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论文| 接触、理解、探索:中学生美术馆课堂项目的启发

录入时间: 2014-10-26

接触、理解、探索:中学生美术馆课堂项目的启发
 
文/叶小青(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专员)
本文于2014年在《艺术教育》杂志发表,点击这里下载pdf版本。

摘要:美术馆是丰富的艺术资源宝藏,但一直处于中学生的视野之外。广东美术馆的教育人员与中学教师一起把正规教育课堂与到美术馆参观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了两次不同主题的中学生美术馆课堂尝试。这两次课堂表明,馆方和校方在未来应积极合作,共同探索更人性化、更具有深度的合作方式。
关键词:美术馆公共教育馆校合作艺术教育
 
 
美术馆是丰富的艺术资源宝藏。但曾经有调查显示,近八成上海中小学生从未去过美术馆。①广东美术馆在2011年免费开放,更多公众得以进入美术馆参观。但经过调查,我们也发现
了类似的现象:到美术馆参观的广州学生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中小学生并不多。广东美术馆一直开展“美术馆课堂”馆校合作项目,教育人员也与高校教师开展了多层次的合作,却缺少与中学开展深度合作的机会。
 
中学生很少团体外出,主要是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但也有教师工作压力、学生家长顾虑等原因。校方对美术馆活动的冷淡,也与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有关。由于种种因素
的限制,初中生接触艺术的机会不多,因此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全面。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并不主张“闭关锁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在近年来陆续免费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让这些资源被学生有效利用,需要馆方、学校和社会的协作。
 
经过与多位中学教师的接触,笔者与广州景泰中学的美术教师决定进行中学生美术馆课堂项目合作的尝试。这所中学只有初中学生,目前有980 多名在校学生。校方非常重视学生的素
质教育,校内有专门设立的艺术课室,美术教师拥有充足的教学资源。
 
一、考察美术馆课堂:接触与认知
现行的中学美术课程有《科学、艺术考察活动》一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策划外出考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广东美术馆正是这个课程的最佳教具。经过仔细的考虑和探讨,笔者决定尝试把这次课堂与正在展出的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见所未见”(2012年9月28日至12月16日)结合起
来。
 
为了这次课堂,笔者和任课教师都分别做了许多准备。任课教师根据展出作品的特色调整了课程安排和讲授内容,并亲自到美术馆参加导览员培训;笔者也前往学校旁听了两次,根据
教学大纲增补了一些导览内容,并为这次课堂专门培训了一批具有引导学生接触和理解当代艺术能力的志愿者导览员。
 
这次课堂以鼓励初一学生到美术馆完成现场考察作业的形式开展,任课教师负责组织,馆方负责现场引导。根据课堂上的调查,预计会有20~30名学生来到美术馆,但实际上在11月24
日当天,有60多位学生在约定的时间来到美术馆门口,除了初一的学生之外,还有不少得到消息的初二、初三学生。这个人数超出了笔者的预料。在参加这次实地考察活动的学生中,90%是从未来过广东美术馆的。他们在出行之前已经分成小组,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在网上查好了乘车路线,制订了完善的出行计划。
 
到达美术馆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分成了3 组,初一的学生跟着教师参观,初二、初三的学生跟志愿者导览员参观。由于是第一次来到美术馆,学生都非常兴奋,难免有些吵闹。平时学生接触最多的艺术是绘画(尤其是日本漫画),因此常常会把艺术和绘画看做一回事。所以,当学生发现眼前的当代艺术作品跟自己理解的“艺术”完全不同的时候,就开始向教师和导览员抛出各种各样的疑问。经过引导,学生明白了艺术不止是绘画,还有着非常丰富的表达方式,甚至有许多奇思妙想隐藏其中。一位学生在讲解结束时告诉志愿者导览员:“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探索艺术的世界。”
 
这次课堂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美术馆教育是传统课堂教育的延伸,借助原作的力量,学生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切身的体验。外出考察的方式也锻炼了学生自主筹备考察计划和利
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一次与当代艺术的近距离接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看艺术的窗户。对本次课堂的效果,任课教师说道:“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一种米养百样人。美术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指着书本上的名画告诉学生这些画有多美。为什么要把自己对美的认识强灌进学生的脑袋?让他们走进现场直接体验什么是美,不是比纸上谈兵来得更好吗?”
 
事实证明,学生在现场的收获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学生总是第一时间与我们分享感受:“在美术馆没午饭吃,所以中午不得不离开,很可惜。”“原来不可以在美术馆里面跳舞啊,我们以后会在馆门口跳完了再进去。”“我以后会抽时间去美术馆参观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带回学校的展览画册成为了学生的宝贝,没去成的学生看了画册之后,激发了要到现场看看的想法。
 
通过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微博账号发布的活动报导更是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被转发了70 多次。学生的活跃和反馈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二、抽象艺术知多少:探索与理解
 
有了第一次课堂合作的经验,2013年我们又再次合作了另一次以“探索抽象艺术”为主题的美术馆课堂项目。这次项目的契机是当时正在展出的“异象·意象——广东美术馆藏抽象艺术作品展”(2013年10月15日至11月3日)与当时的课程“抽象艺术”有着共同的主题。
 
