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南方+】广东画院60华诞|李劲堃:未来画院要比以前更安静

录入时间: 2019-12-06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频出大家、出名作的摇篮,广东画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品格、精神传统,弘扬时代主旋律,走出了一条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艺创作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新使命。六十甲子,广东画院处在继往开来、奋勇争先的全新节点。如何“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以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如何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

▎名家辈出,经典力作印记时代

南方日报:回顾广东画院60年历史,留下了怎样的精神传统,有怎样的历史贡献?

李劲堃:1959年筹建广东画院之初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创作和造就高端美术人才。1962年改名为广东画院,聚集了省内一批最优秀的画家,紧密结合我党各时期的形势任务,将文艺服务人民、书写时代作为创作目的和评价标准,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作为创作指导,为国家贡献了高水准、高品位、体现时代特征的作品。

画院是新中国特有的文艺生产体制,对于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建构意义。广东画院有着辉煌的过往,一代代画家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记录社会变迁、公众生活,60年来涌现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如黄新波、关山月、方人定、余本、陈洞庭、徐东白、蔡迪支、王玉珏、林墉、汤小铭、王恤珠、汤集祥、尚涛、陈衍宁、伍启中、许钦松等。广东画院与广州美院、广州画院、广东美术馆一同使广州成为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区域性支点。

上世纪60年代,广东画院画家积极到乡村、农场开展创作、研讨、美术普及与辅导等活动。理论研究重点是探讨山水画、花鸟画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化与创新的关系;探讨岭南画派产生、发展的历史及风格特点,人物画与时代气质、时代精神的关系,版画的战斗性在新中国的继承与发扬等等,这些研讨活动对新中国广东美术的走向与提高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呈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美学。

改革开放年代,广东画院的画家把目光投向社会的现实状态和个体生活经验,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和独立的视角去面对社会文化和自身的创作问题,画院的学术研究主要有:一是对著名老艺术家创作历程的总结和研究,既是向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开拓者们致敬;同时通过文献、作品展览形式,使观众直观感受老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和艺术成就;呈现老一辈艺术家“艺术为人民”“艺术为人生”的社会主义美术理念和主流价值观。二是对中青年画家创作风格、技法进行研究与发掘。为加强创作队伍的建设,开始实施聘请艺术顾问和院外画家制度。

进入新世纪,画院走上了新征程,为加强画院队伍建设成立“广东青年画院”和设立签约画家制度。将学术力量辐射到院外的中青年画家,发掘优秀青年专业人才,为画院提供后备力量。从2004年至2018年,广东青年画院聘任四届共85人。2007年起实施签约画家制度,每批聘期3年,至2018年,先后有三批共68人成为本院签约画家。广东画院逐步形成了以院本部专业画家、签约画家、青年画院画家共同组成的多重立体结构创作队伍。

▎直面当代,树立艺术品格

南方日报:新时代,广东画院如何激励艺术家为人民创作、为时代立传?

李劲堃:60年来,广东画院开放、进取、包容的精神一以贯之。画院现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和知名的现职优秀画家如林蓝、林永康、冯少协、李东伟、黄国武、孙洪敏、周正良、关伟、黄唯理、宣新明、李节平、崔跃、陈映欣、颜苏平等,活跃在省内及全国画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熔铸中国气派,彰显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呈现国家形象,已成为广东画院画家的共同追求。继承与变革、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是画家们探索的重要命题。

新时代,广东画院将投身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之中,支持深圳成为全球示范城市的政策,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际,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坚持文化引领,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立足广东,在国内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发声,广东画院将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牢记使命,努力创作,不负时代,力争成为影响全国的重大学术机构。

新时代,广东画院要树立当代的艺术品格、精神坐标,以平等、正面、直接、歌颂的立场,彰显民族文化风范,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构筑21世纪中国艺术的世界影响。近现代以来,广东画家通过对西方艺术吸纳融合形成新的艺术观念,继而向内地传播,逐渐让广东从艺术观念技法的“输入方”变为“输出方”。新时代,广东画院画家应当直面当代、立中研西,坚持中国民族文化的立场吸纳融合、传承创新,让广东成为世界美术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发生地。   

▎锤炼静气,筑就广东美术高峰

南方日报:围绕画院新址建设,您对广东画院的发展有哪些新的设想?

李劲堃:广东画院新址坐落于白云新城,于2005年立项,被列入省“十二五”规划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画院新址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2.78亿元,是广东主流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它将成为我省重要的艺术创作、传播、交流、展示的中心,成为广东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新址建设承载了几代艺术家共同的愿望和努力,广东画院将建成全国一流的美术研究机构,集美术创作、理论研究、作品展览、交流和传播等于一体。新的画院还将以艺术创作为重点,履行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学术研究、扶持后进、对外交流等职能,对我省的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我期待,新的画院比以前更加安静,画家有更高的学术志向。隔绝外部环境的纷扰,让画院成为锤炼艺术家静气的一块文化高地。我们将旗帜鲜明地把画院定为培育艺术大家以及重要艺术家驻留的地方。我们将开展岭南老中青美术大家推培计划——针对德高望重的代表时代、代表广东的艺术大家,以大力度、深研究、广传扬,锻铸广东美术高峰,同时力推一批德艺双馨的广东艺术中坚精英,培养一批创新力强的广东优秀青年艺术后备人才,并面向我省各地市开展创作培训培育工作,将画院新址打造成为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重要基地、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广东基层美术人才培训重要基地。

我们将依托明年落成的广东画院新址这一全国瞩目的文化强省重大标志性建筑,强调“学术立院、公益为先”,以造就岭南名家大师、推出广东精品力作为目标,建设广东画院研究院(60岁以上)、广东画院(在职画家)、广东青年画院(45岁以下)三大平台,未来的广东画院将成为三大平台:第一,成为广东重要艺术家驻留的地方,通过广东画院研究院,请退休的艺术大家“回家”,对他们持续关注;第二,成为本院在职画家再攀高峰、锤炼大家的平台;第三,成为广东美术研究的重大平台和交流平台,建构大湾区内艺术家以及与国际艺术家交流的平台。

通过培养艺术大家,聚集理论家互动,未来的广东画院将与跟广州美院、广东美术馆系统,共同促成广东有机互动、蓬勃发展的艺术生态。通过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壮大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影响力,在开放中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成为中国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高地。

【记者】李培、杨逸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