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录入时间: 2007-10-2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和当时的有志之士在被迫和屈辱之下,开始思考和实践“西学为用”,取法西洋的改革自强之道。这时,西方的国家也在其势力的范围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推行非中国化的文化、宗教及教育,因此,使得长期以来处于闭关自守状态的华夏古国,一夜之间西风劲吹,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画的革新,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那时候的一个热门同时也备受争议的话题。
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是20世纪初期较为活跃的画家,他们分别处于开放较早、洋风甫及的三大港口城市广州、天津、上海,他们都对中国画革新的问题、对中国画融合中西的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主张,在大的文化背景中,他们的融合、革新工作及主张有着相近的特点,体现着一代人共同的历史责任。然而,他们三人各自的传统背景、西学背景又不尽相同,他们三人自身的气质、学养也各有差异,这使得三者所走的道路互为参差,实践的结晶 绘画作品各具风貌。
中西融合问题,是20世纪中国美术一条重要的发展线索,也是一个绕不开,并具有重新解读意义的课题。尤其是处于早期阶段,“古道”和“西风”,冲突和自觉,抵御与融合,延续与变异……种种的矛盾所构成的复杂现象,以及作为“原型”对后期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极为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我们将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三家放在一起进行个案及综合的研究和展示,希望通过这三位在20世纪早期中西融合艺术实践中有着一定代表性,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的艺术家,他们具体的知识背景、实践方式、发展脉络以及所具的文化史的意义,来切入对这段历史及这一命题的进一步研究。
广东省博物馆 天津市艺术博物院 广东美术馆
2002年4月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