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美术馆里的竹

录入时间: 2017-06-19

美术馆里的竹

 


苏子苏东坡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美术馆的内庭院一隅,就有丛丛翠绿的竹子,承载着春日和煦的阳光,静静地伫立着。美术馆不仅有猗猗绿竹点缀,还收藏有以“竹”为主题的名画。
如陈树人的《清风》。
 
陈树人号葭外渔子、二山山樵、得安老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同为岭南画派三杰,合称“两高一陈”。

陈树人擅长书画,所画题材丰富。不仅有常见的花鸟、山水,还将汽车、飞机等新兴元素加入画中。其画风清新、恬淡、空灵,独树一帜,带有春天般的气息。

 
广东美术馆藏《清风》作者:陈树人 年代:1936 规格:175.5×47

《清风》是陈树人的经典之作。他将西方绘画的色彩与光、影的明暗对比,以及传统的国画技法相结合,创造出清新自然的花鸟画风。色彩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在结构上,采用黄金分割法,以竹子的主干将画面按黄金分割点划分为两部分。在此基础上,点缀竹叶,再辅之以小雀,使得画面更为灵动。

陈树人还精于诗词。他把对自然心怀景仰以及感恩之情都抒发于诗画上。如《清风》上所题,陈树人以清劲之笔写文人之气。其内容为唐代诗人齐己的一句诗:“水边飞去青难辨,竹里归来色一般。”秀丽明快的画面配上清雅自然的一句诗,应了古人所说的“画中有诗”。
(参考:《陈树人绘画风格及其鉴定》 朱万章)


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自古就重视画竹,因为竹子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也成为画家推崇的品德楷模。
唐代画竹已经盛行,中唐时期“竹”已经成为专门的绘画题材。
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名家层出不穷。例如本文开头提到的苏东坡,就是绘竹大师,他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他那幅被称为奇作的《墨竹图》画出了竹子“富潇洒之姿, 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是文人画的代表之作。
 
《墨竹图》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图片来自:www.360doc.com/content/15/0530/07/8826950_474357551.shtml

苏东坡的挚友文与可(文同)也是墨竹绘画的大家,技艺高超,与苏东坡同为“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
 
《墨竹图》作者:文同 年代:宋代 
图片来自: www.namoc.org/cbjy/msbk/msgn/201304/t20130415_217987.htm

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
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例,他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为《竹石》所写的题跋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赋予了竹子坚强的秉性。他不仅留有许多绝妙的翠竹图,还留下了《题画竹六十九则》,他赞美“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竹石图》作者:郑板桥 年代:清代 
图片来自: www.china.com.cn/culture/zhenbao/2010-03/10/content_19576017.htm
可以说,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竹子始终是文人雅士向往的理想境界。它虽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历代文人都以竹的虚怀若谷、坚忍不拔、高风亮节为人生追求。

乘着和煦的春风,不妨来广东美术馆观赏雅竹,一探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高尚情操。
 

撰文/文哲、哲莹
摄影/彦钊 模特/田果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