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羊城晚报】广州三年展变身为亚洲双年展

录入时间: 2015-12-24



  韩国艺术家咸京我则把朝鲜工匠制作的精美的蒙娜丽莎刺绣带进展厅


  观众在岳敏君作品《墨衣》前拍照


  北斗星小组的作品《世界工厂》(影片截图)


  原弓在美术馆门前广场制作了大型装置《周公土收藏计划》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陆璐 图/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你那边几点了?”
  12月11日,“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厅入口的展板上的大字赫然在目。
  “你那边几点了?在过去很长的历史中,在亚洲范围内,仅指人们对自然时间的确认。但是二战以后,亚洲获得了历史时间,亚洲时间不再是没有方向的,而成为一个多向且多元的时间概念。”作为展览的学术主持,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歌在上午的媒体发布会上说。
  “亚洲时间”是“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的主题。据介绍,展览以“一带一路”为指导理念。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新加坡、印尼等17个国家,47位/组艺术家的约50件作品参展,展品涵盖装置、影像、绘画、摄影等艺术领域。
  对“海上丝绸之路”这段亚洲时间的呈现也成为展览上某些作品的内容,成立于2015年的NC小组以影像呈现的《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一例。5分钟的短片拍摄了郑和下西洋在太仓浏河港和天妃庙等地的历史遗存。他们如此自述“此片与研究文献,图片等相结合的,互为辅陈的作品。对今天我国向全世界倡导的‘一带一路’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把‘亚洲时间’进行历史的与现实的两重诠释。”
  世界工厂:从农业社会到工业文明的亚洲
  艺术家原弓在美术馆门前广场制作了大型装置《周公土收藏计划》。装置呈梯田形式,错落分布。他使用陕西省周公庙遗址附近的近百立方米土壤,种植土壤。装置使用了黑白色的塑料材质,像是游乐园中的充气游乐设施。塑料这种材质很日常化,比较廉价也有工业时代的印迹,并且可以重复使用。而水池中充满了黑色的液体,一方面这种墨色有一种太极图的阴阳和谐之感,另一方面黑色的水看起来像是工业化污染产生的废水。
  原弓在采访中提到“艺术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常常太严肃了,我想在现场呈现一种更游乐化的作品,让一些严肃紧张的问题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来体现。”这种游乐性注重观众的参与与兴趣,吸引了很多孩童好奇的目光。
  艺术团体北斗星小组的作品《世界工厂》复制了珠三角劳动密集产业中最常见的服装工厂厂房。展厅中整齐地摆放着一大批服装制造业中的标志性工具——缝纫机,观众行走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昏暗拥挤的厂房之中,破旧机器上残留的世界名牌标志,隐喻曾经的辉煌,也让人联想到那些曾经为欧美服装订单而夜以继日劳作的工人疲惫身影,杂乱的碎布剩线影射出对工人身心的摧残。
  北斗星小组还列出了一连串与“世界工厂”紧密相关的数据:“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交出了各种各样的GDP数字、环境数据甚至隐含其中的生命数字……他们希望由此引发我们对西方思维方式的思考、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对未来社会的忧虑。
  我为你发声:东亚女性历史与现实
  策展人之一的韩国首尔美术馆馆长金弘姬此次邀请了七位来自东亚国家的女性艺术家,她们以表演、影像、多媒体装置、摄影、绘画和雕塑等多种形式,表述其“亚洲幻想”,作品不局限于女性主义的单一概念,而是希望传达出女性主义的多种内涵。
  日本女艺术家山城知佳子的影像作品《我为你发声》,她在影像作品中以战争的记忆补充了“亚洲时间”。她采访了一些老人关于冲绳战役的经历,那些老人至今无法忘记亲人、朋友死在自己面前的场面,他们在描述的时候全身发抖哽咽,有时甚至说不出话来。
  韩国女艺术家姜爱兰影像装置作品《请回答》,同样也是一件反战的作品,由多个屏幕的影像、照片、灯光投影等构筑了一个反思战争的冥想室。两块并置的LED小屏幕上播放着一个个韩国老人叙述着做日本慰安妇时的经历。她的亚洲身份立足于对历史真相的还原,还原一段真实的“亚洲时间”。
  韩国艺术家咸京我则把来自朝鲜工匠手中制作精美的蒙娜丽莎刺绣带进展厅。在她看来,在世界上各个角落,蒙娜丽莎以各种形式复制、再生、存在,即便连排斥西方文化的朝鲜也不例外。
