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前言

录入时间: 2011-03-11

    对个体存在的追问是艺术家经常思虑的本原问题之一,但这一重要追问却很少被用来作为一贯延续的创作思路。今天,我们用 “死亡”这样严肃的词语和具体的作品链接在一起,是为了方便引导我们考察年轻艺术家关于本体生命(存在)的逻辑和创造力,并在美术馆这一特定空间中,调动着多元的艺术语言,将想象灵魂与具体的现象符号安置为一体,演绎着“死亡”这一生存过程“无限接近前方”的终极结点。

    显然,死亡是完成生命行为的一个终点,这是一个肯定会到来的不争事实。因此,个体以生命存在为逻辑点,并使其在特定的社会语境、心灵情境中以某种程度、某种方式以呈现,自然就暗示了其对死亡的态度。换句话说,如何在死亡终极点前使个体人生的句号成立,是个体在“生存论”意义上的追问。因而,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艺术观念的艺术家在展览中运用不同艺术语言所表示的对“死亡”的理解,就不是他们与观众之间关于本体生命(存在)深刻性的竞赛,也不是在特定社会性语境下对死亡时尚化的视觉体验。而是以符号的形式回到生命的内省状态,以此获得主存与“死亡”之间的自觉意识。正是这种意识引领了艺术家关于“死亡”的想象力,以其作品生成了一个引领观众进入对个体存在思考空间,并在“无限接近前方”的命题下,显现这些艺术家在特定阶段对自我本体生命(存在)认积的逻辑判断力和图式的创造力。

                                                          广东美术馆
                                                          2011年3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