初中美术课里有《抽象艺术》的一节,侧重于对抽象画中点、线、面、色彩的解说,并特别指出了抽象画与音乐的关系,主要使用蒙德里安作为案例。任课教师通常会在对“抽象”概念进行解说后,让学生用“听音乐、画感觉”的方法尝试创作抽象画。但笔者在旁听的时候发现这个课程的设置有一些不足。首先,任课
教师使用的抽象画案例仅限于一两位抽象画大师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真实质感和体积往往都无法通过电子图像得到呈现。
 
原作的魅力是任何复制品都无法取代的,如果学生对抽象画的认识始终停留在这些电子图像和复制品上,可能会对他们接触艺术产生阻碍。其次,整个课程只有45分钟,却要谈及许多深奥的知识点和理论,跨度非常大。即兴创作的时候,学生要么无法下笔绘画,要么就是临摹书本上的插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他们的反应说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与任课教师深入讨论后,笔者决定再次合作美术馆课堂项目,让学生能直接面对抽象画,通过探索理解课堂知识。
 
这次到场的学生在80人左右,主要是初一的学生。让笔者备受鼓舞的是,去年参加过课堂项目的高年级学生也主动前来参加,这反映了他们对去年的课堂项目的认可。
 
考虑到初一学生对艺术的理解非常有限,笔者要求志愿者导览员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导览。“探究法”②(Inquiry Method)是纽约现代艺术馆特别推崇的一种艺术教育方式。他们认为,探究法可以促进学生“仔细观看”“发散思维”“群体交流”三项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其思维运转速度,甚至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生活。这种方法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探究式教学对教育人员的要求非常之高。非常幸运,导览员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都基本达到了要求。他们没有一开始就介绍画作内容,而是向学生抛出各种问题,并通过各种古怪的问答,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抽象画的方方面面。
 
这次课堂的作业是开放性的。我们不直接要求学生画抽象画,而是希望他们能把今天参观的“感受”或“印象”画出来。学生的作业反映了他们在参观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如,其中一位导览员介绍了看画距离影响画面成像效果的问题。她让学生先远观一张画,再靠近探索细节,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跟随这位导览员的15位学生中,有两位尝试创作能体现这种原理的画作,证明他们接受和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另一位导览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的材料和肌理。她给大家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实验:把一张纸揉成一团再铺开,说出自己的感受。导览员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画作中特殊的肌理,然后猜测和探索艺术家的情感变化。这个小实验也影响了好几位学生,在收回来的作业里面,他们尝试了先在纸上涂画不同的图案,然后再通过揉、搓、踩等方法为这张纸增加肌理。有的学生更邀请导览员通过观察作业,猜测他们创作时的感受。
 
这次课堂最终变成了一次双向的教育过程。在与原作面对面的过程中,学生把在学校课堂上学会的抽象画知识用在了生活之中,通过观看、思考、分享的方式探索看不懂的艺术。而作
为教育者的我们也从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资讯,为日后继续应用“探究法”积累了有价值的经验。
 
三、两次课堂的启发
 
两次课堂达到了让学生接触、理解、探索艺术的目的,实现了学校课程与美术馆资源的整合。在教学中,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再加以适
当的引导,才能够帮助学生走得更远。因此,两次美术馆课堂的教学效果都呈现在考察过程之中,而不在最终上交的作业里。
 
学生的绘画技术各有不同,所以我们收到的作业有的画得很精美,有的画得很粗糙。这些作业不能用“好”和“坏”简单评价,但我们可以看出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收获。通过切身的体验获取知识比对比绘画技术的高低更有教育意义。在第一次考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学会了策划外出活动,认识了广东美术馆,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绘画而已。而在第二次课堂中,通过有计划地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分享,我们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学生的思维非常灵活,只要打开了“开关”,就能源源不
断地输出创意。这些创意常常是成年人无法想象的。
 
美术馆课堂是双向互动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美术馆教育人员都是受益者。通过这两次课堂,笔者了解到中学美术教育和学生外出活动的一些基本情况,切身体会到教
师的需求和难处。美术馆方面不但要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进美术馆,更应该思考如何把美术馆的资源送进学校。美术馆与学校的合作不能只停留在美术馆安排讲解、学校安排学生参观的层次上,而应与国民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结合。馆方和校方在未来应积极合作,共同探索更人性化、更具有深度的合作方式。笔者相信,以“美术馆课堂”项目为出发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美术馆和学校可以共同探索各种教与学的可能性,让艺术教育走得更远。
 
注释:
①数字来源于2008年上海美术馆教育部公布的一项历时5个月的调查。上海19所小学、15所中学、3所幼儿园、4个少年宫的业余美术学校、
1所职业技术学校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2735名学生参与了调查。在有效的11785 份问卷中,参观美术馆1次以上5次以下的有2632人,占22%;参观5次以上的仅有271人,占2%;从未去过美术馆的有8882人,占总人数的76%。
②探究法的基本操作方式是教育人员围绕某个物件,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并在现场促成学生进行个体思考和相互之间开展对话。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相关文章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