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寻找亚洲——首届“广东美术馆亚洲双年展”第一次学术会议召开

录入时间: 2014-03-17

  2014年3月17日-18日,寻找亚洲——首届“广东美术馆亚洲双年展”第一次学术会议在广东美术馆召开。
  广东美术馆计划于2015年举办首届“广东美术馆亚洲双年展”,该展览将延续2013年“亚洲美术策展人论坛”关于亚洲意识与亚洲经验的话题,把亚洲艺术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下讨论。为了更好地推动本次双年展的筹备工作,广东美术馆特举行展览的首次学术会议,会议目标包括拟定2015年“广东美术馆亚洲双年展”的主题和展览架构。
  此次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寻找亚洲”,由第一天的提案报告和第二天的圆桌论坛两部分组成。“亚洲”的概念一直是一个引起思考和争论的话题,它包含了地理的边界,也具有文化的划分。“广东美术馆亚洲双年展”首先要回答的是它与已经存在的福冈亚洲三年展、台北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澳大利亚的亚太三年展等已经存在的遍布世界的双、三年展有何不同。一个特别的清晰的定位是一个新的双年展树立品牌的保证。





  与会学者将就亚洲的概念、亚洲的图像史、展览史和视觉文化研究和历史对艺术的影响、亚洲艺术的当下关注与困境、亚洲新图景,关注亚洲的当代艺术创作与新兴力量等方面,围绕探讨“亚洲的历史与现状,亚洲概念的梳理”、“亚洲当代艺术的呈现”等主题进行讨论。共同回答“广东美术馆亚洲双年展”定位在怎样的“亚洲”,如何立足“亚洲”。


  奥地利当代美术馆馆长皮特、华盛顿希尔绍恩博物馆策展人亚当•布达克、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汉克、新加坡当代艺术中心创办总监乌特元鲍尔教授、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教授萨拉等国外嘉宾将发表“在东方的西方性”、“现代性的另一面,来自东方的现代性”等专题提案。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罗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炳月、中山大学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刘志伟、中国美术馆研究策展部主任张晴、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仇江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于维雅副教授、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罗天然等国内学者将作“亚洲在哪里——为什么谈亚洲,如何谈亚洲”、“‘近代’的谱系与亚洲想象的建构”、“‘亚洲美术’的概念与内在相关性问题”等专题发言。


  在上午的会议中,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将对亚洲当代艺术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亚洲地区问题的导向,在更大范围内通过亚洲双年展进行呈现,以扩大广东美术馆在中国、在亚洲、在全世界的影响。本次“亚洲双年展”将会是“亚洲的问题,全球表述”,即在全球范围寻求艺术家,根据展览主题创作出新的作品,使其具有针对性、特定性和对问题表达的专一性:这将区别于现有的亚双/三年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歌在发言中指出亚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域,它的问题并非亚洲人或者是欧美人讨论的特权。当我们从作为欧美观察对象的亚洲向主动关注自身的亚洲的转变时,我们需要与欧美的朋友一同创造具有亚洲主题性的新亚洲意象。中国美术馆研究策展部主任张晴简单总结了今天上午的讨论,他认为会上的碰撞给展览策划思路提供了方向和基础,策展人将会从各位学者的历史描述中找到切入点,从而启发出对广州亚洲双年展的不同构想。
  下午的发言嘉宾以国外学者为主: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汉克(Henk Slager)的发言提到往届三年展中动态变化的策展策略和空间中的尝试。他认为新的亚洲双年展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和媒介,结合稳定平台呈现讨论成果。奥地利当代美术馆馆长皮特(Peter Pakesch)的报告结合作品案例,梳理了全球艺术生态圈的变化,侧面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历史境遇,提出西方应以新视角看到亚洲艺术特殊性,改变自身的文化艺术导向以便更好理解一种艺术。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教授萨拉女士对会议作出了总结,她认为中外学者纷纷从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空间角度得出各自对双年展的看法,令整个会议充满知识的碰撞。


  3月18日,本次会议将继续进行提案报告和圆桌论坛,旨在使会议所讨论的相关问题能得到清晰和深化。
  广东美术馆 文/陈文哲
  摄影/李伟杰
  2014年3月17日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