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方楚雄:我的“动物世界”有人情味《南方日报》

录入时间: 2010-02-03

    方楚雄谈吐温吞,外表朴实,举止含蓄不张扬……在他身上缩影着南方成功画家的某种气质,他是画坛的“稳健派”:8岁时,方楚雄在潮汕就被称为艺术神童;22岁,方楚雄创作《牧鸭图》刊登在《人民画报》上一举成名;之后的30多年艺术生涯里,他稳步成为当今屈指可数的花鸟代表性画家。他在艺术圈与市场上皆是佼佼者,多年来作品一直卖座。
    南方的温润与生气,根深蒂固地植入方楚雄的艺术里,使他的艺术气象生机勃勃。几十年来,方楚雄选择花鸟画,刻苦研习、笔耕不辍,终于突破了花鸟画的小情小调,展现出当代花鸟画家一种和煦的大气之风。方楚雄以动物画著称,笔下的物候生灵,千般万般展示着生命最原始的鲜活,他画小鸟小猫,也画鹰鹫虎狮,几乎所有跳的、动的、活的都被他请入画中,前所未有地扩充了花鸟画的题材和意境。可以说,方楚雄的花鸟艺术,气魄在温吞中见雄浑,含蓄中藏锋芒。方楚雄又较早享受到南方画家的成功和优越感,作品一直在市场上拥有大批拥趸,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代画坛既叫好又卖座的花鸟画家。
    本月9日,方楚雄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个展“天地生灵——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将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届时4个展厅将全面展示这位当代广东画家的艺术之路。而今年,他也将挥别执教30多年的美院讲堂“退休”,全身心投入花鸟画创作。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方楚雄。

昔日画坛神童
“花鸟画教师很缺乏,毕业留校时我就提出教花鸟画。”
    出生潮汕寻常人家的方楚雄,小时候就是当地有名的艺术神童。6岁,他拜潮汕有名的花鸟画家王兰若为师,之后不久就在《红领巾》杂志上发表处女作。8岁的方楚雄,就被选为地方代表,到省城广州参加艺术集会,画出的公鸡、梅花、青蛙、老鹰活灵活现,被当时的媒体赞扬为“笔落惊四座”。
    1972年,当时22岁的方楚雄创作出《牧鸭》,被选登在《人民画报》封底。作品中近景紫藤和群鸭,惟妙惟肖,展示出有别于传统花鸟画折枝范式的新花鸟画气象,备受国内画坛瞩目。“刚解放的时候,艺术讲究要为生活和阶级斗争服务,山水画、花鸟画往往靠边站。记得上世纪70年代文革后期,周恩来总理提出搞一次全国性的国画创作,很多老画家都出来了,拿出了不少新的花鸟画、山水画,这些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虽然时不时地掺杂一些人物劳动的场面,但突破了旧文人花鸟画总是梅兰竹菊的单调格局。”方楚雄说。
    之后,方楚雄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就读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我的老师杨之光教人物画,也鼓励我坚持画人物。但林墉对我说,我的人物画可能搞不过他们那些专业的人物画家,不如一门心思画花鸟。”方楚雄回忆说,在当时的广州美院国画系,黎雄才、陈金章教山水,刘济荣、杨之光教人物,何磊教了一段花鸟画就去世了,花鸟画教师很缺乏,后来自己就提出来教花鸟画,从此一生就选定了这个艺术方向。

赴京津拜名师
“我喜欢借这些松鼠、猫、狗和老虎来表现生命的感悟。”
   
“经历文革,花鸟画的传承发展基本上被割裂了。”方楚雄认为,解放前的国画大师都对花鸟画有创新,比如潘天寿,除了山水画也有野花野草的花鸟画,表现出一种很强的野趣;中央美院老教授郭味渠,笔下经常是一束野菊花、一个扫把、一个喝水的碗,表现田间地头归来后浓烈的生活趣味;还有就是齐白石,一把扇子、一个茶壶、一把锄头,一扫传统文人花鸟的“不食人间烟火”气息,强烈地与世俗生活融入和结合,展示出花鸟画的人情味。
    文革结束后,方楚雄开始思考花鸟画在当代的发展和创新。“传统花鸟画主要是文人画,很多都是讲出世的情趣,但当代的花鸟画如果要感染人,必须与社会生活有联系,有很浓的入世的生活味道。”
    1979年,方楚雄与画家陈永锵北上拜师,吸纳北方画派大气雄厚。在天津美院,他们拜会了著名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在北京,又拜会了李可染,让其点评自己带去的作品。随后,还拜访了崔子范、许麟庐、李苦禅、王雪涛等。之后,他们辗转大漠敦煌、山西永乐宫、西安、龙门石窟等地,用一比一的方式临摹壁画,画艺大增……
    密密麻麻扎成一捆的柴火,周边飘满落叶,两只小狗在下边嬉戏,憨态可掬;八九只觅食、憩息的小鸟,轻灵秀美,与松树的雄厚苍劲形成对比,带给画面另一种生趣盎然……方楚雄笔下,多见平凡的田间农家、山林幽涧,又以各种小动物为主角。上世纪90年代,他几乎画遍了所能画的动物,从狮子老虎,到熊猫秃鹫,再到澳洲的袋鼠和考拉。
    “齐白石以画虾著称,但他的螃蟹、草虫都很绝,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但他的猫、牛也画得出神入化。”方楚雄说,最开始有人因他画的松鼠活灵活现,有人喊他为“松鼠画家”,但方楚雄并不满足。“我用各种技法表现各种动物。人们认为我的动物画富有人情味,这是因为我的作品中赋予动物感情,我喜欢借这些松鼠、猫、狗和老虎们来表现一种生命的感悟。”
    松鼠、猿猴、狐狸、猫等,从此就成为方楚雄笔下的主角。为了方便观察,方楚雄甚至在家中饲养猫、狗、松鼠、猴子等动物,藉此了解动物的脾性和动态特征。上世纪80年代,自然、怡和、精致的“小猫小狗”成为方楚雄绘画的独特标记。

