头展出后巡回到本地区各县展出。冬季,陈望、蔡仰颜应邀出席在新会县召开的北京、山西、广东版画家座谈会。在会上两人联合发表《关于当前群众性版画活动的几点意见》(《广东美术通讯》1981年第7期发表)。潮汕版画会成立,陈望当选为会长。参加中国版画家协会。9月,汕头画院组织11位画家往黄山等地写生访问,由陈望带队。回汕后举办《黄山写生展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大型画册,陈望的《佬人之家》编入该册,并随该册作品赴香港展览。《创作随感二题》一文发表在1980年第6期《广东美术通讯》。
1981年
       陈望传略被编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谈绘画现实主义精神》一文发表在1981年第7期《广东美术通讯》。

1982年
       与著名老木刻家张望书信来往。张望为陈望的木刻集写序言。汕头画院、广东商品展销服务中心在广州举办《潮汕国画展览》。陈望参加该次活动,在记者招待会上介绍汕头画院情况。《南山魂》木刻连环图33幅完稿,其中6幅在《画廊》发表,2幅编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黑白版画集》,6幅在广东画展上展出。
1983年
      《提倡版画,发展版画》一文发表在1983年第2期《广东美术论坛》。5月,在陈望策划下,中央美院著名版画家李桦教授和美术史家李树声先生应潮汕版画会邀请,到潮汕讲学、指导美术工作并在版画会第三次年会上作专题演讲。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陈望版画集》,《美术之友》作专论评介。8月,地、市机构合并,文联调整领导班子,陈望任名誉主席。

1984年
       7月,参加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岭南美术出版社举办《罗映球、陈望、黄树德、阿涛、陈柏坚版画展》。为纪念南侨中学建校45周年,创作《万松岗》及《黄声肖像》黑白木刻。前者作特刊封面,并发表在《版画艺术》,后者发表在省侨联刊物《华夏》。画院调整领导班子,陈望任名誉院长。

1985年
       给内山嘉吉先生寄去《陈望版画集》。内山书店回信:“……我店前会长内山嘉吉因病已于去年12月30逝世,无法给他欣赏。现谨供灵前,并向您表示谢意。”夏季,下揭阳县磐东区乔东乡,搜集一批素材,同时画一批国画赠农民。回汕后创作《收获》、《榕江平原》等国画。应韩山师范学院邀请,讲授创作课。创作《金钟花》、《家乡水》、《读外语》、《小小明灯》等黑白木刻。其中《金钟花》在《版画艺术》发表,《金钟花》、《家乡水》在澳大利亚“中国周”展出。中国版画家协会和法国《两次大战博物馆》交换作品,陈望的《婆媳俩》、《湄公河畔》、《都市的背面》、《果贩》4件木刻为法国《两次大战博物馆》收藏。出席中国美协广东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被选为理事。中国美协广东分会汕头支会成立,当选为主席。

1986年
        汕头画院应泰华潮州会馆等12个机构的邀请,画院组织美术考察团6人,陈望为团长,带队赴泰国考察,并和泰华画家联合举办义卖画展。在泰期间,泰华六家报纸连续报道,发表专访。义展印发《书画展览会专辑》。此行为期一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归侨在祖国”节目,介绍“泰国归侨著名画家陈望,专题。广东省侨联出版的《华夏》总第8期专页介绍“版画家陈望和他的作品”。中国美术馆为纪念鲁迅逝世50周年,在北京举办《中国美术馆版画藏品陈列》,展出陈望《受难》黑白木刻。应揭阳文联邀请,讲授国画课。创作《一家人》、《入世》、《海角甘泉》、《春苗》、《安居》、《十年寒窗》等黑白木刻。其中《海角甘泉》收入《汕头画院作品选》。广东省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省政协举办书画展及在香港出版书画册,陈望的国画《鸡鸣震旦,一声啼醒神州》参加展览并被编入书画集。《漫谈写意画》一文发表在《汕头画院画刊》第5期及《广州日报》、《汕头日报》。

1987年
       应汕头教育学院邀请,讲授创作课。5月往    石写生半月,回汕后创作《    石风光》国画组画8幅。广东省纪念“七.七”抗战时期刻作的5幅木刻入选,即《开路》、《村景》、《午餐》、《寒夜》、《纤夫》。8月,汕头市文联、汕头画院举办《陈望国画展览》。市长陈燕发、人大主任郭春为开幕式剪彩。共展出山水、花卉、人物作品65幅。《汕头日报》等4家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并介绍一批作品。作品在汕头展览后巡回到潮州市、澄海县展出。在潮州展览时,新加坡著名画家陈文希博士为开幕式揭幕。吴南生等领导同志及海外乡贤知名人士庄世平、庄礼贤等先生参观了展览。

