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从摄影到影像——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公共教育系列活动

录入时间: 2017-12-11

 

 
从摄影到影像
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公共教育系列活动
 
策划主持:刘端玲
策划团队:叶小青、李姗姗、赵梦、植凯鹏、周彦钊、陈文哲
 

 
从画家时代的暗箱到19世纪的摄影术,人们试图捕捉各种“光”的化学反应。现如今,“光”元素转换成了数字化影像,这样的裂变过程不仅大大拓宽了摄影概念的边界,还使其逐渐渗透到其他媒介形式和现代生活的建构当中,成为一种共享和交流的审美经验。从笨重的相机到便携的数码设备,从复杂的照片冲晒技术到随手可得的打印技术,从照片实物的传播到电子照片的分享,从二维图片到立体的、运动的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响了生活的方式,也引起了观看方式的变化。结合广州影像三年展的策展理念与展出作品,我们取出“观看”“捕捉”“传播”三组关键词,构建本次展览的公共教育主题活动。同时,我们为公众开发了多元化的导览方式,为公众策划了一起看展览、美术馆课堂、艺术体验工作坊、线上互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



主题活动
 
观看的旅行
 
“观看”是个有趣的过程。摄影师在看,观众也在看。在处处都是图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角度,学会观看身边的人、事物、风景?艺术家如何观看这个世界?我们如何通过艺术家的作品,找到更多观看的可能?我们邀请本土摄影艺术家与公众分享以“广州”作为主题或出发点的馆藏摄影作品,探讨我们应该如何“看”这座城市,以及如何通过“看”来了解自己。活动将以工作坊、作品呈现、线上互动的形式开展。

+ 工作坊
  你眼中的我,我眼中的你
  广州好好看,好好看广州
+ 作品呈现
+ 线上互动


捕捉:由物至影,留住时光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人们用了很多方法捕捉“光”,尝试留住“光”的影子。一些艺术家则走得更远一些,他们尝试直接用光来创作图像。与普通的摄影方法不同,“物影摄影”不需要使用相机,借助光线和物品的互动,即可在感光相纸上制造出图像。艺术家蒋鹏奕把发光求偶的萤火虫放进暗箱里,使它们的运动轨迹直接在底片上显影,拍摄出物影照片《幽暗之爱》。艺术家谢桂香把祖母的遗物直接燃烧、定影在相纸上,把这个祭奠仪式以“物影照片”的途径存留下来。在媒介和观念之间,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不断定义艺术图像的边界。传统技术与新的观念之间如何碰撞,我们邀请摄影专业人士向公众介绍传统摄影技术,以及摄影师/艺术家玩转这些传统技术的方式。

+ 动画呈现
+ 分享会
+ 暗房探秘


捕捉:立体影像,“更真实”的图像

立体影像这种看似新鲜的技术,其实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表银版摄影法之前,英国物理学家威特斯顿(Charles WHEATSTONE,1802-1875)就在1838年发明了能够观看到立体图像的机器,并在1852年发表文章进一步阐释了立体摄影的理论。科学家们经研究得知,在观看世界的时候,人的双眼会分别看到左右两个并排的独立图像。这两个图像都是二维的,但在人的大脑中经过合成,就会产生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三维幻觉。我们以展览中出现的传统立体照片为起点,为公众揭开立体影像的面纱。通过数字技术,我们将本次展出的约翰·汤姆逊、黎阿芳、何藩等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立体化处理,让公众能以“仿如亲临现场”的方式“观看”这些场景。此外,我们结合陈劭雄关于广州街景的照片和装置设计了工作坊,与大家一起探索从二维图像到立体场景的多种可能。

