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个杯具《新现代画报》
录入时间: 2010-06-18
1001是回文数,即顺读和倒读都是1001。
1001乘以任何三位数都是这个三位数重复2次,如:1001×123=123123,1001×456=456456。
《1001》是山鲁佐德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而嫁给残暴的国王所讲的1001个让国王无法下手杀她的传奇故事。
总而言之,1001是很玄妙的数字。类似于是开始也是结束的神奇。
由瑞士日内瓦陶艺对话协会、广东美术馆和瑞士驻广州总领事馆联合策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瑞士委员会赞助的“一千零一个茶杯:当代国际陶艺展”近日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展览在欧亚五国进行巡回展出,邀请了来自五大洲共20个国家的100位当代陶艺家和陶器制造者(其中包括11位中国陶艺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命题:茶杯,每位陶艺家采用一种工艺创作一个系列10件茶杯,极尽每一种工艺在造型、色彩、材质和装饰等方面的多样变化。
1001个杯子,出现得很天马行空。因为想象力的不同,它们颠覆了杯子原本只是用来盛放液体的这个原始作用。有不少艺术家创作的杯子都蕴涵着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中国艺术家的杯子,比较淡雅,行云流水般,跟水墨画一样;日本艺术家的作品相对来说,简朴中带着清雅,造型不复杂,用来搁一盏清茶就正正好;亚洲作品都注重陶艺的圆润和质感,第一眼就能小欢喜,这有点像挑女人的感觉。欧洲艺术家的作品就没那么多局限了,线条比较粗犷,比较特别地还加上了金属质地的材料。
放眼过去,整间展馆的茶杯都美得特别。有的墨绿、深绿、浅绿齐上阵,三层杯沿宛然如一朵清丽的莲花;有的干脆整个杯身打满了孔,能装什么不重要了,心中有杯,连流逝的时光岁月都一起兜得住;有的外表看上去平常,仔细往里端详才大有文章,花的、草的、鸟的世界都齐了;有的里面全是钢钉;有的歪歪斜斜;好像一吹风就要倒了一样;有的就是个刺球;有的里边坐着一个木讷的男人;有的外边却被一个睡着的男人抱着……
Q
& A
新现代画报(以下科称“M”):为什么要做1001个杯子的展览?有什么起源?
王海樱(广东美术馆研究策展部副研究员“当代国际陶艺展”项目主持,以下简称“王”):这是瑞士方主策展人克洛德·普雷瑟女士的想法。她是瑞士陶艺家,“国际陶艺学会”会员,曾师从瑞士陶艺大师菲利普·兰博茨先生学习陶艺并在日内瓦装饰艺术学院教授陶艺。她二十多岁就开始游学陶艺,视野很宽广,放眼世界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陶艺作品,更想把它们全部收藏在自己的家里。普雷瑟两三年前就开始策划这个以茶杯为主题的陶艺展览。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从观赏中收获到陶艺的美好,能引发大家去学习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就更好了。
M:五大洲20个国家100位艺术家的杯子中,你认为最有风格的作品有哪些?
王:每一个系列的杯子,都可以理解为艺术家对生活的一种领悟和人生的态度。比如印度的杯子有印度的装饰意味;欧洲国家的杯子将抽象画、装饰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因素放在杯子里,很有艺术趣味;有一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风格(造型、装饰、技术等)就很有宋代瓷器的特征。
M:所有杯子都是带着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来进行创作吗?
王:不一定也没有限定。比如一个瑞士艺术家长期在中国工作,他的作品是白色的薄瓷,杯底有一个浮雕佛像,杯子的造型有点宋代瓷器的特征,他的创作意念和想法大概是来自中国的文化。另外,一个韩国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在杯子里面画上形态各异的水墨人物,也很漂亮。
M:现场很有心思地播放了卢克·弗雷斯韦克的反映当代世界陶艺多元化的影片,是想和观众产生一种视觉上的互动吗?
王:是的。影片是特意为展览去到世界各国拍摄的,希望观众能亲自坐在1001个杯子的展馆里见证一个杯子的诞生,通过画面也更为立体、形象地展示陶瓷的制作过程和多元化。
M:现代生活里人们会用杯子来插花、放些小首饰等,杯子不再只是盛放液体,这算是功能的丧失还是变得多元化?
王:其实用来做什么都无所谓。这次有主题的陶艺,每一件都不同,1001杯子有1001个故事。我们更注重陶艺的想象力,甚至是可以“供着看”的一种对艺术品的欣赏。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