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想法

艺术是观念?是物质?
是两者的共存,还是在两者之外的存在?
此次讲座将围绕观念艺术何时、为何、在何处出现展开,涉及观念艺术的社会背景、创作方式和重要策略。通过介绍观念艺术的重要艺术家及作品,尤其结合贝纳·维内的创作线索,呈现观念艺术的基本逻辑:作品背后的想法比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更重要。
GDMoA讲座系列|“看看观念艺术”专题
主题: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想法:观念艺术的情境、语言与策略
主讲:樊林(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时间:2025年5月31日(周六)下午2:30—5:00
地点:广东美术馆新馆 学术报告厅(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主讲人介绍:樊林,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主要致力于西方美术史教学、研究、写作;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以“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为题入选中国美协海外研修计划,赴德国访学。受邀赴澳大利亚、匈牙利、德国策划展览、讲学,受邀出席挪威双年展担任观察员。曾担任“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委员、单元策展人,“深圳、香港建筑双城双年展”板块策展人,“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初评评委,“广州三年展”学术委员,深圳市出版和全民阅读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深圳坪山文化智库专家,深圳坪山美术馆理事会理事。
参与方式:本次活动为公益性讲座,不收取任何费用。现场座位有限,需报名参加。此次讲座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学术报告厅举办,地址为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扫码进入报名表
讲座回顾 | 樊林:没有“想法”,观念艺术就不成立

讲座现场
近期,为配合“贝纳·维内:观念与物质之外”展览的展出,帮助公众了解艺术史中相关的知识、背景,广东美术馆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的樊林教授,在新馆学术报告厅进行了一场主题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想法——观念艺术的情境、语言与策略”的学术讲座。樊林在讲座中介绍了观念艺术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观念艺术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艺术的原因,并探讨了作为观众的我们,能如何更好地去感受和理解观念艺术。
讲座内容回顾
如今人们的知识构成过于碎片化,在参观美术馆时会受到很大的挑战。不同类型展览的风格迥异,需要观众能够站在较为完整的艺术史脉络去分别理解。可以说,展览对观众是有反向要求的,要求观众具有一定系统性的美术知识,用以在不同的展场中切换欣赏角度。

“贝纳·维内:观念与物质之外”展览现场
艺术史是学习观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艺术史的框架,那么当我们接触到新的艺术类型时,就很难与新事物进行对应。而如今,观念艺术正是我们在艺术世界中不得不遭遇的。

“贝纳·维内:观念与物质之外”展览现场
观念艺术的基本特征
观念艺术要求我们放下原有的,对于故事的迷恋。观念艺术远离叙事,所以对观念艺术的基本了解,在欣赏观念艺术展览时是必须的。正如此次讲座的主题,尽管并不是所有艺术的本质都是一种想法,但在观念艺术的场域中,这是成立的,甚至是观念艺术的基本理念。以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为例,他的作品都在指向物质的不确定性,这就体现了观念艺术超越物质性,只保留思考过程的特征。

计算正方形的对角线丨贝纳·维内丨1966-2011年
观念艺术先驱、美国犹太艺术家所罗门·索尔·勒维特,在写给另一位艺术家的信件中,以“Just do”作为结束语。抛开一切去做,其实这就是观念艺术的姿态,也是曾在60年代鼓舞了无数年轻艺术家的姿态。

黑色的立方模块结构墙丨所罗门·索尔·勒维特丨1966年
正如勒维特通过信件,与其他艺术家讨论艺术本质那样,在观念艺术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贝纳·维内就曾为了转换自己的艺术面相,离开法国前往美国。由于在美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他一度受到了冷遇,但这种冷遇恰恰又激发了他新的创作语言。我们去探究艺术家们的各种奇思妙想,当中有许多都是他们在与其他艺术家互动过程中偶然产生的。艺术家们的相互影响,就是艺术史的基本构成,也是作为我们观看观念艺术时一条重要的线索。

砾石上的手推车和录音机丨贝纳·维内丨1961年
许多观念艺术的代表杰作,都已是在数十年前就出现了,所以观念艺术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实际上,现在的公众在欣赏观念艺术展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知识闭环上的缺失。这就体现了专业圈与公众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是向公众介绍观念艺术基本特征的必要性所在。

