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作者简介

录入时间: 2009-04-24

    陆俨少(1909-1993)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南翔人。自幼好画,拜王同愈(前清翰林)为师学习古文诗画,后拜海派名家冯超然门下学画。陆俨少平生甘于淡泊,多次遭遇不公待遇,一生坎坷。但无论是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携眷流亡的时期,还是在政治上受到委屈、四害横行的动荡年代,他都未曾放弃过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为艺术“殉道”的精神始终贯穿他的一生。
    陆俨少从“四王”入手,力追宋、元诸家,同时以自然为师,游历名山大川,抗战年间入蜀八年,后又赴新安、井冈、雁荡……心物同化,为他的笔墨注入了新的元素与时代精神,终于创造出为世人所称道的“陆派山水”。陆俨少有着深厚的传统文人修养,寓诗、书、画于一炉,尤其一生在用笔、用墨和用色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变法,更凸显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变革创新精神。1980年代初,陆俨少率先在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招收山水画研究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并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山水画教学体系。
    陆俨少历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画院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等职。


1909年(已酉)一岁
6月26日(农历五月初九)生于江苏省嘉定县南翔镇(今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
取名“姬”,字俨妙,号宛若。
1914年(甲寅)六岁
改“姬”为“骥”,改“妙”为“少”,未识字即喜画。
1915年(乙卯)七岁
取学名为同祖,字俨少,后以字行。入嘉定县立第四国民小学读书。常以临摹教科书插图为乐。
1920年(庚申)十二岁
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不久转南翔翔公小学。是年与表妹朱燕因订婚。
1921年(辛酉)十三岁
得石印本《芥子园画传》,如获至宝。
1922年(壬戍)十四岁
高小毕业,赴上海入澄衷中学读书,课余参加绘画、书法、篆刻等课外组织,初步认识中国画传统,同时学习书法、篆刻,研习古典文学。
1926年 (丙寅) 十八岁
中学毕业,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习中国画,未半年,即辍学。
1927年(丁卯)十九岁
由王同愈介绍,拜冯超然先生为师。冯师第一句告诫:“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
1928年 (戊辰) 二十岁
临王东庄册页,受冯超然赞赏,认为可以乱真。
1929年 (己巳) 二十一岁
与朱燕因完婚。每半个月去上海冯超然师处请益。
1930年 (庚午)  二十二岁
在家自修,读书、书、画三者齐进。
1931年  (辛未 ) 二十三岁
常与妻朱燕因至岳父家住。
1932年  (壬申) 二十四岁
淞沪抗日战争,随父母暂避上海租界,途中因外感风寒而引发咳嗽不止,种下哮喘病根,至老纠缠不愈。
1933年 (癸酉) 二十五岁
父逝,陆俨少忙于料理后事,不胜哀痛。
长女陆辛出生。
1934年(甲戍)二十六岁
在浙江武康县上柏山中办农场,沪杭两地,两头居住。
1935年 (乙亥)  二十七岁
开始作《梅花图》,取陈老莲发干、石涛圈花、自创面目,不同于人。
暇日学书不辍,初学魏碑,继临《兰亭》、宋四家,最后学杨凝式。
1936  (丙子) 二十八岁
上柏山中新厦落成。
1937年 (丁丑) 二十九岁
5月中,去南京参观第二届全国美术展。除现代人作品外,展出故宫以及私人收藏历代名迹,其中精品一二百件。朝夕到场观看,前后一星期有余。细心揣摩其如何运笔,如何渲染,默记在心,做到一闭眼睛,此图如在目前,这样把近百幅名画,看之烂熟,自比“贫儿暴富”。
