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展览(克劳斯.爱伯斯)
录入时间: 2010-01-07
“天才的本质,或者说他的作用,不基于什么新奇的想法,而是基于一种信念,即不管自己做了什么,都做得不够好”。
尤金.德拉克洛瓦
2002年,我和翟柳客、保尔.史维在克兰堡的卡特琳那宫博物馆筹办“透过色彩看“这一画展时,萌生了为慕尼黑青年画家举办展览的想法。
这想法让我们从开始就兴奋不已。从2001年起,德国具象艺术展览泛滥。一方面是因为大幅面的摄影,最终不能兑现在材料和实质上与绘画平起平坐的承诺。另一方面是因为两德的统一。愿东德地区具象画的传统在1945年后,直至当代,持续地讲授、延续下来。
老一辈知名的艺术家是马库斯.吕配兹(现任杜塞尔多夫美院校长)和格哈德.里希特(他退休前也是杜塞尔多夫美院的教授)。新一代艺术家的代表是哈维可斯特,尼车,舍彼兹和劳赫,他们满足了德国对具象绘画所表现的历史和本体的向往。
在地理上,慕尼黑远不如德累斯顿和莱比锡那么封闭。作为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以北中心城市,几世纪以来,慕尼黑是商贾和游客云集的地方。慕尼黑人有一种独特的宽容大度,伴以浓厚的传统意识和一份健康的自信。所以,这里也就滋养了瓦西里.康定斯基---抽象画最重要的开路先锋——的灵感。
抽象和非具象艺术在慕尼黑已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培护。我很想了解抽象艺术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在慕尼黑这个有抽象传统和认同的地方。另一方面,我特别关注在慕尼黑讲学的美国画家翟柳客周围的艺术圈子。翟柳客对西方抽象绘画的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我去参观慕尼黑画家的工作室时,明显感觉到了“创作现场“:
工作台,画笔和颜料排列有序,常常是一块玻璃板充当调色板。工作室里充满了专注和深思的氛围,一种对抽象绘画不可少的氛围。在所有画室里,没有“汪洋恣肆“的踪影。我这个莱茵兰人,在莱茵地区处处都看到的是不修篇幅的创作方式,对此感到很意外。此外,这里也找不到一点画家的架子和玩世不恭。
如果说,翟柳客对此次参展的画家有显而易见的影响,那么另一方面,他们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也是引人注目的。
我写这篇文章前,曾给翟柳客去电话,问他我该写点什么,他本人是去过中国的。他说:
„什么有趣就写什么,例如我们怎么认识的,你是怎么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的,这都是很有人情味,很真实的,都写下来吧。“我最初想到的是联系到中国旧时的师生关系,联系到我家里关于粤菜烹饪的书和饮食,关于中国语言和我与翟柳客有一次一起吃饭时就饮食的一次谈话。我脑子里有过很多想法,但是真正有人情味的,真实的,让人起敬的......“。
归根结底,绘画如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努力,不断地在增、在减。这努力无法用抽象、具象,或地域的、时期的成就来衡量,更不用说那些矫揉造作、如浮云过眼的绘画时尚了。
绘画世界的入门途径有多种。一种是形体,也包括抽象形式。另一种是色彩,还有一种是材料,但最终这些都只是达致高难度交流、感知和沟通的桥梁。
我衷心祝愿所有光顾这此展览的客人都能找到通往这个世界的大门,认识、欣赏慕尼黑一代青年画家的创意。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主题综述: 在算法洪流奔涌的视觉纪元中,广州影像三年展2025以“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