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 资讯

徐悲鸿特展·名家谈 | 李若晴:从展览中读懂徐悲鸿的素描之美与岭南之缘

编者按
2025年,正值徐悲鸿先生诞辰130周年,广东美术馆联合徐悲鸿纪念馆推出“往来千载一悲鸿”纪念展,展出73件传世名作及大量手稿、信札等珍贵文献,系统梳理这位艺术巨匠的创作脉络与精神内核。值此展览之际,广东美术馆特邀多位在美术史和艺术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围绕本展览以及徐悲鸿的艺术革新、家国情怀,及其与岭南文化的互动,展开深度探讨。
 
 
本期“徐悲鸿特展·名家谈”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若晴,分析展览中各种作品类型所具有的不尽相同的艺术价值,并介绍徐悲鸿与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艺术家交往所留下的印记。
 
李若晴:徐悲鸿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为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到达他的位置。这样的艺术家在二十世纪是比较少的。今天看到这个展览觉得还是蛮赞、蛮震撼的,里面有徐悲鸿的几件很重要的作品,像《愚公移山》《九方皋》等等。
 
 
展览现场
 
还有就是他的一些素描,我觉得也都很精彩。平时我们比较常看到的,是他的那些比较大的作品。而今天在这个展览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些素描,并且都非常的细致。
 
 
展览现场
 
徐先生的艺术特色,其实我们以前已经研究得很清晰了。像中西结合、融汇古今等等。他的这种革新的精神,其实跟我们广东的岭南画派,是一脉相承的。
 
 
展览现场
 
他年轻的时候也得惠于“二高”,就是高剑父和高奇峰的照顾,所以他跟我们广东还是很有渊源的。他对高剑父等人,也是比较尊重。还有对高奇峰,我记得有一年去南京的栖霞岭,高奇峰的墓就在那里,然后看见那里有着徐悲鸿写的一些对联之类的,可以看出徐悲鸿对岭南画派是充满了感恩、感激之情的。
 
审定 / 涂晓庞
审校 / 曾睿洁
摄影 / 杜悦儿
视频 / 喜号
编辑 / 张振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