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特展·名家谈 | 范迪安:展览将启发当下文艺创作的时代思考
2025年,正值徐悲鸿先生诞辰130周年,广东美术馆联合徐悲鸿纪念馆推出“往来千载一悲鸿”纪念展,展出73件传世名作及大量手稿、信札等珍贵文献,系统梳理这位艺术巨匠的创作脉络与精神内核。值此展览之际,广东美术馆特邀多位在美术史和艺术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围绕本展览以及徐悲鸿的艺术革新、家国情怀,及其与岭南文化的互动,展开深度探讨。
本期“徐悲鸿特展·名家谈”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给观众细致梳理了本次展览上各种难得一见的丰富内容,并通过对徐悲鸿艺术人生的剖析,启发大家思考文艺创作背后的时代使命。
范迪安:我是十分惊喜地在广东美术馆新馆看到这个徐悲鸿艺术展览。这个展览从展陈的规模,也就是作品的数量到聚焦的主题,可以说都是近些年来徐悲鸿艺术在北京之外最重要的一次展示。这样一个展览,既对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30周年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同时对于公众了解这位开创了近代以来中国美术体系和美术教育的一代先行大师,了解徐悲鸿先生在艺术和文化上,追求一生、探索一生、勤奋创作和无私奉献一生,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展览现场
徐悲鸿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座高峰,他无论在自己的艺术探索上,还是在美术教育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了解一位艺术家最好的方式,就是来欣赏他的作品。这个展览非常鲜明地把徐悲鸿先生艺术求学、艺术探索、艺术创造这三个方面的重要精华结合起来,所以这个展览的知识量很大,信息量很大,艺术观赏性也非常高。


展览现场
在展厅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徐先生早年学习中国绘画的作品,也有许多作品和图片资料、图像资料展示了他当年在欧洲,从留学到访学、交流时期的创作。这里的绝大部分作品是第一次在广东与公众见面,作品包含了素描、油画、速写、中国画等,美术类型非常丰富。广东美术馆还在这次的展览中,把与徐先生相关的文献资料,甚至是实物构成的场景,也放进了展厅,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个人艺术展览。


展览现场
徐先生把西方的一种原来我们所不熟悉的造型体系引进中国,自己又在创作上,画出了《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等一批作品。更重要的是,徐先生是个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艺术大家,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反映了抗争的意识,反映了对希望的憧憬,对正义的讴歌,对善良的表达,更是在像《愚公移山》这样的作品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坚强意志。所以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展览现场
徐先生最擅长画马,他不仅表达了马的自然形态,更重要的是以马育人,以马表达精神。所以他的马可以说是成为了人格和精神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自强不息、坚毅前行。所以走进这个展览,不仅仅是看徐悲鸿先生精湛的艺术风格,其实也是通过这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通过对他的精神世界的了解和理解,来思考我们今天文艺创作的时代使命。
审定 / 涂晓庞
审校 / 曾睿洁
摄影 / 杜悦儿
视频 / 喜号
编辑 / 张振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