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录入时间: 2010-03-02
马乔年表(沈湘渠 全南海 整理编撰)
1925年
出生于广东汕头潮阳成田乡。少年随父母出洋泰国。
1932年
回故乡读书。
1938年
读书期间逐步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由地下党领导的抗日宣传活动。
1945年
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潮阳司马浦以教师身份,从事地下工作。
1948年
上半年在普宁配合共产党地下武装做情报工作,下半年调回故乡成田中民中学教书,秘密调查批局的武装力量。
1949年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二支队11团,任随军工作队队长。
1950年
调进潮汕文工团工作,参加清匪反霸和土改工作队。其弟从泰国回乡带来一部蔡氏照相机,第一次拍照。因需冲洗照片,结识摄影家韩志光。
1951年
潮汕文工团在潮汕地区巡回演出。
1952年
调粤东区党委宣传部任干事。
1953年
调《粤东农民报》任人事干部科长。
1955年
调惠阳地委组织部审干办公室任副科长。
1956年
是年8月广东省潮剧团成立。
调广东省委工业部干部处工作。
1957年
4月调汕头统战部任干部科长。
4月广东省潮、琼、汉剧代表团160人赴北京汇报演出,潮剧首次晋京汇报演出并在京沪杭公演。5月15日在怀仁堂汇报演出潮剧《扫窗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并接见演员。
1959年
广东潮剧院成立,从统战部调任广东潮剧一团副团长。10月,随潮剧院组团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演出,拍摄周恩来、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观看潮剧和接见演出演员的照片。潮剧团随后到上海、杭州等地巡回演出。拍摄潮剧演员在京期间以及在各地与各剧种的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盖叫天、王文娟等交流的照片。
1960年
4月,对繁荣潮剧起重要影响的《中共汕头专区戏曲总支关于提高发展潮剧意见三十条》颁发。10月,随中国潮剧团赴柬埔寨王国,这是潮剧第一次作为国家艺术团体出国访问演出。随后往香港演出。结识著名摄影家陈复礼,开始近50年的友谊交往。
1961年
香港凤凰影片公司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潮剧《荔镜记》艺术片,拍摄《荔镜记》电影剧照。
1962年
任广东潮剧院一团团长,随一团下乡到揭阳锡场、白塔参加劳动。赴南澳岛演出慰问驻岛解放军部队。
1963年
文艺界学习毛泽东“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理论和贯彻“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潮剧与全国各剧种同样“写现代、演现代、唱现代”,逐步增强现代戏演出的分量。拍摄潮剧现代戏《江姐》、《南海长城》剧照。拍摄解放军训练演员的过程。
1964年
任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兼一团团长。春节期间,随潮剧团赴海南岛演出并慰问海军某部。6月,随潮剧团参加汕头地委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到广东揭阳县盘东乡参加“四清”运动。
1966年
“文革”发端,潮剧院开始十年劫难。全盘否定传统艺术,锄“毒草”,灭“封资修黑货”。多年拍摄的照片与潮剧院积聚的剧本、唱片、资料、图书、录音资料等一起被毁。两皮箱照片和底片被认为是毒草黑资料,在家中烧毁。被囚进“牛棚”。
1968年
广东潮剧院、戏曲学校、各个剧团全数撤销,艺人遣散改行或送“五七”干校劳动。被下放到汕头地区东山湖“五七干校”劳动。
1973年
从干校调回汕头,任汕头地区文工团团长。
1974年
任汕头地区潮剧团团长,移植演出“样板戏”。带领美术摄影创作组到广东海丰汕尾体验生活,拍摄渔民生活照片。
1978年
广东潮剧院恢复建制,任副院长兼一团团长。
1979年
加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
1984年
退居二线任广东潮剧院顾问。
1991年
马乔摄影艺术展览在汕头举办。
1992年
任汕头市老干部摄影学会会长。
编辑出版《金色十年——潮剧历史图片集萃1956~1965》摄影集,记录潮剧辉煌发展的历史轨迹。曹禺题写书名。
2002年
马乔的摄影艺术作品为记录当代潮剧史作出重要贡献,荣获2002年度“汕头文艺获”特别奖。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编辑发行《艺海寄趣——马乔摄影作品集萃》(VCD)专辑。
2003年
汕头电视台“潮汕风”栏目拍摄《给父亲拍个片》专题片,介绍马乔摄影艺术。
2008年
马乔与郑映华60周年钻石婚,子女为其举办纪念活动。
2010年
“残影寓言——马乔摄影”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摄影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