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又铭艺术回顾展——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特展(新闻稿)
录入时间: 2010-09-03
“梁又铭艺术回顾展——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特展”将于9月3日至9月18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梁又铭是当代著名的“史画画师”,以画人、画羊、画史著称。北伐期间受“艺术应与现实结合”主张的影响投身革命绘画事业,留下了大量的空军战史画、抗战水彩画、抗战速写画等。
他兼容中西的画风真实地描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民生疾苦,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此次展出的画作除了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的抗战史画外,还有描绘风俗民情的台湾本土风情人物画和其“画羊专家”的“吉羊”名画———《百羊图》,可谓不可多得的极品。本次展览将回顾和研究梁又铭的从艺历程,特别是梁又铭早年的抗战历史题材作品,展示其在民族危难时期的艺术探索轨迹和精神状态,向观众全面介绍梁又铭的艺术及其人生。
一、梁又铭先生的简介
谈起中国近代绘画艺术,不能不提及受尊为“史画画师”的梁又铭先生。梁先生历经百年来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期——军政北伐,抗日战争,国共纷争,以及国民党迁台,呕心泣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史实巨作。随着时间的大转轮,党政斗争、派系倾轧也许慢慢融合消弥,但这些做为历史见证,阐扬文化气节,宣导艺术造诣的功绩,还深深种植在世人脑海。
梁又铭(1906-1984),本名协文,别号爱莲轩主人,广东顺德人。早年受长兄留法学艺影响,揉合中西奠定了绘画基础。1921年,其兄梁鼎铭在上海创设天化艺术研究会,梁又铭与梁中铭皆投其门下,自此头角峥嵘,时称“梁氏三杰”。北伐时期,梁又铭受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艺术应与现实结合”主张的影响,毅然决定投笔从戎,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宣传科编纂股上尉军衔,并主要编辑黄埔军校《革命画报》,记录了众多革命志士的爱国事迹。
1929年梁又铭再赴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战史画画师,其时并助兄长鼎铭绘制巨幅《惠州战绩图》鼓舞民心士气。同年主编国民政府《中央画刊》、《文华画报》等,皆发表激发民心和宣导建国图强之作。抗战时期梁又铭在四川办过多次展览,曾与张善孖受邀在苏联莫斯科展出,又曾应高剑父等人邀请赴香港展出。1949年梁又铭定居台湾,台湾乡土民情水墨画为他这一时期的精心创作。同时,梁又铭主要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为台湾艺术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抗战速写画册和水墨战史画
今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欢欣鼓舞,因为这是一场振奋民族士气的胜利。然而,战争胜利后我们不祈求再次的战争,在今天的日子里祈祷和平意义更为重大。65年前的这场战争,我们要缅怀英烈,牢记历史,向每一位抗战中的中国军民深深致敬。梁又铭先生,不仅是记录那段深刻影响现代中国命运的时代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他还秉持现实批判精神,创作了一批关注苦难的速写作品记录这段历史。对于这位活跃于战乱年代的现实批判艺术家,由于诸多复杂历史因素的遮蔽,也许今天的观众已经深感陌生,但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这一批《抗战速写画册》,认识梁又铭先生的艺术风格,缅怀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另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水墨抗战人物画,凸显了艺术家以水墨技法反映社会问题的卓越才华。
