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前言

录入时间: 2010-08-27

    梁又铭(1906-1984)先生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重要的抗战历史画家之一,他秉持现实批判精神,创作了一批关注民族危难和抗战历史题材作品,以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沉厚的历史感记录了那段深刻影响现代中国命运的时代,精到的艺术语言和图像表达,显现出那个时代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所达到的高度。
    由于诸多复杂历史因素的遮蔽,今天的观众对这位曾经活跃于战乱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已经深感陌生。本次展览回顾了梁又铭先生从艺的历程,展示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艺术探索的轨迹和艺术精神。
    梁又铭,本名协文,别号爱莲轩主人,广东顺德人。早年受长兄梁砥中留法学艺影响,揉合中西奠定了绘画基础。1921年,在其兄梁鼎铭上海创设的天化艺术研究会习画,自此崭露头角,时人将其与梁鼎铭、梁中铭称之为“梁氏三杰”。1920年代末,梁又铭先生毅然投笔从戎,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宣传科编纂股上尉军衔,并担任黄埔军校《革命画报》主编,1929年再赴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战史画画师,并助梁鼎铭绘制巨幅《惠州战绩图》鼓舞民心士气。同年,他主编国民政府《中央画刊》、《文华画报》,发表了大量激发民心、宣导建国图强的作品。
    抗战时期,梁又铭先生受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艺术应与现实结合”主张的影响,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理念,在四川、武汉和重庆办过多次展览,以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俯视或仰视角度描绘飞机战斗的场景,以简洁、强烈的几何块面和线的对比,表现了国民党空军抗日斗争的激烈状况,作品具有明确的道德关怀和宣战的煽动力。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水墨抗战人物画,凸显了艺术家以水墨技法反映社会问题的卓越才华。
    1949年,梁又铭先生定居台湾,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他的台湾乡土民情水墨画,延续着“艺术应表达社会问题”的艺术主张,色粉风景人物画则在某种程度代表了他注重民族化样式的探索,语言的流畅性表明了其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此外,梁又铭先生还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竭力通过大量的成语故事作品推介中华传统精神,为台湾的美术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次展览获得了梁又铭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尤其梁政均先生和张素贞女士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材料和指导意见,从而保证了本次展览能够向观众全面介绍梁又铭的艺术及其人生。在此谨向家属和热心支持本次展览的诸多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
                                         2010年8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