1938年(戊寅)三十岁
既至重庆,在重庆任第二十兵工厂所属农场任事务员之职。余暇,作画百件,在重庆两路口举行个展,认识沈钧儒、陈树人、陈之佛、常任侠、黄君璧、丰子恺等人。
1939年(辛已)三十三岁
秋,于雨后往游南岸马家店,白云在山,青林红树,宛然黄子久《秋山图》,大呼我师乎,后日再往,即在雨后,亦非旧观。
1942年(已卯)三十一岁
去成都和乐山举行画展,顺道游青城山,认识彭袭明。
1942年(壬午)三十四岁
在此时期,书法变异,以意为之,成为似隶非隶,横书阔而竖书细,亦不类金冬心的漆书,山东王献唐先生深赏之。
1943年(癸未)三十五岁
工作之暇,江边卵石平摊,互二三里,在水线上可得五彩异石,工余拾石消遣,东归后带回七枚,至今尚存。
为母亲七十大寿作《瑞雪启春图》。
1944年(甲申)三十六岁
王同愈卒,年八十七岁。
作《洛神图》、《蜀中留痕册》归赠程景溪。
1945年 (乙酉) 三十七岁
抗战胜利,且喜有回归故里之可能。而交通工具,操之达官富商之手,乘飞机、轮船纷纷东下。一般百姓惟有张眼看天,一筹不展。此时彭袭明已由青城山下来,相约同乘一只木筏结伴东归。
1946年(丙戍)三十八岁
2月中搭木筏自重庆出发,经历三峡,冲冒险水,出入盗匪窟穴,叨天之福,历时一月有余,安抵宜昌,于木筏上终日观山看水,风雨无阻,不钩稿,仅默记在心,自谓一月木筏,胜过三年大学课程。换乘木船,于清明日安抵家乡嘉定南翔。老屋无存,暂住斜泾村岳父家。
1947年(丁亥)三十九岁
气喘病发后,乡间就医不便,赁屋在南翔庄桥弄口居住,于东市创办圭白农场。
1948年 (戊子)  四十岁
于农场内建屋五间,是年冬落成,迁入居住。
宋文治二次造访,都未遇,第三次始见面,从此结识。
1949年(已丑)四十一岁
游新昌大佛寺,观天台石梁飞瀑。
嘉定解放,解放军借住新屋内,陆俨少始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50年(庚寅)四十二岁
画成《杜陵秋兴诗意图卷》,后附流寓四川时所作五律六首,冯老师见后,大为赞赏,为书长跋一篇,奖励有加。
冬,母病逝,终年七十八岁。
1951年(辛卯)四十三岁
土改过后,迁住上海,参加连环画学习班。
1952年(壬辰)四十四岁
进私营同康书局任绘图员,绘《牛虻》连环画。来楚生写说明。
参加新国画研究会。
1953年(癸已)四十五岁
上海举行解放后第一次大型展览,参加展出作品《雪山勘探》得到好评,经伤害美术家协会收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筹建弘一法师杭州定慧寺塔,主笔成《毛泽东沁园春词意图》,丰子恺题款。
1954年 (甲午) 四十六岁
于华东美术家协会晤黄宾虹。
宋文治来学习中国画,循循开导。
冯超然卒,终年七十三岁。
1955年 (乙未)  四十七岁
引宋文治拜吴湖帆为师,时吴湖帆学生王仁辅亦在座。
1956年(丙申)四十八岁
冬,安徽省文化厅来上海考察和挑选国画家去安徽工作,遂约孔小瑜、徐子鹤、宋文治同行。
作《杜陵诗意册》二十幅赠姚耕云,为江寒汀作《璧暑山水册》。
1957年(丁酉)四十九岁
上海中国画院成立,组织画家去浙东四明山下生活。作《江路乘筏图卷》。
当选上海南市区人民代表。
1958年(戊戌)五十岁
作革命历史画,去闵西体验生活,搜集素材。
“反右”开始,在会上因说上海美术家协会不挂中国画,像外国美协,遂被划为右派。
1959年(已亥)五十一岁
劳动改造,余暇画成《山水画课徒画稿》二百幅。为谢稚柳作《杜陵入蜀诗册八开》。
1961年(辛丑)五十三岁
国庆节摘去右派帽子。为吴湖帆作《清梦吟巢图青绿山水册页》。
1962年(壬寅)五十四岁
受潘天寿邀请欲到浙江美术学院担任国画教师,但画院不放,遂取折中办法,一学期两个月在上海,两个月去杭州,任教大学四年级山水课。
作《杜甫诗意画册》一百幅。
1964年(甲辰)五十六岁
春,参加画院皖南写生,先至合肥,后到皖南歙县,登齐云山,以至芜湖而归。
作《沸腾的上海工业区》。
1965年(乙已)五十七岁
高教部作新规定,取消兼课制度,遂不去杭州,回上海青年宫、京剧院学馆辅导国画山水。
画《峡江险水图卷》、《就新册》。
1966年(丙午)五十八岁
“文革”开始,在家画《毛主席诗意画》二十四幅,装成两卷。抄录整理历年书画题跋。
1968年(戊申)六十岁
恶风骇浪中渡日,遭批斗,朝不保夕。
“文革”后期,终摘掉地主帽子,参加新安江下乡生活,乘船溯江而上,凭窗而望,坐位不动,而来往左右互易,两岸景色尽收眼底,数百里中,群山奔赴,云气流转,蔚为奇观,遂结合在歙县所见白光,及后到井岗山看山中晴云缭绕,互为补充,创“留白法”。
