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馆藏故事|致敬医务工作者

录入时间: 2020-03-13

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上骤然打响。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医务工作者朝着同一个目的地进发,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战斗。他们,被誉为“最美逆行者”。在此,我们结合广东美术馆馆藏艺术作品,讲述三个与医务人员有关的故事,表达我们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敬意。
 
 
点点滴滴记心头
李仁杰
油画
110×84cm
1974年
广东美术馆藏
 
油画《点点滴滴在心头》创作于1974年。作者李仁杰描绘了在夜深人静时,一位女护士在对着手表调整病人输液速度的瞬间。白大褂下露出的军装,表明了这位护士的军人身份。大面积的冷调蓝色背景和白色衣服,衬托出护士冷静、从容的面容。画中只有领口的一抹鲜红和人物肌肤的一点暖色,却犹如寒夜中的星火一般,让观者瞬间有了淡定、温暖的心境。
 
学者闻立鹏指出,情感是艺术创作的触发点,也是链接作者与观者的桥梁。“能动人者,大抵情真。”这张画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来自于艺术家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
 
在创作这张画之前,李仁杰历经磨难,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许多善良正直的人默默地给了她各种帮助和同情。在爱人饱受癌症折磨,她日日夜夜陪伴在病床前时,医务人员细致入微的照顾,滋润着她的心田。这深切的感受和对朋友与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使她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抓住了打点滴的这个情景,孕育出“点点滴滴记心头”的绘画构思。李仁杰说:“我是把这张画当成一封‘感谢信’在写的。这张画的构思就是寄托了我们向全国关心我们的老师、同学、朋友、姐妹们的一片感激的心情。” 
 
 
山村医生(白描稿)
王玉珏
中国画
81×58cm
1963年
广东美术馆藏
 
1963年,年轻的王玉珏和同学们一起到原中山县平沙农场劳动,与农民、知青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自己的毕业创作积累生活体验。艰苦的生活环境让她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朴素的感情,她希望从这个角度进行创作。在农场里遇到的一位医生给她带来了触动。王玉珏的毕业创作《山村医生》就在此时萌芽发展,最终定格成青年女医生在灯下搓棉棒的情景。
 
为了完成这张画作,王玉珏画了许多草图。在广东美术馆馆藏的这张白描稿上,已经能看到最终稿中的所有细节:在人物方面,作者用精细的工笔画法描绘了人物的脸部和手部,将观者的眼光吸引到小小的棉签之上。随意披在身上的医务外套表明了人物的身份,挂在墙上的草帽暗示了她“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状态。在背景中,药箱、药瓶,进一步确证了医生的身份。
 
看到这儿,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画中的医生为何这么年轻?她又为何要在晚上裹棉签呢?这要从“乡村医生”说起。
 
在解放初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乡村的基层医疗工作主要由乡村医生承担。他们多从当地医药世家或高中毕业生略懂医术病理的人中挑选,经过简单的培训后上岗工作。乡村医生亦医亦农:有的是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有的是白天务农,晚上行医。因此,才有了王玉珏画中,稚气未脱的女医生在夜里挑灯工作的场景。
 
当时的乡村医生因学识和专业训练有限,只能解决一些小病小痛或是送药陪诊,却也大大方便了当地村民群众。他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受到了村民群众的敬重。艺术家选择的这一根小小棉签,折射出的是医者的仁爱与责任。
 
 
白求恩在日光浴
沙飞
摄影
41×40cm
1939年
广东美术馆藏
 
照片中这个躺倒在岩石上晒日光浴的人,脸上带着轻松惬意的表情,似乎只是一个在游玩中停下来享受美好阳光的普通人。然而,摄影师特意将他的鞋底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鞋底那5颗整齐的铆钉,让观者意识到这个人一定有故事。
 
1937年抗战爆发后,沙飞毅然奔赴华北前线,成为了人民军队的第一个专业新闻摄影记者。他是这张照片的作者。1938年,加拿大人白求恩为了帮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向着危险逆行,成为了一名战地医生。他是这张作品中的主角。
 
摄影为媒,白求恩与沙飞在战地“一见如故”,成为了好朋友。1939年,白求恩邀请沙飞去唐河游泳,顺道拍些照片。《白求恩在日光浴》正是拍摄于这一次“约会”之中。在短短的两年里,沙飞不仅拍下了白求恩认真工作的场景,也拍下了他与军民一起共度时艰的生活照,以及他“大龄儿童”般的真诚与可爱一面。在白求恩牺牲后,沙飞在悲痛中拍摄了他的遗容,以及人民群众悼念活动的场景。
 
在毛泽东的文章《纪念白求恩》中,我们了解了白求恩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国际主义战士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精神;而透过沙飞拍摄的这一系列照片,我们更具体地感触到了他是怎样“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那一张张充满生活情趣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白求恩、一个热爱生活的白求恩。
 
 
沙飞镜头中的白求恩
1938-1939年


白求恩与聂荣臻接受广州《救亡日报》记者叶文津的采访
1938年


白求恩检查八路军伤病员
1938年


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室动手术,左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
1938年


山西五台,白求恩与自卫队员
1938年


白求恩过着和八路军一样的艰苦生活
1938年


白求恩
1938年


白求恩
1938年


唐县和家庄,白求恩与八路军哨兵
1939年


白求恩游泳
1939年



白求恩在日光浴
1939年
 

白求恩博士遗容
1939年

 
危难之际,总有一些人,愿意为我们以生换死。正如一位医生所言:“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在我们为“逆行者”点赞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串门、不聚会,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保护好自己,就是对“逆行者”的最大支持。
 
冬天总会过去。我们期待,大地回春、疫情消散、隔离解除,就在不远的明天。
 
 
 
参考文献:
闻立鹏《动情·凝意·炼形——油画创作与教学札记》
梁照堂、卜绍基编《红画往事》
蔡子谔《蔡子谔揭秘沙飞档案》
胡振江《沙飞与白求恩——并肩作战的异国“影友”》
 
 
审定/刘端玲
文字/叶小青
资料整理/陈文哲
 


馆藏故事系列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相关文章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