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前言

录入时间: 2010-01-07

    展览“连接”连接了生活和工作于东西方两大国家的艺术家的激情,表达出对两个大陆和两代人之间差距的不同感受和看法,以及对人性中最原始而最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的重申和定义。参加这个展览的两位艺术家分别是赫伯·罗森贝格和丹尼尔·克劳斯。赫伯·罗森贝格是美国新泽西大学的艺术系教授;丹尼尔·克劳斯是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目前在广州进行个人创作。1990年两人相遇于广州美术学院后结为至交,在相互交流中给对方的创作留下了一定的影响力。
    赫伯咱自此次展览中创造了对“手”进行重新定义的作品,探讨它们在个体交流中带来的超越视觉的真实感以及给这种交流造成的冲击力,让观众从手的强大触角意识中比眼睛更快地捕捉到瞬间的变动。其灵感来自于美国的一首民谣:
    “这是一首勤劳之手的歌
    坠入爱河的人为他的真爱而歌唱
    水手为大海而歌唱
    而平凡的我又能为什么而歌唱呢
    我愿为我的双手歌唱
    我的有力的双手
    勤劳的强壮的自由的双手
    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束他为奴。”

    赫伯的作品以金属作为媒介,突出表现其光滑的弧线,造成一种三维的错觉。这种经验来源于他对消除金属表面边界效果进行的特殊处理:将铝质转变成柔软、有机、充满活力的图像,并利用金属平滑的表面营造出一种深度。这一手段的实现是以复杂的方法将金属加工为具有各种互锁线性的媒介,然后通过角的组列的不断变化来折射光线,令金属表面看起来有着像是全息摄影术制作般的三维深度,这种深度随着光线的变化或观者的移动而变化,从而产生错觉。
    丹尼尔的作品“舞者”系列以冰冷钢铁板重组身体语言,表达人类潜在的各种反应,铺设和再现了一个工作无休的珠三角生存状态:一群移居深圳的现代雅皮士们,在某些固定的深夜时分,摇曳着出现在大都市的夜总会里,穿着性感的短裙,随着西方流行舞曲,在小型舞台上翩翩起舞,以此谋生。
    1987年丹尼尔来到中国进行雕塑的正规学习,开始了其在中国巨大的文明宝库中的研究与探索。他的研究范围包括当代社会状况、佛教人物画以及被重新组合的世界史。他的雕塑作品经历了早期基础训练(1980),钢筋焊接艺术的探索(1985)和现在三维几何学构造的金属板风格(2005)三个阶段而日益成熟。他喜欢在蜡、泥土、钢板交错的环境中完成创作,其灵感多来自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成为全球消费品供应基地之一的广州经济圈、深圳夜总会生活等的启发,对这一地区充满活力的跳跃式的社会齿轮运转方式的思考成为他创作的新动力。


                                                              丹尼尔·克劳斯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