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变中持续能量《国家美术》 

>>>丰富的艺术媒介

    本次展览汇集了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动态影像、装置、声音与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媒介形式,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并将以一种强大的开放性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从而使广州和国际前沿的当代文化持续性地发生紧密关联。


乔纳森•西佩 《慢动作撞车》:

    这件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慢动作,暗喻可以避免的灾祸。鲁莽、短视、以及最重要的,车辆所代表的无意义,都是这个作品的重要内容,在引人注意的同时也提出了警告。


Felice BEATO 《广州古城摄影系列•财厅入口》

    中国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修缮,而是革命,一种从根本上弃老从新的视觉经验。大楼、聚落、街道,甚至是整个城市都可以彻底转变成另一种形态,旧颜难寻。鉴于中国如此激动人心且令人焦燥的变化,这种革命性城市化进程堪称当代摄影最具启发性最获成功的题材。


隋建国《一立方米的黑暗》

    正如艺术家自己所说:“相对于黑暗是无边无沿的海,光所能照到之处只是一个个孤岛。”然而,我们究竟看见“黑暗”了吗?“我们在黑暗中会丧失视觉能力,但我们可以感知黑暗的存在本身。”现在,一块有形状的黑暗被结结实实地捕捉在这个铁立方里,它无处逃遁,却也无从探究。


陈界仁 《幸福大楼Ⅰ》

    陈界仁延续其一贯的影片制作方式,将来自不同背景的诸众,藉由集体搭建场景的工作过程,将拍片现场转换成被原子化后的不同个体可以相互认识的临时社群与场域,并共同合作完成这部诗学辩证式的影片。


广州三年展主题展策展人姜节泓

Q&a
G:国家美术
J:姜节泓

姜节泓: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该院中国视觉艺术中心创建人、主任,同时客座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和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G: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主题展被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请问,它的国际性和学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J:我做展览的速度很慢,从第一份报告书到现在已经有几年了,在整个过程中我经过许多研究,好的展览是需要慢慢磨得。从选择艺术家,到建立展览框架,作为一个在校任教的老师,我有很好的平台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G:相较于前三届广州三年展,本次“见所未见”主题展有何突破?J:相较于以往,本次“见所未见”主题展对于中国问题的探讨没有一个特定的指向性。前几届的展览都是围绕着中国问题,而此次展览就不那么“中国”了。我们本次展览的主题是“见所未见”,他探讨的是艺术家与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问题,讲究实践先行,而非理论先行。从实践中创作,而不是用一种理论导向艺术。G:您也提到了,本次主题展以“见所未见”为主题,您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传达怎样的艺术声音?J:创造力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它本身非常迷人。而这里所谓的创造力属于艺术家,也属于观众。此次展览的诸多艺术家是想表达“观看”引发的创造力,比如隋建国老师创作的《一立方米的黑暗》,或者在广州正佳广场开展的艺术项目,无论是观众还是艺术家本人,对于作品的想象力都将不同。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探讨。G:您认为此次广州三年展的主题展有何亮点?J:从艺术家名单中可以看到诸多大牌艺术家、科学家、音乐家的名字。虽然有部分展品由于场地限制等客观原因,不能展出很可惜。但是参与者的多样化是我们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文摘:
 ‘见所未见’作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核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保持了本届三年展对核心概念和命题关注与探索,另一方面又以富有创造力的方法论和关注点,对这些问题保持了进一步地、锲而不舍地追问和怀疑。

??罗一平(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总策展人)
   我们将艺术作为一种安慰剂,一种我们相信会带来有益改变的东西。我们知道很多艺术品并不十分优秀,但是仍然坚持它是好的,因为它们是艺术品。另一方面,会有一些确实给我们带来有益的改变的好东西,这些东西很有吸引力,很鼓舞人心,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但却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

??乔纳森•沃金斯(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策展人)

共2条 共2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