最早进入市场
“我不担心市场,创作从不考虑市场,更不需要炒作。”
   
方楚雄是中国进入市场最早的画家之一。1979年,方楚雄和陈永锵北上拜师,在北京吃饭、坐车都没钱了,就带画去北京画店试一试。结果,对方看了之后说,可以收一批,每平方尺5元。当时著名女国画家周思聪的画也是这个价,两人特别开心。一个画鱼,一个配景。“一下子发现画有价值了!”方楚雄说。
    “作为一个艺术家,完全不考虑市场不可能,但也不能过分考虑。市场不是一个艺术家自己能左右的事情。”方楚雄坦言,他经常被朋友告知,他的作品接连不断地在拍卖行出现,还有不少赝品,因为层出不穷,干脆都不去理会,只埋头画好现在的每一幅作品。
    “现在的感觉是,画家必须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以前为答谢朋友,出过一些随意之作,现在流回市场,结果会对自己的作品和价格造成了一种伤害。”方楚雄认为,一个成功的画家应该对自己流入市场的每一幅画负责。“我不担心市场,创作从不考虑市场,更不需要炒作。”

艺术对话
“我也收藏其他画家的作品”

   
记者:山水画讲究意境,花鸟画一般被当作小品,也能表现出意境?
    方楚雄:山水画可以靠烟云表现意境,花鸟靠什么?传统的花鸟画只有情趣,不讲意境。但我认为,好的花鸟画,一定要有意境,否则就变得平庸。花鸟画的意境可以与诗意有关,也与画家的思想有关。
    有人说,画动物有什么意境?我有一幅《藤韵》曾获全国美展优秀奖,在森林里的藤条和大树,就像一张网,密密麻麻到极致,我一层一层地铺陈,几乎不留空白,是一种很强烈的现代形式感,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讲究的虚实、留白,但这其中就浸入了一种岁月的感觉。还有一张画,我画了家里一只午睡的猫,那是一种对生活顿时的感悟,小猫睡在竹板凳上,女儿璐璐的两只鞋甩在旁边,我画了小猫、板凳和两只鞋,然后题字“咪咪和女儿都入睡了”,就是一种生活意境。
    记者:许多国画家60岁以后在艺术上迎来“突变”,您退休后有什么打算?
    方楚雄:以前我注重画笔下动物的灵性,从我的动物画里感受到人的情感。这几年,我试图在花鸟这个领域有一些新探索,跳出花鸟小情调的格局,追求大幅、有气势的花鸟画,融入一股张力。比如这次的展览,我有3张大幅的孔雀图拼在一起,一共差不多20只孔雀,非常有气势。
    去年,我带学生去西北,画了终南山附近的玉米、高粱、葵花,用一种更加泼辣的写意技法表现这些西北的植物。这些年我逐渐使用传统笔墨,加入一种北方泼辣写意的笔法,让工笔细腻与泼辣写意拉开对比,追求花鸟画中奔放的气势。
    不少大画家在60岁之后迎来艺术上的突变。我在国画系带研究生其实很累,对国画系研究生的论文和史论系的要求差不多,辅导起来比较费神。所以退休后我希望能完完全全做一个画家,在家里看书、写书法、创作。花鸟画需要一个画家全面的修炼,否则将很难提升。
    记者:据说您自己也有收藏一些艺术品?
    方楚雄:前些年,有人会把一些名家作品拿过来,我看到特别喜欢的,就画一张画去交换,结果收藏了不少书法。近年来,我也有意识地收藏一些作品,主要是会对我的创作有提高,因为看印刷品的画册与看画家原作是不一样的。其实很多著名画家的收藏都是非常多的,比如程十发,他生前把自己一批收藏品捐给上海国画院,这批捐赠品可了不得,差不多100幅历代名画,从元四家、明四家到齐白石的作品他都收藏了。
    我喜欢齐白石、吴昌硕、黄胄、陆俨少、谢稚柳等人的作品,经济允许条件下我会收藏,面对原作我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品味和眼界。


专题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李培
2010年2月3日星期三(A19)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