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品需要文字说明么? 

    与传统艺术不一样,当代艺术渐渐拉开了艺术与传统经验和日常经验的距离,以致经常处在和公众审美习惯的对抗之中。所以经常有观众面对当代艺术展表示“看不懂”。但对于观众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英国艺术家罗斯玛丽•兰伯特早在《剑桥艺术史》一书有过回应:“20世纪以来的艺术,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欣赏得了的,即使一件作品未能提供直接的信息或美感,也不能草下结论,说它莫名其妙、晦涩难懂”。
既然当代艺术品比较难懂,那需不需要张贴文字说明以帮助观众理解呢?今次“见所未见”的策展团队经过深层考虑和多方讨论,决定本次“见所未见”主题展的展品只注明标题不再张贴文字说明。

    对于此举,美术系毕业生关小姐认为:“艺术不一定要表达什么,而是让你打开思维,拓展无限的想象力,对生活进行重新提炼,成为自己的理解。所以有个标题就足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没有必要贴文字说明局限观众思路。” 而从事国画创作的李先生则是这么认为:“完全不贴文字说明,就等于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观众,但并不是每个观众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与艺术家产生共鸣的。但是也不要单刀直入,将作者的创作意图明明白白写在那里,最好是蜻蜓点水般的提示,就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了。”

    佳心小姐则认为:“艺术作品本是艺术家向观众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标签介绍是帮助观众理解作品本身的意义,只作为引导作用,简单介绍作品原材料和最终想表达的意义是有必要的。当代艺术本身就没有局限,但为了实现当代艺术的意义,我们需要向观众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想法。至于观众能否引起共鸣,那就看个人造化了。”

    “艺术不同其他,它需要想象的空间,意在境与非境中,你看到的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不过进入艺术的意境需要接口,如果可以提供手持导览器让不懂的人先认识,再认知,加深印象就最好了。”小学教师林老师如此建议,她也常因看不懂当代艺术品而颇受困扰,在她看来,“展品旁不需要加介绍,此举真的会影响观者的思维和品鉴,尤其对有一定艺术鉴赏基础的观者。可以考虑设置适当的交流区域,展出艺术家或批评家的鉴赏评价,并设留言版,组织沙龙或讨论活动,供需要解惑的观者翻阅参与。”

    虽然每次展览都会有精美画册印刷出售,但是由于画册厚重不便且价格不菲,普通观众很少会前去问津,所以也有观众提出:不如印制一些轻便的艺术品小册子,如果参观者看不懂,可以自行选择阅读相关介绍。“有些参观者只为欣赏和感受,不在乎懂不懂,有些则认为理解到作者的意思很重要,所以提供可供选择的服务,应该比较合理吧。”从事营销策划的吴小姐如此建议。

    看来,文字说明并不是必须的,它们有可能只是策展人或作者的“一家之言”,提供的仅是一条通道。基于每个人的生存状态不一样,自然对同样的事物存在不同理解和看法。就算将文字张贴出来,对于观者来说也不过是多了互动的可能和选择,至于看与不看,认同还是忽略,会不会被其束缚了理解展品的思路,主动权仍旧把握在善于思考的观者手中。

                             广东美术馆 新闻与影像部 文/陈文哲
                             2012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