无题丨雅尼斯·库奈里斯丨1960年
观念艺术的影响力
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前半期,是较为公认的观念艺术重要作品出现的年代。观念艺术的目的之一,是把我们带向更多的思辨。观念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反抗,体现在放弃了艺术作为精细物品的概念。其轻视甚至排斥叙事主题的做法,对写实主义形成了巨大的打击。

清洁窗帘丨玛莎·罗斯勒丨1967-1972年
观念艺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了主流的创作样式之一。我们不仅能在美术馆的展览中遇见,也能在美术教育中发现它的身影。其实将观念艺术作为美育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艺术实践的方式方法多元融合,但在美术教育中,又热衷于分类,以结构主义视角看待艺术史,然后再在大家都习惯了这种人为切割后,重新开始追求融合,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所以对融合的强调,应该是从孩子开始的。强调思辨的观念艺术之于美术教育,就起到了激发孩子乃至家长的概念性思考的作用。

激浪派艺术家博伊斯的课堂
不仅是教育层面,观念艺术的作品也已经成为了收藏界重要的关注对象。尤其是美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对这类现代艺术作品的收藏尤为热衷。这也与美国自身的环境息息相关,美国作为建立在新大陆上的国家,对新型艺术的重视,可以被视作是这个国家立足新大陆发出自己声音的一种姿态。由于美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这种风气也影响了全球的收藏旨趣。对于这样的文化输出的理解和讨论也是重要的话题。

无题丨唐纳德·贾德丨1968年
所以美术的创作、展览、教育、收藏,是一个完整的生态。而观念艺术的生态,从出现、到先驱、到成为行业主流,最后进入到了公众理解层面。今天的观念艺术已经成为了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主要内容之一,这也就决定了公众也必定会成为观念艺术的观众。

无题(对亨利·马蒂斯说)丨弗拉文丨1964年
作为观念艺术的观众
当我们不得不成为观念艺术的观众时,我们就需要放弃对绘画、雕塑等作品本身的迷恋,抛弃物质性,但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以1972年旧金山一所大学美术馆的一场展览为例,当时艺术家用大学给的500美元的费用,买了一辆车,然后以“我的第一辆车”为题。这所大学的校长以为这是艺术家为了让大学支付汽车的费用,于是就关闭了这个展览。这就是观念艺术在那个年代的遭遇的典型案例。

我的第一辆车丨汤姆·马里奥尼丨1972年
其实这类艺术家的目的,就是故意否认艺术作为展示艺术家的创造性天才和技术能力的传统角色,强调概念,强调想法,不强调艺术品的实际物理表现。艺术家甚至不需要很好的手工技能才能创造作品,甚至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展现反正统文化、官方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的姿态,尤其反对传统艺术当中绘画、雕塑等对艺术技术的强调。主张观念就是最高主宰,不需要物质性。观念艺术家营造的这种正反关系,就使得我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多出来一个维度:艺术创作的过程。

三个喷泉(朱莉、安德鲁、林德)丨布鲁斯·瑙曼丨2005年
正如约瑟夫·科苏斯的《一把和三把椅子》源自柏拉图哲学思想:先有概念中的椅子,再有工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来的椅子,再有画家对着椅子所画出来的椅子。那么这三把椅子之间的关系为何,如何理解那一把才是最根本的椅子,正是这件作品激发观众作出的思考。这件作品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观念艺术的一个接头暗号。

一把和三把椅子丨约瑟夫·科苏斯丨1965年
在观念艺术所强调的各种正反关系中,有一组关系对于我们而言是特别重要的,那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有很多的西方艺术家,都受到过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关于本体的思考,对于自我与他者的思辨等,都与观念艺术有着相当的契合性。

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
而原本就作为东方人的艺术家,如小野洋子、草间弥生、白南准等,也在观念艺术上取得了让人感叹的成就。日本高人气艺术家草间弥生以“侵入式”的思考方式,用波点表达自我的累积与无限的生长;又以韩裔艺术家白南准为例,他将实时图像的观念,放到了更多维度的、更世界语境的描绘当中。这些艺术家们都在夯实着观念艺术的基础,利用媒介、语言、符号,讨论艺术的本质,形成新的材质和母题,指向物质的不确定性。而作为东方人的我们,更是可以在作为观众的同时,享受着相同文化基石所带来的与艺术家之间另一层面的对话。

电子高速公路:美国大陆、阿拉斯加、夏威夷丨白南准丨1995年
* 稿件根据讲座内容整理编辑,经主讲人确认。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