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广州日报】水墨为媒先锋表达 展现东方天人哲思

录入时间: 2020-07-20

吴武彬 《殇·NO31》
 
吴武彬与他的作品
 
吴武彬 《殇·NO17》

自近日起到5月7日,“穿行:吴武彬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这也是广东美术馆复开后的首个新展。正如展览的名称所言,一直以来,吴武彬都在个人与天地、传统与当代、东方文化与西方艺术之间“穿行”,力图寻找到一种贯通的状态。而这一批以水墨为主、融合其他媒介的新作,往往就是混沌斑驳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两个点,或裂开一两条线,或呈现一两个几何形状,却更自由、更具张力地展现了吴武彬对天地人关系的思考,充满了壮美与诗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粤军

丰富而强烈的画面感觉

两年前,吴武彬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过油画个展,展出的系列名为《天地间》,是探讨人、生命和天地间的意义,而这个主要以杰奎琳·杜普蕾的大提琴曲《殇》为总命名的水墨系列,是吴武彬更进一步的思考。在他看来,“天地就是由能量产生的,能量是会变化的,随着能量的消亡,天地也将归于寂灭,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类的参与、创造、努力,这种‘向死而生’会显得更加壮烈、绚丽,我想将这种感受、体验表达出来”。

第一个展厅的《殇·NO.1》是这个系列中第一张吴武彬认为达到比较理想状态的表达——画面上有如苍茫的天地间轰然裂开一条缝,能量喷薄而出,简单又极具冲击力。“说是鸿蒙初开也好,说是其他什么都可以,就是希望能带给人某些震撼、思考。”吴武彬表示,有一天一位朋友来画室看到这件作品,还觉得就像一只悲悯的眼睛,因此,他又专门画了一张像“眼睛”下面又淌出几行眼泪的。

裂痕或者说“眼睛”很深邃很有层次感,同时又好像还在互相扯着、绷着,充满张力。据吴武彬介绍,作品是先用塑型膏做出造型,再贴一张比表层深色的宣纸,最后蒙上已经制作好的宣纸,做出开裂感觉的。

这个展厅里还有一张最后完成的压轴力作——《殇·NO.40》,长宽为300cmx750cm,可以说集中了吴武彬积累的所有创作经验,画面上有如一块陨石奔突而来,与宇宙洪荒进行着对抗。还有《殇·NO.34》,用宣纸制作出破铜烂铁的感觉,微风一吹就会抖动。吴武彬表示:“每次看到那些刚硬的东西被岁月一层层剥落,我都会看得入神,因此,也希望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个展厅则有意将比较安静、寂静甚至有点禅意的作品集中在一起,无声、无尘,又充满着诗意,让人产生一种“天凉好个秋”的感觉。

第三个展厅可谓极尽绚烂,吴武彬通过用油性金属、烧烤过的宣纸等不同材质和手段,制作出丰富多变的肌理效果,譬如《殇·NO.31》有10厘米厚,看起来像火山爆发。不过,吴武彬并不讳言,业内好友都比较反对他在这条“五花八门”的道路上走下去,“大家还是觉得水墨的单纯自在更好”。因此,最后一个展厅也即第四个展厅,作品又回归水墨。“宣纸和墨的契合感觉、细腻程度,的确不是其他材料所能替代的。”吴武彬笑道。这也正如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评论家樊林所说的,吴武彬的这批作品,用当代的先锋的表达,证明了中国古人在材料上的选择是很有道理的,到今天仍然是行之有效的。

训练到家创作才能自由

当然,除了材料的影响之外,吴武彬也特别强调技术训练的意义。

本次展出的作品,除了新作《殇》系列、两张《天地间》的油画旧作,还有吴武彬的数张手稿,都是用木炭条画的。吴武彬表示,木炭条是他从1978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后就天天在用的,已经熟悉到自然而然的状态。“完全不需要想,只要有一张纸,一根木炭条,我就可以像打开水龙头一样一直画下去。但在《殇》系列中,我只能说是接近自由;至于油画,我必须承认基本功还不够,还受到技术的困扰。”

事实上,上次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展,吴武彬全情投入油画创作已有六七年,每天都手不离油画,但他仍然觉得功夫远未到家。所以,他反复强调,没有一万个小时的投入,就不要说自己是专业的。“一万小时还只是入门级。十八般武艺要练到炉火纯青,不用想着这一招是螳螂拳还是洪拳,只要出来就是对的,那才是自由。当代艺术经常否认这点,我是很反对的。”

正因为对艺术有着极致追求,吴武彬表示自己还要继续潜心修炼——一方面是在情操、胸怀、境界上继续积淀,一方面是把手头功夫练到家。因此,未来的吴武彬会拿出什么样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无疑是很值得期待了。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