自书《九歌图》卷并附图,《自书小卷》四段。
1975年  (乙卯)  六十七岁
为任书博作《柳永之间山水图册》八开。作《爱新就新册》、《名山图册十六开》,自书《九歌卷》,为李卓云作《辛稼轩词图册》等。
1976年(丙辰)六十八岁
粉碎四人帮,阴霾尽扫,白日重光。
作《秋日云开图》,为刘旦宅作《巫峡清秋图》。
1977年(丁已)六十九岁
到井岗山住四个月写生,为井岗山纪念馆画布置画。认识赵丹,订为好友。
作《井岗山五哨口图卷》。
1978年(戊午)七十岁
画院宣布1958年是错划右派,恢复每月80元津贴。
画成《名山图》十六幅装成一卷,请高二适题,高读到画上小跋,认为对《水经注》有研究,虽未识面,遂订神交。
1979年(乙未) 七十一岁
5月中,参加上海书法访日代表团,至大阪、东京等地。
为人民大会堂创作《雁荡山》、《梅花》,为上海虹桥机场创作《大好河山》。
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主导教师。
1980年(庚申)七十二岁
秋,正式调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并迁居杭州。
于上海画院举办小型观摩会。并携至杭州展出。
1981年(辛酉)七十三岁
5月,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大儿陆京陪往,香港博雅公司经办,出版《陆俨少画集》,影响很大。
7月,第三次上黄山。
9月,赴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大会,任院委。
12月,作广州行。
1982年(壬戌)七十四岁
3月,由广州返杭州,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将在香港所得《宋画精华》、《元画精华》、《故宫名画三百种》等名贵画册捐赠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供学生学习之用。
为金山宾馆作大幅《雁荡泉石图》,为和平饭店作《南雁荡》、《迎客松》,为人民大会堂作《雁荡泉石图》。又创作《三峡图》、《南北雁荡》二大画。
1983年(癸亥)七十五岁
作深圳游,深圳画院成立,任顾问。
去北京,为中南海会议厅创作《层峦叠翠图》高三米长九米半大幅布置画。
作《楼静山虚图》、《四山云起》、《高江急峡图》、《雪中西湖图》。
1984(甲子)七十六岁
4月浙江美院举办留学生中国绘画学习班,为三十余名美国学画者授课。
9月,将早年、中年、近年代表性作品十四幅捐献上海博物馆。
做《谷虚云气图》、《峡坼云霾图》,泼彩法作《杜陵诗意图》。
1985年(乙丑)七十七岁
撰书《重建黄鹤楼记》,刻石立楼前。
游千岛湖,莫干山,成《莫干谣》刻石山中。
作《海防肖哨图》、《山水画课徒画稿》出版。
1986年(丙寅)七十八岁
作《井冈山黄洋界图》、《山阴道上图》。
《陆俨少自叙》出版,《怎样画云》、《怎样画水》出版。
1987年(丁卯)七十九岁
1月,应邀至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作《天地独酌图》、《三峡图》。
作《古木高江图》、《云山赴集图》长卷,其中人物得一百二十二人。
1988年(戊辰)八十岁
2月中,创作水墨抽象画八十幅。
3月,出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月,在故乡嘉定举行汇报展出,并在南翔古漪园举行八十大庆。
作《当春好雨图》。
1989年(己已)八十一岁
应北京天安门管理处之邀,为天安门城楼作丈六布置画。
5月中,至北京郊区怀柔县创作,除布置画外,又补足杜甫诗意画一百幅。
1990年(庚午)八十二岁
李可染卒,人以“北李南陆”称谓,至是情怀殊恶,不胜哀悼。
作《数家老寿图》、《春渚渔歌图》、《林塘牧戏图》《秋堂清话图》、《赤城山图》、《水石梅花图》。
书《怀王同愈五律一首》、《八十述怀七绝一首》。
1991年(辛未)八十三岁
元旦,在深圳中国画廊举行回顾展,展画一百二十幅,港澳人士前来参观,盛况空前,被评论展出水平罕见,引起很大反响。
在家乡筹建陆俨少艺术院(1999年6月26日正式开院)
1992年(壬申) 八十四岁
年初,回上海,寓居延安饭店,作《悠悠乡情》抒发怀乡之情。
1993年(癸酉)八十五岁
因病医治无效,于十月二十三日二十时十五分在上海逝世。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