抗战期间,梁又铭先生被编至于国际新闻摄影社当任社长一职。国际新闻摄影社,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时中央通讯社的战地新闻图片发布机构。梁又铭先生经常深入战场实地采访新闻,经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他画画认真,尤其绘制历史和军事,一定追求事实根据,然后作画。《抗战速写画册》也常为大幅画作的事先部份草稿。另外,这一系列以“现代水墨人物画”为记录方法的创作的水墨战史画,每一幅画都令观者身如其境,濽然泪下。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可怕的,可是为了民族的生存,中国军人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前仆后继,为保家卫国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战争的后方,广大群众在积极支援前线,妇女宣传队、儿童歌咏宣传队,棉衣运动,民众慰问伤兵、贫佣献金、踊跃投军等等,呈现的不止是民心,同时也呈现当时的生活状态。
三、空军战史画
抗战时期,梁又铭先生受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艺术应与现实结合”主张的影响,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理念,在四川、武汉和重庆办过多次展览,以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俯视或仰视角度描绘飞机战斗的场景,以简洁、强烈的几何块面和线的对比,表现了中国空军抗日斗争的激烈状况,作品具有明确的道德关怀和宣战的煽动力。
抗战阶段,中国空军建立时间很短,但国家所投入战备及训练并不短缺,更重要的是空军健儿为国捐躯的意念,
每一次出击,都英勇杀敌。为了让全国同胞了解空军的英勇事迹,梁又铭先生申请转至空军为画师。对日抗战期间,他受国家召唤,举家迁居重庆,每逢空袭警报,别人是夹衣紧缩躲入防空洞,他却不顾自身安危,带着速写本爬上高处,观摩当时激烈的空战状况。警报解除后,即刻用木刻或泥雕飞机模型,模仿空战情况,并求教于当时参与空战豪杰,绘制“空军抗战史画”油画二十余幅。本次展览的“空军搞战史画”多为复制品,真品仍典藏在台湾的了“空军军史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他的作品写实地记录了中国空军抵御日寇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例如,《击落三轮宽》讲述全面抗战后,太原成了日军在华北攻击的最大目标,常常被轰炸机肆虐。1940年9月21日,日军的二十一架轰炸机,
由日军攻击名手三轮宽少佐领队,向太原进攻。敌机临境,中国军队的四架飞机即升空截击, 苦战十余分钟,究竟寡不敌众, 一架被击下坠,
陈其光心痛战友阵亡,抱着复仇的决心,奋勇百倍与数架敌机缠斗,终究将三轮宽座机击落,其余日机见主帅已亡,纷纷逃窜,太原因之暂得安宁。《只翼荣归》讲述抗战初期的某一天,中国机司袁葆康,率机轰炸上海日军驻地归来,忽遇多架敌机追击,虽然油量已经不足,但在敌机紧追之下,袁葆康决意死拼,他操纵方向盘,向敌机猛撞,敌机受创,起火下坠,他自己的座机也撞断左下翼及左升降陀,和三分之一的左上翼,但他仍镇静地操纵这半只翼的飞机返回我军防地,安全荣归。
四、现代水墨人物画
宋元以降,受政治影响,文人志士託情于山水、花鸟之际,人物画渐渐式微。晚清以来,人物画再度受到重视,但当时国画人物的画风尚拘泥于明清古装模式,一直到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从事绘画之人不是沉溺于西方油画的技巧,就是模彷古画以古人故事为造型。梁又铭先生有感于此种风格不符时代需要,
遂与一批同道之士倡导以国画手法宣释当代人民生活甘苦, 虽受异样眼光,但从不气馁,常言:
“古人之绘古装,何尝不是当代之衣物,而今人何不能以时装入画,若干年后,世人亦视今之服饰为古装,今无人作今人画,即把当代作衣记录以传后世”。
梁又铭先生熟识宣纸特性,将中国水墨技巧融入人物画中,一改昔日中国人物画面部缺乏表情的缺失,开创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之先河。在他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中,受辱屈死的文天祥,持节不降的苏武,断舌守节的严常山,不输须眉的花木兰,大义凛然的段秀实……一幅幅忠孝节义的故事,有如连续剧般,道尽历史恩仇血泪,为古人喊冤,为今人说法。观看梁又铭先生的人物画,除了欣赏独特运墨技巧,用笔功夫,观众的心情会被画中人物的惊、惧、喜、怒、怨、愁牵动而上下起伏,其用心之深造诣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五、“吉羊”和台湾乡土民情水墨画
