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所未见,在“看”与“被看”之间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的整个框架与以往几届不同,分为启动展、项目展和主题展。将战线拉长,对于观众来说“正中下怀”,大家在这一年间可以持续地欣赏到当代艺术的精品之作。很多观众从启动展到见所未见主题展一个不漏地看下来了,国画师的李怡就是这样一位三年展的铁杆粉丝。

    “这个主题展,把整个展览的层次再次提高了。什么是见所未见?我认为是参观者自己是带着怎样的视角、怎样的理解去看展览的。当看到的和自己内心深处所认知的东西产生碰撞的时候,就是所见;反之则是未见。不过我觉得处于见与未见之间的状态才是最理想的,因为见到了就没有了新鲜感,未见到那说明自己的层次不够或是更有想象的空间。我觉得用国画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比较贴切:既白当黑。”


《这是一棵橡树》“在这杯水中,你‘看’到了‘橡树’,那就是所见,你‘看’不到,就是未见。”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作品创意初衷的理解一定是相差迥异的。其实在展品和参观者以及创作者之间,空间和时空的交错,让人感觉到自己也是其中的展品。究竟是我们在看展览呢?还是我们也在被展览呢?”李怡的这番话颇有卞之琳《断章》的余韵:“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看与被看之间,主体交互性发生着变化,就转出了不同的意境、不同的心绪,正如“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是摄影师,也是模特;你是观者,也是创作者。


当你与作品进行互动的时候,你也就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共2条 共2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