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寻找·重构--中国当代风景中的摄影和影像艺术(鲍昆)
录入时间: 2007-05-10
提要
作为一种与现代性有着更为密切关系的表现媒介--摄影,在今天越来越在当代文化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但是摄影术进入中国以后,却长期与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保持了一种相当暧昧的关系,这在文人摄影和政治宣传摄影这两种形态,也是中国摄影发展的两个阶段里,都有很充分的表现。直到上世纪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摄影才开始本体意义上的发展,展示了它作为现代媒介的各种可能和特征。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现代性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无论从经济到文化,中国都开始了全面变革的阵痛。在这形势下,摄影的发展和历史的际遇发生复杂的互动关系。在这段时期内,摄影家们经历了从政治标准主宰下的集体意识,到以独立个性“观看”的蜕变,继而又在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中,面临如何继承和突破的难题。总起来说,中国摄影当时面临两种选择:一种可能,是承继中国水墨山水绘画的意蕴,成为大众娱乐生活的内容之一;另一种可能,是还原摄影作为关照现实生活的媒介传播功能,让摄影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镜子。可以说,对这两条路向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的冲突,构成20世纪末期中国摄影的基本格局。21世纪伊始,摄影作为手段和材料的媒介又被新艺术家们进一步强调,摄影的艺术属性再次被高扬,并在艺术市场化的浪潮中成为宠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透过纷繁的变化,清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摄影在社会历史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今天再回顾和梳理文革后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的中国摄影,我们不但能够检视这一现代媒介的历史地位,并且能从中影射出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变革的诸多问题。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