梁又铭先生在居住南京时,曾有一友人送了一头公羊给他。但他不忍杀羊,就把羊留下饲养。当他看到公羊形单影只极为可怜,于是另外买了一头母羊陪它。后来这两头山羊繁衍甚众,因为梁又铭日日与羊群亲近,感情深厚,绘画时不免将羊群摄入画布之中,日久下来,画中羊只越发神灵活现。友人们常求画“吉羊”以讨好彩头,渐渐的社会都得知梁又铭的“吉羊”有独到之处,于是求者更众。梁又铭先生画下无数的“吉羊”作品,本次展览有一幅《百羊图》,画中百羊,或群聚、或独处、或互殴、或奔驰,运用墨色深浅调和,每只羊造型不一,毛、皮、骨脉络可见层次分明,为一不可多得之艺术极品。
梁又铭先生的”吉羊”神韵超俗,其实他的水墨风景画的创作,更能显示其艺术造诣的登峰造极。1949年,梁又铭先生定居台湾,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他的台湾乡土民情水墨画,延续着“艺术应表达社会问题”的艺术主张,风景人物画则在某种程度代表了他注重民族化样式的探索,语言的流畅性表明了其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台湾乡土民情水墨画为他这一时期的精心创作。梁又铭酷好读书作画,所画人物必深入探讨史实根据,居台时曾走遍各乡离岛,以中西合并的画风绘作台湾乡土民情之风格,为台湾本土风情留下一系列精心杰作。
六、成语故事和“爱国奖券”
移居台湾后,梁又铭先生还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竭力通过大量的成语故事和爱国人物的作品推介中华传统精神,为台湾的美术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梁又铭先生自大陆迁移台湾,有感于中国经连连战乱,以致文化道德流失,传统美德式微,于是退除军职,投身于文化教育工作,除了担任报社主编,同时在大学从事美术教学,欲以美术匡正民风。
他曾说:“一件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对观者产生理性的启示,感情的共鸣,
应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所以,他绘作很多四维八德,忠孝节义的故事,刊登在报章,杂志上,希望藉由教导读者成语故事及其来源,能够对社会产生安定祥和的作用。
而台湾“爱国奖劵”是为缓解台湾财政困难而发行奖劵。从1950年4月11日到1987年12月27日,共发行了1171期。
由于奖券本身面值不高而且用完即丢,稿费预算极低,发行当局不敢请名家执笔,每每为了寻求插图煞费脑筋。1962年,奖劵印行负责人与梁又铭先生提起困难之处,没想到梁又铭认为奖劵每期发行数十万张,购买人不分行业层次,卖出所得的款项皆为公益之用,实在是教育社会的好媒介,便欣然提起愿意担任编制工作。由于奖劵内容全为中华民族祖先忠、孝、节、义的历史真迹,后由文化事业出版社集稿印制《祖先的故事全集》一书。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他不仅绘制插图而且负责文字撰写,所画人物必深入探讨史实根据,体裁包括《左传》、《烈女传》、《世说新语》、二十五史乃至地方神志,故事包括中华上下五千年,虽是小小一张奖劵,也须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决不因循敷衍。
七、梁政均先生:家父绘画讲究“墨分五彩”
旅美华侨梁政均先生,是梁右铭的儿子。梁政均先生,子继父业,现为爱莲轩画室主人,同是兼任美国中华艺术学会顾问。在接受本馆的采访时,他回忆自己的父亲自幼与胞弟梁中铭随其兄长梁鼎铭学习水彩、油画与素描,尔后投笔从戎,效命革命军,曾主编革命画报,中央画刊,文华画报等抗战文献。梁政均说,他们一家人在1949年年移居台湾后,父亲开始从军界走向艺术教学生涯,编撰无数艺术杂志,在台期间受托担任爱国奖券编制工作达十余年。艺术范围涵盖国画及西洋画。传世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画、漫画、水墨画,并以吉羊及人物画见长。
