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广州日报】“同一双眼睛:艺术共享计划”在广东美术馆开展

录入时间: 2020-05-22

这是一场闭上眼睛也能“看”到的展览,

也是一场需要动员全身感官去体验的展览。

近日,由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

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

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同一双眼睛:艺术共享计划”

在广东美术馆开展。

首次将展览交流对象

聚焦于视力障碍人群。

 

与视障人士共享当代艺术

长期以来,由于艺术表达对视觉的倚重,视觉障碍人群难以有更多机会分享艺术中所传达的思想和力量,本次展览的初衷,就是在普通健全观众与视觉障碍人群之间实现当代艺术的共享。

 

惠干源《一耳了然》

策展人张芬表示,希望在这个项目之中尽力做到,视障观众能“看”到的,健全观众也能“看”到;健全观众能“看”到的,视听障观众也能“看”到。“同样,我们会萌生一个更有趣的设定:视障观众‘看’不到的,健全观众也无法从这个展览上‘看’得到。这便在有限的观展时间和有限的展厅容积里策略性地实现了短暂的‘平等’。我们希望利用艺术的理想世界制造这种罕见的瞬间,跨越身体机能上的差异,通过艺术之可能性,相互体谅,相互拥抱。”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这种平等,既是视觉障碍人群的“看见”与“被看见”之间的平等;也是我们与视觉障碍人群的一次共情的共振、彼此交流的一次平等。

 

卢珊《粮库》

共享同一双“眼”观展

展览共分为三个版块“你的眼睛”“我的眼睛”“新眼睛”,展出10位艺术家的特别创作,艺术类型包括雕塑、摄影、录像、装置等。作品强调现场的互动性与体验感,力求让健全人士与视障人士在观展过程中共享同一双“眼”。

在铜版画作品《我们之永远无法寄出的情书》中,艺术家王维荣从盲文的凸点和自己铜版创作中运用的凹点中得到启发,将一则情书翻译成盲文点字,又根据该情书内容引发的灵感完成了一件以点构成的铜版画作品,这使得朦胧隐晦的情书内容与描绘情书感受的画作,以可视的文字图像与可触摸的盲文及铜版画呈现出来,在健全人士与视障人士心中引起 “同步”的浪漫感受。

艺术家隋建国关于视障题材的创作渊源已久,此次展出的雕塑作品《握手》一组5件,是从他最早的《盲人肖像》系列发展而来,特地为本次展览而作。艺术家遮蔽自己的双眼、运用雕塑的基础手法完成泥团的塑形,留下手指和手掌痕迹的负空间雕塑,经由3D技术打印而成。

 

《握手》隋建国

为了视障和健全观众能够相对平等地仅凭触感完成体验,艺术家将部分作品隐匿于雕塑匣子,屏蔽观看。由此,健全观众也只能凭触感完成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双覆在雕塑上的手,就如同握着艺术家的手,而健全者也在纯粹触感中,与视障者在同一角度实现了精神意义上的“握手”。在展览现场,一位视障朋友现场体验了该作品,被作品与手部完美的契合度感到惊喜不已。

 

《自渡》这件作品的作者——艺术家李秀勤曾经几近目盲,这使得她对视障群体和盲人创作持之以恒地关注。作品延用了艺术家一贯的雕塑语言,将盲文点字塑造成金属形象,并将刻制盲文的旋转桌面和象征残障的轮椅工具相结合,邀请健全观众和视障观众平等就座,闭眼感受触像艺术里的星辰大海,大千世界。盲文的内容大致为人与天地、宇宙、自然的关系。

李秀勤《自渡》

展览还设置了丰富的线上公共教育形式,将有声美术馆带到观众的耳旁。在展览的互动区,观众可以体验花样眼镜带来的不同视角,以及用绘画表达自己的“触觉”。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李巧蓉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李巧蓉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李巧蓉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刘丽琴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