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作品的故事】彷如亲眼所见:勒格朗的立体照片

录入时间: 2014-06-26

来自展览“巴黎 -北京( 1844-2014):法国人镜头下的中国” (展期: 2014.6.6-2014.7.6)

1857年,法国商人路易•勒格朗在上海开了一家照相馆,用在当时最时髦的立体相机拍下了宁波和苏州的立体风景照片。勒格朗痴迷于中国的园林景色,热衷于拍摄亭台楼阁,拍下的照片成为这两座城市的最早影像记录。在作品《塔》中,记录了经典的中国庭院和中国塔形象,这一切都与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风景相契合。 在一百多年里,这座塔经历了多次维修和改建,勒格朗的照片能为我们还原它在1859年的模样。


站在勒格朗的这组风景照前,现代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要并排展出两张略有不同的照片呢?这要从立体摄影技术的原理说起。早在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表银版摄影法之前,英国物理学家威特斯顿(Charles WHEATSTONE,1802-1875)在1838年发明了能够观看到立体图像的机器,并在1852年发表文章进一步阐释了立体摄影的理论。科学家们经研究得知,在观看世界的时候,人的双眼会分别看到左右两个并排的独立图像。这两个图像都是二维的,但在人的大脑中经过合成,就会产生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三维幻觉。立体摄影正是在这个原理上发展而来的。在拍照时,摄影师借助一台特别的双镜头相机,可以得到模拟人眼所见的两张并排独立图像。在观看时,人们借助一个立体观片器,便能还原人眼观看外界的过程,“看”出图像的深度和立体感。


在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立体照片得到了英女皇维多利亚的喜爱,随后便开始风行起来。有钱人的家里都添置了立体观片器,因此掀起了一股制作立体照片卡和观片器的风潮,促成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便于观看,立体照片常常以卡片的形式出版。欧美地区的博物馆、图书馆至今仍有丰富的立体照片卡收藏,也证明了这种卡片曾经非常流行。


立体照片为我们呈现了“彷如亲眼所见”的景色,也反映了人类追求图像真实的欲望。现今流行的3D电影,正是传统立体摄影的延伸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容易获得图片的立体效果,也不再需要用那么原始而又笨重的眼镜了。
 
 
 
 
(供稿: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叶小青)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相关文章
图集
【作品的故事】彷如亲眼所见:勒格朗的立体照片
图集
【作品的故事】彷如亲眼所见:勒格朗的立体照片
图集
【作品的故事】彷如亲眼所见:勒格朗的立体照片

主页 检索
日历
二维码
扫黑除恶

广东省文化厅扫黑除恶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2318
举报网站:“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中“业务投诉箱”
举报网址:点击举报网址