1988年
    《珠江报》艺术评论专栏发表《论写意画》论文。在《汕头日报》发表《从“借古开今”想起的》。创作《农家》等19幅版画。
1989年 
       创作《晨操》等3幅版画。

1990年
       1月,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陈望国画集》。9月汕头画院出版画师作品系列,陈望出版一辑画鸡明信片。1990年10月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陈望版画新作》。陈望编入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创作《小康》等3幅版画。
1991年
     《版画艺术》第34期介绍陈望一批版画及陈望的创作体会:《我沿着生活的海滩迈步》。该文收入同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版画艺术论文集》。4月同王兰若、杜应强、陈政明四人在香港举办《故乡情》国画展,并出版《故乡情》画集,主办者为香港中艺公司。5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出周晓燕文章:《故乡给了他艺术的灵感》,介绍陈望的版画和国画。香港藏书家石景宜先生出版大型画册,收入陈望国画:《百步云梯》。9月26日全国美协、全国版协假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暨中国新兴版画60周年颁奖大会,陈望荣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创作《艺术之母》等10幅版画。
1992年
       11月2日,香港《新晚报》“中国美术”版全版刊登陈望版画及国画,并有蔡仰颜画家以《乡土情、时代感》为题的文章,介绍陈望艺术。台湾《艺术家》(1992、12)刊登高雄合谊艺术中心的文章,介绍陈望。创作《清韵居》等8幅版画。

1993年
      1月,台湾高雄合谊艺术中心举办《陈望鸡年画鸡个展》。并出版《陈望画鸡》画集。台湾《艺术家》(1993、1)刊登陈望一批作品及介绍文章。香港藏书家石景宜出版大型画册,收入陈望《求而往,明也》国画。创作《花开花落》等5幅版画。

1994年
      6月,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望版画五十年》画册,系统的介绍了陈望从事版画艺术创作五十年来各个时期的版画作品及部分速写及创作体会。同年11月召开“陈望从事版画创作五十年研讨会”。
1995年
       5月,陈望国画作品《和平万岁》两幅(一幅画鸽子,一幅画鲜花)参加《广东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展览》。

1996年
       广东电视台《艺术太空》采访和播放《陈望版画生涯五十载》专题片。

1997年
       7月,在潮州画院举办《陈望国画展览》。
       9月,陈望木刻作品《开路》、《向太阳》、《南山魂》等66幅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11月,在桂林美术馆参加由美协广西分会、桂林美协、桂林美术馆等主办的陈望、卢巨川、朱乃文、李承仙等《广西艺师古稀十七学子画展》。
       11月,由香港奇峰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发行《陈望国画写生集》画册,刊印了陈望在西双版纳和张家界采风时创作的国画写生作品四十幅。

1998年
       12月,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望速写》画册,刊印了陈望在一九九八年期间内所画的铅笔速写四十一帧。

1999年
       10月,陈望木刻作品《受难》入选《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珍藏品选》一书。

2000年
1月,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陈望国画集》,刊印了陈望自1981年至1999年创作的国画作品120幅。
       3月15日至4月2日,由广东美术馆、汕头画院、汕头美协主办,在广东美术馆举办《陈望中国画展》展出陈望同志国画作品100幅。
      8月,陈望国画作品《西双版纳寄生兰》、《榕鹤》、《   石风景》、《瘦而寿》、《五德雄鸡》、《泉声》六幅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2001年
      3月,在深圳美术馆和汕头画院展厅举办《陈望、鲁幕迅、祝焘等六家中国画展》。
2003年
      5月,在汕头画院举办《陈望国画作品展》展出国画作品五十幅。 

2004年
      5月,陈望版画作品《农民诵诗》、《旱年》、《金钟花》等四十八幅及原刻木板46件、胶版32 件被广东美术馆收藏。至此,陈望向广东美术馆捐赠的版画作品、国画作品和木刻原刻板、胶版原刻板共198件。
       8月,参加《汕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成立五十周年书画展》。
2005年
     《世界潮商》杂志刊登陈望《南山魂》等版画作品二十幅和国画作品七幅并作专题介绍。

2006年
      1月,由大世界出版公司出版发行《陈望话画》一书,刊登汇集了陈望一生的创作感受、艺术体会感受及在各种美术展览会上的讲话等共118篇文章。


(蔡仰颜、肖映川整理)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