在采访过程中,梁政均先生以《盐场风光》一图为例,向我们重新注解梁右铭“墨分五彩”的道理。《盐场风光》是梁右铭先生所作的人物水墨画,描述一群台南海盐的挑盐女子。台南滨海,盛产海盐,但台湾劳动人物却从晒盐到入溜,最后到收盐,都是全人工完成,作品深刻反映出台湾人民简朴勤奋的特性。在画中,梁右铭先生着重用墨浓淡表现出人物色彩的强弱,展现出在阳光的照耀下,担盐妇肩膀上运送的一篓一篓粗盐“永不歇息”。一般来说,西方绘画以景为主,中国绘画则以人为主,用墨的选择应以“图中人”为主,因此国画中的墨的浓澹就是表现“彩度的强弱”,而非光度明暗。所有轮廓、线条、墨色等等,都是朝着人的主观方向,故国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以观者及画者为中心,亦即中国老庄思想天、地、人中,应以“人”为重心,“人”是万灵之首,观“人”观“心”。所以,“墨分五彩”不单是绘画技巧,更应该是一种哲理。
八、后结
本次展览获得了梁又铭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尤其梁政均先生和张素贞女士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材料和指导意见,从而保证了本次展览能够向观众全面介绍梁又铭的艺术及其人生。广东美术馆展出的梁又铭各时期作品91件(套),将会回顾和研究梁又铭的从艺历程,特别是梁又铭早年中西结合画法的抗战历史题材作品,将向广大观众展示其艺术探索的发展轨迹和精神状态。此次展览同时也将为我们深入关注和探讨20世纪初广东的艺术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附:部分作品简介
《抗战速写画册(踊跃投军)》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掀起侵华策略,中华儿女不怕牺牲,举国上下一心,力阻强权。这两册35张1939年到1940年的画作,呈现的不止是民心,同时也展现当时的生活状态。
《夜袭上海》
(复制油画)
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侵略野心,驱使该岛国平民日夜赶造飞机大炮,将兹运至日本在上海的军事根据地-
杨树浦,然后分发至每个战线,用以屠杀我国无辜百姓。当沪战初起,我国空军常常冒险去轰炸储存炸药的仓库,袭击大都在晚间进行,当我空军飞行时,敌区军药库一片黑暗如死城一般,可是苏州河以南的租界地依然灯火辉煌,这无异是指引我方飞机一条明确的飞行路线,因此敌人每次都遭受极大的损失
《东征之夜》
1938年5月20日夜半,中国空军出动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本土,躲过当时严密的日本防空系统,投下百万份传单,对侵略者提出严正的道德忠告:“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变而为千吨炸弹。尔等戒之。”,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袭击,也是世界航空作战史上绝无仅有的”纸片轰炸”,事发后即刻轰动了全世界。
《或为击贼笏》
段秀实,唐朝人,曾随高仙芝征大食国,兵败,或劝高宵遁,秀实止之曰:“避敌先奔无勇也,全已弃众不仁也,幸而得生,能无愧乎?”高从其言,收拾散伍,回军拒战,卒获胜,后来泚反,以秀实久失兵权,意必怏怏,遣骑召之,秀实不纳,骑士逾墙劫之,乃见泚,泚与议称帝事,秀实勃然地,夺象芴唾泚面大骂
曰:“吾恨不斩汝数段,岂从汝耶?”以芴击中泚额,血流遍地,遂被害。
《盐场风光》
描绘台湾人简朴勤奋的特性。台南滨海,盛产海盐,在人力丰盛的早年,晒盐,入溜,收盐皆由人工制作,一篓一篓的粗盐,藉由盐场女子的肩膀,担出盐场。盐是生存重要的资源,不管日晒风吹,负担家庭生活的担子不曾歇息。
《吉羊(十全)》
“羊”古文中与“祥”同字,吉羊意同吉祥。
又铭先生住南京灵谷寺时,友人赠羊一头,先生看其可爱,不忍弑之,怜羊孤单,为其配对,后繁衍成群,日日围着膝下转,感情越深,遂为其写生,天天观其形影,研其生态,以水墨绘法,描其形态,绘其骨肤。由于手法独特自成风格,深受世人喜爱,赞称为“画羊专家”。十全吉羊表祝福之意,十全十美十称心。
《人体》
粉彩颜料的特质是质地细腻,容易表现出肌肤的圆润光滑,在光线照射下更显得光莹欲透,立体突出。国画中的人物画像,讲究善用笔墨,达到传神,要求轮廓的美,衣折的细致,画其皮肉,常忽略人体结构的比例。又铭先
生生于中西艺术交替之际,受到西学洗礼,觉得西方艺术中人体素描,有助于了解肌肉的结构,骨骼的发展,常在画室做人体素描,以达精确。
《马祖》
马祖位于台湾海峡正北方,原隶属于福建省连江县,为候鸟过
境或渡冬的区域。马祖盛产高粱,以最顶级的高粱,加上纯净水质,所酿出的高粱酒,口感特别甘醇,享誉全世界。
广东美术馆 新闻与影像部
黄志坚
2010年9月2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