  咸京我收集了关于朝鲜叛逃者的采访以及故事并在蒙娜丽莎作品上集中体现,他们背后的故事也交织于他们对朝鲜生活的宽泛叙述中:如何逃出朝鲜国境并在新的环境安定下来。咸京我希望通过展示蒙娜丽莎的刺绣作品,以及那些与蒙娜丽莎偶然结缘之人背后的故事。
  广州三年展:引领当代艺术风气之先
  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品牌展览项目,是中国官方美术馆最早呈现当代艺术的展台之一。十数年来,广东美术馆也由此为推动广东美术发展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2001年,刚接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邀请知名美术史学者巫鸿,担纲第一任双年展的主策展人。次年展出的展览可以说一炮打响,开幕的时候,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大佬们几乎都到了。由于巫鸿在国际上的影响,很多国际上著名的美术馆馆长、画廊等也都到场了。
  上世纪90年代,当代艺术的生存空间有限。由于岭南风气开明,这些当代艺术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在广州找到生存空间。在当时的广州,他们都为自己的作品可以直接进入官方美术馆进行展览感到兴奋。不少后来成名的当代艺术家也因此走进官方美术馆展厅,如刘小东、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等。
  王璜生特别回忆道:“到了开幕前一天,我需要请大家过来做最后的审查,之前也都通知好、安排好了,但这时候却左等右等没几个人来。但在这时候,我到现在都非常感谢的是,刘斯奋来了,他当时是广东省宣传部副部长,在这个很关键的时候,出面就意味着对你的支持。”
  随后,广东美术馆分别以“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实验空间”、“与后殖民说再见”为主题策划了第二、三届广州三年展。
  2011年,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在时任馆长罗一平的主持下拉开“三年展展三年”的序幕:启动展、项目展、主题展,至少五个展览项目分别在那一整年间展出。
  “通过‘启动展’提出问题、‘项目展’针对这些问题深化为个案研究,而‘主题展’则是对此前所有研究做出总体归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罗一平称,第五届广州三年展将顺延一年举办。“这是我作为策划、作为广东美术馆馆长、作为一位学者,针对当代艺术提出的我自己的观念和展览呈现,合情合理。”
  寻找亚洲:一个热度升温的话题
  如今,广州三年展前加上了“亚洲双年展”。在罗一平的理解中,广东美术馆举办首届“亚洲双年展”,目的是要在西方的体系之外探讨亚洲艺术发展的一种双年展体系。“这也是国家给予广东美术馆的一个期望。”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他说:“我们主要是强调用一种亚洲的立场、亚洲的眼光、亚洲美术馆的经验,来审视亚洲自身的艺术,呈现亚洲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2014年3月以来,广东美术馆围绕“寻找亚洲”的主题先后组织了4次学术会议,3次策展人会议,围绕“亚洲的历史与现状,亚洲概念的梳理”、“亚洲当代艺术的呈现”“亚洲想象的原理”、“广州连接亚洲的历史渊源”、“关于亚洲双年展的初步构想”、“艺术的形状(亚洲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华人’与‘亚洲’”和“关于亚洲的‘知域’”等专题进行提案发言和讨论。
  近年来,“亚洲”成为一个热度升温的话题,前不久的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也将阐释的主题定位在“陌生的亚洲”。孙歌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在国际政治的领域里,亚洲问题早就受到全球关注。“而相对比较滞后的是人文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一种集体无意识,大家会用中国去取代亚洲,现在这种思维定势仍然是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亚洲热起来这件事情对中国学界来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提出了很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角度,美术界走得比较前。”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