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词条】铜版画技法·飞尘法(Aquatint)
铜版画技法·飞尘法(Aquatint)

什么是飞尘法

飞尘法是在蚀刻的基础上,利用松香粉的防腐蚀特性及热熔特性,营造出富于变化的灰色调子的制版方法。“飞尘法”这个名字会让人想起尘土飞扬的情景,但它制造出的画面效果却和水的痕迹相似。飞尘法的英文名称是 Aquatint,由“水”( aqua)和“色调”( tint)两部分组成,暗示了此法的主要特色。由于能制造出一种犹如水的印迹一样的细微色调变化,便于仿造水彩画作,飞尘法在水彩画发达的英国迅速流行。据说,飞尘法由荷兰画家杨·冯·德·维德(Jan van de Velde)在17世纪50年代发明。与当时流行的美柔汀法不同,飞尘法刚发明的时候一直无人问津,直到18世纪中叶才开始普及。在戈雅的铜版画中,飞尘法被用到了极致。现代的铜版画艺术家也常常使用飞尘法来营造特殊的画面效果,甚至还有套印的彩色飞尘法版画。


飞尘法的原理

飞尘法产生的不均匀的颗粒纹理,是松香粉和酸液的联手杰作。松香粉具有防腐蚀的作用,又具有受热熔化的特质。艺术家将其铺洒在铜版表面,加热之后,就会形成许多粘覆在版面上的水滴状的松香油滴。当把带有松香油滴的金属版放进硝酸(或其他合适的酸液)时,硝酸溶液就会对没有松香粉覆盖的空隙进行腐蚀,从而使这些部分凹进去。铜版画是一种蚀刻版画,版面上凹进去的部分就会吸附油墨,能印出深颜色;凸出来的部分则不会吸附油墨,能印出浅颜色。于是,在经过飞尘法处理之后,金属版上就会出现类似被水彩颜料涂抹过的痕迹。如果在画面上有不需要飞尘效果覆盖的部分,艺术家就会使用沥青或其他防腐蚀溶液将这些部分覆盖。这些部分没有经过飞尘处理,也没有被酸液腐蚀,就会呈现出一片空白。


飞尘法的难点

艺术家在正式制作飞尘法版画之前,通常要经过多次的尝试,寻找颗粒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最佳组合。飞尘法的腐蚀原理和蚀刻直线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松香粉颗粒之间形成的空隙要比线条小得多。因此,艺术家要精确控制腐蚀时间来获取所需的效果。想要像戈雅一样对飞尘法应用自如,更需要以科学家做实验的态度来控制松香粉的粗细、覆盖程度(用量)及腐蚀时间的长短。松香粉的颗粒大小,决定了画面上颗粒的粗细程度;松香粉的覆盖程度(用量),决定了同等腐蚀时间内画面颜色的深浅度;而腐蚀时间的长短,则决定了同等覆盖程度(用量)的部分的色调深浅。



飞尘法的画面效果

与美柔汀法相似,飞尘法也能营造出层次丰富的灰调子;不同的是,美柔汀会制造出大小均匀的网点,而飞尘法则会制造出大小不均、形状各异的色块。这两种技法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艺术家可以只用美柔汀法便可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画面;但飞尘法却要与其他蚀刻技法相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效果。除此之外,飞尘法还可以进行叠加,经过多次叠加之后,就能让画面颜色加深,更有层次。

要说将飞尘法用得好的艺术家,就不得不提到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1745-1828)。他最著名的画作都利用了飞尘法来进行表现。在这张《奇想集No.43:理性沉睡,心魔生焉》中,沉睡的人物身后涌现出一群妖魔鬼怪,灰暗的天空正是经过飞尘法处理得到的效果。


在另一张作品中,德国艺术家奥拓·迪克斯( Otto Dix,1891-1969)运用飞尘法,展现出战场上硝烟弥漫的感觉。在这张画中,我们能看到线条、飞尘效果和留白的结合。


飞尘法在模仿水彩效果上独具优势,当代的铜版画艺术家们甚至尝试仅仅使用飞尘法来绘制效果独特的版画作品。如大卫·舒内尔的这张《沙洲》,用飞尘法的叠加来展现天空、水、树木和沙洲的景象。又如凯文·卡明的《拉迪莫街景》。




飞尘法: http://en.wikipedia.org/wiki/Aquatint
飞尘法制作铜版画详解: http://www.etchinginsights.com/es_aquat.aspx


(编写:叶小青、莫凯琦 / 校对:杨雪)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白鹅潭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二沙岛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

Copyright©粤ICP备12071615号
本网站所有文献、素材,除特殊说明,版权均属于我馆所有。
白鹅潭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二沙岛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