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油画语言的东方性——鸥洋意象油画学术展(新闻稿)
录入时间: 2010-06-09
由广东美术馆、中国美协艺委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广州美术学院和广东美协联合主办、“杨之光美术中心”承办的“鸥洋意象油画学术展”将于2010年6月10日至6月27日在广东美术馆5、9号展厅展出;6月10日下午3:00在展厅举行新闻发布活动,4:00举行开幕活动。
这是一个探索当代油画语言东方之路的学术性画展,展出鸥洋1986年至2009年历时24年的意象油画实验代表性作品约50幅。该画展曾在今年3月份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受到观众好评。参与学术研讨会的艺评家对鸥洋意象油画探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鸥洋提供了一份中国油画本土化有学术价值的成功案例。
今年73岁的女画家鸥洋,196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鸥洋60年代已活跃在画坛,早期写实性绘画功力深厚;代表作有油画《女民警》、《往事涌心头》,水彩画《金色的秋天》。70年代,她曾进行过水墨画创新,代表作品《雏鹰展翅》、《新课堂》在当时引起了较大反响,被誉为“将阳光带进宣纸水墨画中”,在美术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80年代初,鸥洋曾应邀到上海为在世文艺名家巴金、颜文樑、贺绿仃、谢晋等作现场油画肖像写生,留下了珍贵的肖像画写生作品。
1985年,鸥洋曾师从法籍绘画大师赵无极,受其艺术思想影响,开始寻找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东方之路,执着坚持至今已24年。她敏锐地意识到传统中国画中的“意境”和“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千百年来卓然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魅力所在,于是欣然摆脱具象写实的束缚,将中西绘画的各种优长整合起来,首次提出颇具中国美学意义的“意象油画”之说,被誉为“中国最早举起意象油画旗帜的人”。鸥洋的“意象油画”总体面貌呈现为具象和抽象之间,重在表现具有中国传统审美内涵的文人画的“意境”、“写意性”以及笔墨趣味,在形式上则采用西方印象派的色彩和现代画派的形式构成等因素。她用油画媒材自由地抒发自己作为东方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与倔强的生命意识;那些色彩明丽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柔和婉约,或温馨喜庆。在表现池莲、花草等系列作品中,近乎抽象的画面不仅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和现代感,而且还表现出一种柔美愉悦的诗意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由此,鸥洋走出了一条独具个人特色的当代油画东方之路。
著名艺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美兰1999年曾撰文写到“鸥洋油画在艺术观念、艺术语言两方面发生巨变,突破了本世纪百年油画‘中西融合’的多种图式”。
本次画展开幕之际,还将同时发行由梁江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意象油画——鸥洋24年实验文献》。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