+ 立体视频
+ 纸盒VR眼镜
+ 工作坊


传播:数字化时代的图像生产、消费与传播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拍摄、制作和分享照片变得越来越方便。艺术家佩内洛普·昂布里科从社交媒体上寻找山脉的照片,再用手机滤镜进行处理,创作出作品《界限:摄影大师》。她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跟原作者联系,确认获得这些图像的使用权。即使我们不去拍照,也能在网络上找到足够的图像素材,来进行二次创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艺术家杨圆圆的机器,在美术馆展厅里制作出“环游世界”的图像,在朋友圈上进行分享。从本次展出的与社交媒体有关的作品出发,我们邀请学者为公众揭开社交媒体与图像生产、消费、传播关系的面纱。

+ 分享会
+ 拼图游戏
+ 浪漫之旅照相馆
 

 
导览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有来自58位/组艺术家的100多件影像艺术作品展出。主题展的作品围绕着照相机、照相馆、暗房、镜像、仿象、类像、画框与画册、自然与生命等母题展开对传统摄影与图像传播、消费的反思;特别展则以15位/组艺术家为线索梳理了珠三角摄影的历史脉络。
 
为了让公众了解展出作品的信息,公共教育部准备了4种不同类型的导览资源:

+ 给喜欢聆听的你:“边走边听”蓝牙语音定位导览
紧跟着微信小程序的潮流,我们拥有了自家的小程序——广东美术馆导览小程序。不用下载安装app,用微信打开小程序就能用啦!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或,在美术馆微信公众号菜单“导览”栏目中点击“边走边听”,都可以进入导览小程序。
 
+ 给喜欢阅读的你:扫一扫查看“图文导览”
如果你更喜欢阅读图文,在展厅现场扫一扫作品说明牌旁边的二维码,即可进入该作品的图文介绍页面。在广东美术馆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栏“导览”栏目中,可通过“图文导览”按钮,进入相关信息的汇总页面,重温作品介绍。
 
给喜欢与人互动的你:主题定时导览
跟着公共教育专员/志愿者导览员一起看展览,在原作面前聊艺术,不同的观点碰出火花,让作品变得更加鲜活。主题定时导览活动逢周末和节假日开展,具体场次安排以美术馆官网及现场广播为准。

给喜欢尝鲜的你:美术馆FM
为了让语音导览更有温度,公共教育部策划了新栏目“美术馆FM”,为大家录制围绕展出作品开展的艺术对话。两位导览员带你走进展厅,与现场公众一起畅谈影像艺术。
 
  


一起看展览

主讲:亚力杭德罗·卡斯特略特、鲍栋
时间:2017年12月16日(周六)上午10:00-12:00
语言:英文(普通话翻译)、普通话
 
主讲:曾翰
时间:2017年12月30日(周六)下午3:00-5:00
语言:普通话
主讲:刘博智
时间:2017年12月17日(周日)下午3:00-5:00
语言:粤语(普通话翻译)

主讲:黄海蓉
时间:2017年12月30日(周六)上午10:30-12:00
语言:普通话

与策划助理一起看展览:特别展“镜像粤影”
主讲:林薇
时间:2018年1月27日 周六下午3:00-5:00
语言:普通话

主讲:吕子华
时间:2018年1月27日 周六上午10:30-12:00
语言:普通话



美术馆课堂

公共教育专员与学校教师、艺术教师合作举办美术馆课堂,普及艺术知识,一起探讨“观看之道”。美术馆课堂举办场次安排请以广东美术馆官网发布为准。

“认识影像艺术”大学生课堂
时间:2017年12月17日(周日)上午10:00-12:00
地点:广东美术馆展厅

时间:2018年1月28日(周日)上午10:00-11:30
地点:广东美术馆展厅及教育区
主讲:崔佳佳(广东美术馆志愿者讲师)
 
时间:2018年1月28日(周日)下午3:00-4:30
地点:广东美术馆展厅及教育区
主讲:崔佳佳、冯颖(广东美术馆志愿者讲师)
 
时间:2018年3月3日(周六)下午3:00-4:30
地点:广东美术馆展厅及教育区
主讲:冯颖(广东美术馆志愿者讲师)
 
 


以上活动详情,请以广东美术馆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为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